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drobium wrote:
不限制一車一機的話,大概將來把機器忘在車上的車主都要等著換前擋了.
那種感覺就跟NSR的RC一樣阿.....
再者,不限制一車一機的話,大概又有人要出來譙說如果被偷了怎麼辦?
幹麻不直接在機器裡面登錄車號之類的.
不要只朝著某個方向思考....(恕刪)
嘿嘿~
應該這麼說吧,讀卡機的設計是吸盤可拆卸式的,跟我車上的C320一樣,下車大家應該會將這讀卡機給拆下收妥吧?
而儲值卡其實可以規劃成跟 iCash、悠遊卡一樣不記名,只具儲值功能,要用的時候才插入讀卡機即可。
您目前的思考方向是因為讀卡機必須自購,所以您會擔心讀卡機失竊的問題。
如果讀卡機的價格極為低廉,甚至跟ADSL的ATU-R一樣都是免費贈送,那有人會專偷讀卡機嗎?ATU-R跟讀卡機那個貴?交通部與電通可以就通過次數的佣金去進行精算,讓讀卡機的成本不至於成為電通的負擔。
其實這整個案子可以規劃的更細膩點,或是以民眾的利益為出發點進行規劃的話,今天或許不會引發如此大的爭議。
國家建設如果是由抱著這種心態的人來經營,實在很令人質疑:是不是真心為了全國人民的方便做了堅持?還是只為了自己的口袋?
徐老闆可以嗆那一句生意人經,自由市場自然可以回敬一句:嫌爛,就不要裝呀!再藉由各種管道傳播不申裝的理由。這和國家未來方向有沒有背馳?沒有!國家為人民而存在,人民覺得它不合理了,豈有反客為主之道,用一個過時的爛系統,打著國家進步的大旗,要硬生生地引進這種爛系統來槽踏自己人?為了做而做!?
左手接了國家的建設案,名為造福國民,提昇國家形象;右手一句生意人經,嫌貴就不要裝呀,這樣即便不是特權,霸權也讓人看不下去了。
平心靜氣,電子收費是該做,但不是這樣做!生意人要是還搞不清楚箇中道理,被消費者捨棄也是必然的道理。當然,這阻礙國家進步、時勢潮流的大帽子,也應該是這個生意人來戴。
我不會裝這個落伍的系統,別人問我,我更會極力地反對他去裝。美其名為電子收費,如果沒有特許車道,實在比現行人工收費對國道使用者好不到哪去。
最後,國家政策理應為人民服務。政策的方向對了;但,任何違反人民意願的政策,都該被重新檢討做法。
MoonBear wrote:
我也是覺得台灣那個系統很好笑
在美國東北這幾州 用的系統是共通的 只要申請使用 設定一個自動充值的信用卡帳號 他們會寄來免費的機器 不需要充電 只是感應器 放在擋風玻璃上 也可以移到別的車 (其實每部車子都可以申請一個)
當你使用到剩下 US$10 (你可以自己選擇) 時 它們的系統會自動從你的信用卡扣款充值 (每次充值多少 也可以自選) 你根本不用擔心什麼充值卡剩下多少的問題 這才叫自動化電子化跟電腦化的 ETC 吧 哪有像台灣那樣還得自己記得剩多少錢 拿去充值的更別說還要花錢裝那個機器了
不過為了收費站人員的安全 通常過收費站是有 15 Mile/h 的限制
兩個月前剛從美國紐約州回來,當時上就注意到朋友車上的電子收費系統,畢竟台灣的快開通了,需要了解一下別人是如何做的。
就跟MoonBear所描述的,有兩個重點是回國後看到遠通到處刊登廣告後就會更加反對遠通的,第一就是紐約州使用的感應器明明是免費的,為何報紙上的廣告還可以列出費用?欺騙大眾嘛!第二就是在紐約州任何一家信用卡只要設定過後都可以直接扣款,為何台灣一定要綁遠東的卡?
特別是上述的第二點,分明看不出哪裡便民了。
問題就在,都是舊技術了。還堅持要用,不設法趕上別人,只一心想要不浪費當初的投資。本著"花錢買了就要用,完全不管是否現在的時空條件是否適宜"。不能用,就要棄。
有點重覆"當初中華電信,黑金鋼大哥大案"的感覺。不圖長進,只求自保。把全民當井底蛙,一心只想用法令來補全。怎麼不令人心碎,政務官員、行政官員眼光不夠,不從基本面看待此事。只懂得煽動民意來保證自己的收益。
他山之石。真不知政府有無對各國的現行方案進行專案研究小組,並進行導入的時程規劃。還是想等目前的方案有錢賺再說?想當初,好像有某人說,只要收支平衡了,高速公路可以不收費(大概是民國70年代,記憶力不行了)。
以上皆為個人言論,希望不要引起太多的猜測。
(看能不能收集一下, 當初杯葛中華電信預算的立委名單, 再來公佈一下)
讓專業的政府團隊來進行 ETC 的計畫可能會比目前好一點
但無奈事情一定要做, 但政府朝小野大
民間 BOT 解套的好方法, 也是世界潮流
而 pcdog 兄所言:
...
政務官員、行政官員眼光不夠,不從基本面看待此事。只懂得煽動民意來保證自己的收益
...
從何得知? 這可是 BOT 阿
國工局不也是儘了所有努力與 BOT 經營團隊全力協調嗎?
或許是您許久前的記憶, 但言論聽起來小弟我反到覺得非常擅動
面不是有朋友分享說 ETC 是採用奧地利的系統?
如果您有仔細看前面很多朋友的分享討論嗎? 您會發現與您所言有很大出入
另外小瓶蓋所說:
...
私底下 部長以下官員與財團開會談補貼
...
這個是很嚴重的指控, 不知從哪個媒體聽來?
可否跟大家分享一下是哪位官員?
網路上雖然很自由, 但是如果散佈一些不實的言論, 詆毀他人名譽, 一樣會吃官司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