台灣廠商追逐 iF 獎背後的另一層意義

其實有位大大講的很對
審美的觀念跟環境對於產品的設計有很大的關連性
當然近年來 國內3C IT大廠因為早期代工關係 也慢慢學到了一些國外大廠的表面
但是有時候一個品牌的精神 不是短時間可以做的出來的
像早期的VAIO NOTEBOOK都是以紫色為主 他的VAIO四個字也有他的涵義
在日本SONY官方網站上都有ID designer or lelated key person對於產品設計精神做闡述
很多細節地方才是感動消費者的內心 然後再去支持你的產品
所以有時候想想 例如說notebook上面加上真牛皮 他的設計精隨在哪裡 對於消費者有什麼實質上的用處
或是在美觀上有比較好看 這些都值得designer深入思考 不單單只是比炫比創新而已
套句bravia的廣告詞" 真實的感動"才是品牌永續經營的王道啊...
人生重 要的不是所在的地方 而是要去的方向
不了解你這篇文章的意義
得獎 不等於 產品會大賣
BenQ也了解, 有些得獎產品根本是參賽而做,也沒有量產
你的文章是覺得BenQ不要去參賽?參賽沒意義?Sony, Samsung, LG.....他們為何要參加?
那奧斯卡獎, 金馬獎......一大堆獎都落到你的邏輯裡
參賽是對產品的開發, 創新的一種挑戰, 對品牌經營的重視, 得獎就是一種鼓勵
大家應該要高興, 有用心的台灣廠商
還是你覺得它不應該把得獎的logo貼到包裝上?既然得獎就讓大家知道有何不可?
樓上的T大
發文的沒有這個意思啦

TO樓大
其實SE開始大紅的T610
就有主打得獎牌哦
我忘了是什麼獎
不過不是IF獎
不過您說得也沒錯
等到SE真的衝起來之後
很少拿得獎來宣傳了
不知道老闆的想法是啥?
這樣的策略意義不知道在哪裡...
我想老闆算盤都很會打,看各位大大的討論十分好,不過我比較想了解...得獎在公司策略是做啥的阿?
短中長期策略好像不能拿來一起比,不知道Sony發展的過程中是否也不參加比賽?還是說他已經參加比賽累積了品牌,現在長期目標已經不再是參加比賽了,故較少參加。要考慮時空因果..

我認為把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一起拿到參賽得獎這個天平上測量,感覺不太恰當。
參加個獎要幾十萬起跳...多者幾百萬,總覺得不是沒盤算過就做的投資...個人淺見啦,當然老闆也有很蠢的,亂投資賠錢大有人在。

假設公司有個一百萬,究竟是拿來研發新產品、改善製程、或者是加強設計,還是說要拿去行銷,諸多面相考量,最後選定參賽,也一定有所取捨。
一百萬拿去做廣告對公司品牌知名度較有幫助...還是說拿去參賽得獎讓媒體報導+自己的相關通路做運用,這都是策略考量點。

我覺得以Sony這樣的公司,得獎已經不重要了,他現在重要的是砸電視廣告,若是以迎廣這樣的公司(從股票亂挑一家亂舉例)...得獎可能就重要一點點了,因為後者就算做電視廣告...效果也堪憂...

個人小結是:公司的不同階段,需求不同,全部混在一起討論其義意,有待商榷。豐胸丸到底是給小孩吃...給少女吃...給大學生吃...給上班族吃...應該要審慎考量。(亂舉例請大家不要砍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