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IC代幣單程票(IC TOKEN) 入荷~~

希望全臺灣的票都整合就好.
希望將來台中高雄捷運都跟台北市同張票,搭公車大眾運輸也是那張票.
臺灣人民通常都是先罵一罵,然後日久習慣就好.一開始會出點狀況,藉機開砲,
要有人給意見這國家才會進步呀!
大同電鍋,買一個就可以用十幾年
看完之後有種感覺~~~

這種設計的好壞要用了才知道~~~呵~~

改變的原因可能是目前的單程票上,因為感應、接收、販購的機器維護成本較高,故改用感應式的~~

並非有人單純說的只是單程票卡的成本問題,是包含了其他週邊設施的維護成本問題~~
artlentice wrote:
日本的磁卡是很好用沒有錯
不過...卻很不耐用
今年三月的時候 我去日本玩
結果才剛到日本 我一個朋友因為把他的車票放在褲子後口袋
然後就坐在電車上 等到要出站 刷卡刷不過的時候
才發現卡片有凹到一點點 感應已經出了問題了
還好日本的站務有這方面的經驗 都讓我們通過
不然這張貴貴的三日卷 就要泡湯了
總之 有好處 但是也有不少壞處

你用的磁卡是東京メトロ的吧?
那種磁卡與舊式台北捷運磁卡相似,
是不能折到的…

我說好用的是日本國鐵JR使用的磁性紙票,
目前台灣鐵路局也是使用相同的系統。
這種就很好用說!!
上個星期去台北故宮看大英博物展搭捷運的時候有用過

感覺有點怪, 拿到一個塑膠幣, 刷完之後放進口袋, 出站的時候還要去口袋零錢堆裡找這枚大小相仿的塑膠幣

不知道有沒有人一急之下拿錯了, 結果丟了50元硬幣進回收機!?

且出錯率似乎很高, 我們一共3人進站, 出站時就有一人投入回收後閘門卻打不開!?

到現在還不知道發生了啥問題?
旋轉是匣門應該是之前錯誤的設計,因為當發生緊急狀況時旋轉式匣門無法迅速疏散群眾,不符合捷運站出入口的設計,這點在很早之前應該就已經被提出來討論過了
所以現在又花了一筆錢來做匣門改變
看來又是一個錯誤政策造成浪費的例子
George4624 wrote:
我認爲 “既然要汰換舊的單程票卡系統,爲什麽不直接改成現在悠游卡這種硬式卡呢?”


因為沒有押金的單程票,會有回收再使用的問題
除非我們像新加坡一樣,每張單程票都有押金 (SGD $1),出去後再去機器那邊退錢
因為 "人性" 關係啦,除非每個人都很小心,又善良,不然不太可能會用 "硬式卡"






DEAR 樓上的同學:

其實,新加坡的硬式卡,他的押金制度,並不是說MRT吸收的...

而是捷運公司把押金已經計價算入車票售價中

舉個例子:

假設從哈伯港站到市政府站要票價SG$3.2

這個3.2元坡幣已經內含票卡的押金(SG$1.0),你到站後到票卡販賣機就可以以票卡贖回你的押金

這個應該沒有所謂人性的關係吧...

說真的,我也是不太看好硬幣式的單程票...新加坡的硬卡式的比較好...

不過再怎麼比,都比現在用的磁卡式的單程票好用很多...

不過,如果新加坡的押金制度場景移到台北捷運

淡水到台北要花票價NT$100,其中票卡的押金需要NT$50

這樣的結果,相信悠遊卡會更多人使用的...(可以減少單程票的發行數量、相對的也減少更多支出)

一般旅客可以退押金,又享受到便利性,我想,應該是種雙贏的局面吧...


以上
George4624 wrote:
我在廣州用過,這種硬...(恕刪)


+1

我在廣州也過
也是覺得不好用
感覺體積太小、不好拿
好像不小心掉了就會撿不回來的感覺

捷運是不是打算幾年後再來第三次更換啊!
去實地勘查一下就知道好不好用了
幹嘛不一次就換最方便的系統
Kevin4931 wrote:
上個星期去台北故宮看...(恕刪)


這是那一家設計的閘門?
做的還真是差
照理來說
投入孔上會有擋板
在代幣感應後
才會打開
使用一般無感應的錢幣
是根本投不進去的
能不能整理一下, 使用這種 IC 代幣的到底有哪些國家?
看來看去, 只有中國跟泰國有而已.

先進國家只有紐約地鐵有用, 不過人家是只要進站的時候投下去, 出站不需要任何動作,
這樣根本不會有遺失代幣的問題.

如果台北捷運用這種代幣, 進站後手一滑, 滾到鐵軌軌道,
嘿嘿, 你就不用出站了....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