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原本是用 iPod Mini 的,但在店家裡一看到新鮮到貨的 SONY NW-HD5 後,就忍不住手立刻敗了下來。
新買的 SONY 在經過我個多月的使用後。已經略有少少心得。
在認真比較起 iPOD 後,亦有一點點心得及意見。而且亦有朋友與我一起進行過簡單的聆聽及比較,都有一定的意見。
原本都不太想拿這兩台機子來作比較,但以其差不多的大小及只相差 5g 的重量,都不難令人考慮將他們歸類在一起,而且價格亦相差不算很大,付得起這個價碼的玩家,照理也不會在意這個差距吧。
在此就不評比他們的硬性指標了。這樣比是有點不厚道。
連接:
$ONY 使用普通的 USB 細扁插,一連接上電腦就能立馬充當小硬盤使用。及可以作為充電之用。在 Windows ME/2k/XP 中都不用另外安裝驅動程式。
而包裝盒內亦包括有一個火牛(試過後,用 PSP 的充電器亦可。),可以獨立充電用。但此機並不提供線控,在網上亦找不到有得另外發售,我想應該可以用 HD1 的那只,但停售已久,想試亦不可能,結果,我暫時用舊 MD 機的線控,當然功能差得多了。
iPod 必須使用原配之插頭,一插上電腦後就能夠直接充電,在視窗 2k/xp 中都可以直接連接而充當小硬盤使用。但事實上呢?誰會把那條專用接線隨身帶著呢?其他的配件?看來也只能一一向 Apple 付款購買吧,包括吊帶。充電器,線控等。
歌曲處理:
iPod 必須使用 iTune,而 iTune 則必須在視窗 2k/XP 系統中運行,而且還可以隨意在網上免費下載。支援市面上一般常見的音樂格式及 Apple 專用的 AAC Lossless 音樂光碟的格式,而且可以隨意互相轉換,而一般要求不高的用戶還是可以選擇以 Mp3 來作轉換,這種還是比較有效益的。但初玩者還必須要花時間學習如何處理為上。
另外,其運用同步方式來上載歌曲到 iPod,對於歌曲整理非常有效益。但缺點是,換了另一台電腦,或把歌曲刪除再重新處理(如換檔案位置),就會整個 iPod 的歌曲也會跟著一起移除,所以必須小心處理。
而 $ONY 的歌曲處理方面,就必須使用原廠的 SonicStage 程式(跟機是 3.1版)。可以在任何一個操作系統中順利運行。同樣也支援市面上一般常見的音樂式,但另外支援專用的音樂光碟轉換成 ATARC 256kbps 格式,音質聽說非常好。但格式轉換成 ATARC 後就不能轉換做其他格式。
可以選擇性的按需要而上傳歌曲。只要該電腦有 Sonicstage 即可。但上傳後的歌曲如果有名稱寫錯,或 ID3 格式問題,則必須經由該程式去一個個處理或刪除等,這種非常麻煩。所以在上傳時還是建議先處理好歌手及歌名為好。另外,歌曲一經上傳後就不能原曲取出。
同樣地,兩台機子都不支援版權 WMA 的上傳,上網付款(其他賣歌的網站)買歌的用戶就請自己評估是否接受。
另外,對於這類高容量的播放器,對新手來說,一個好的歌曲管理是必須的,否則,在你搜尋喜愛的歌曲時,你會非常煩惱。所以初期可能需要多花一點時間在歌曲處理,但付出是對將來非常有幫助的。
操作:
iPod Mini 的操作方式非常前衛,我想不少用戶也是被這個吸引而買機吧。而播放及搜尋歌曲方面非常方便。用手來輕輕的移動就能快速的選擇人名或歌曲等。這點很多人很容易就上手並操作。
SONY 的操作就麻煩了一點,因為他只能按上下鍵來進行選擇歌曲,對於多歌手或歌名來選擇來說,一下一下的找尋甚花時間,長按又會因為高速捲動而過了頭。
而大部份的操作都相當類似,可以選擇按歌手/專輯/曲目或分類來全部插放,或分組播放。
另外,iPOD 還可以個別幫音樂檔評分,但我並不知道評分後有特別之處。至少我找不出。除了方便在 Hotsync 後將歌曲排序後找出並刪除,我是這樣作的。
而 SONY 則提供五個清單,各自可以選擇一百首歌。然後按需要在播歌時將歌曲撥入清單。然後就可以選擇單獨播放清單內的歌曲。
音質:
對於有要求,要求原始音色,不介意多付款用正版音樂光碟的朋友,$ONY 會是你的最佳選擇。他會非常真實的把聲音還原,如果音樂檔素質參差,或較多雜訊時,它也會為你一一原曲奉上。建議還是自行轉換音樂檔案。否則,用低檔一點的耳機吧。
至於那些喜歡在網上下載音樂,或經由不同方式得到音樂的朋友,選擇 ipod 會是你的最佳選擇,因為經由他來播放音樂時,他都能夠保持在中上的水準,而雜聲,過高及過低之雜聲,他都會輕輕的幫你處理一把。如果你的目的只是聽歌,放心買吧。他絕對得起個價錢。
在上回經過多位朋友一齊認真試聽後,都不約而同的認為 $ONY 的聲音效真實,始終 $ONY 是搞隨身聽起家的,這種應該不容置疑。
最初我還不相信,但當我將音樂提升至 ATARC 256kbps 後,又竟然能夠有所提升。但在 ipod 中,我並不算容易分辨出高低品質的音樂檔。
近期,我又刻意的用上 Er-4p 去試聽,儘管該首歌曲是從網上下載,但明顯地,在 iPod 中的感覺是有點單調。但在 $ONY 中,我竟然可以聽得更多。可以很充份發揮到這耳機的威力。
音質? 我十分認同起首的 review 的說法. iPod 跟本就沒有分析力, 更談不上清晰, 只有強勁的推力來出重 Bass! 但一般人很少會玩 HiFi 玩去到懂得分析寫個景界, 所以他們蠻橫地把推力和音質打了個等號, 以為高推力的 iPod 和 iaudio 就係最好聲的. 這和十多年前蠻求多少 W 輸出的粗聲 amp 沒有分別!
我試過用 SonicStage 和 iTunes + SB Audigy2ZS + Onkyo 989 amp 做了個 AB compare. 其實 128kbps mp3 是敵不過比它細一半的 64kbps ATRAC3plus. 而就算係 AAC (mp4), 要和 64kbps ATRAC3plus 鬥得過都最少要用 96kbps! 這也無他, 其實就算是 AAC 都是由 Sony 和 Dolby 社共同研製, Sony 又點會把最強技術拿出來和他人分享? 要知道 ATRAC 本來是原供 Hollywood 當今最強 Sony Picture SDDS 系統的其中一個核心技術. SDDS 就連 DTS, Dolby 和 THX 系統都要被她比下去!
最近 Sony 在最新的 SonicStage 3.2 追加了 320kbps ATRAC3plus 的支持, 音質已經達至拋離性無敵的地步!
但我終究沒有買過一台, 呵呵, sony沒有賺到我的錢, 誰叫你在台灣的高價策略呢?
去年底買了ipod mini, 半年後被我玩壞了, 中間有三個月換成iriver h10..
唉, 實在不習慣iriver的軟硬體搭配, 終於賣掉, 返回ipod.
現在很滿意, 即便它最新的ipod nano也出現了..
以我的感想而言, ipod的音質即便不是最佳, 也在某種水準之上,
但外界吵雜的環境, 用一般耳機來聽, 差異不大... 也許自己也未曾那麼挑過吧 :)
但, ipod的操作界面是"最佳的", 這真的無可否認,
譬如我用過一般雜牌硬碟mp3 player, 再加上iriver h10, 都是不順..
總是覺得"怎麼回事? ipod換歌時速度怎麼那麼快?? 選歌怎麼這麼快??"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 才知道, ipod裏面根本就是一台小電腦, 有自己的cpu,解碼晶片等等.
如下: (惡搞你的小蘋果)
http://taiwan.cnet.com/computer/network/features/0,2000068598,20101170,00.htm
一般的mp3 player只會放個音效解碼晶片就夠了,
但並沒有做"最佳化optimize", 使得操作起來很不順 :(
再者, itunes也是我用過最順的音樂管理工具,
我的經驗是: media player很差勁, sony的也soso(我看過滿多review), iriver plus也粉差...
相較之下itunes真的方便且smart和直覺..
ipod席捲80%的mp3 player市場不是沒有道理的..
即便在沒有買ipod之前, 我已經在用itunes管理音樂了..
何況現在兩者的搭配天衣無縫.
最後, 20%的市場仍有可為, 喜歡用什麼就自己去用吧 :)
工作太久了,準備5X歲就退休,邁向第3人生。
Eclipsed Aurora wrote:
老實說, 或者我之前用開 NetMD 吧, 我反而覺得 iTune 寫得非常差. interface 十分煩. Click 來 click 去都找不到想找的歌!
我現在是用AP1 之前是用IPOD
我蠻難理解ITUNES哪裡輸SS
就界面而言 ITUNES能分成 類型->歌手->專輯 可是SS只能選類型 歌手或是專輯
例如我要找楊乃文的靜止 以我的ID3編輯
ITUNES只要點華語女歌手->楊乃文->靜止
但是SS我只能點歌手->然後找到楊乃文 再點進去他的專輯
專輯->慢慢找到靜止...
類型->找到楊乃文...
以SS而言 我都還需要在往下滾 而老實說 SS和ITUNES比 SS的反應很慢 ITUNES明顯勝出
而且和PC上傳 ITUNES和IPOD的整合性 也遠比SS和AP1好
再來SS無論是匯歌或是編輯ID3 也都比ITUNES慢
SS有些地方設計的很怪 例如當你選歌手時 左邊會有一個小框框讓你可以直接點 但是框框做得很小
同時大概只能顯示10個人吧
又例如編輯ID3 我無法在專輯模式中直接把同專輯的框起來然後做設定為精選的動作 一定得要到歌曲模式 基本上 蠻多動作都只能在歌曲模式中用
而且SS的搜尋也沒ITUNES好 我是以SS 3.2和ITUNES 5.0做對比 其實我覺得SS的搜尋和ITUNES差蠻多的 而且歌單的部份 ITUNES也做得比較好
甚至是當我把歌傳到AP1 我也不能分類去找 只能慢慢看
不過老實說 我覺得撇開軟體部分 硬體SONY就做得不錯 我覺得SONY的硬體 完全被軟體封印住了 以IPOD的介面來說 其實蠻好上手的 但是缺點就是例如我要調EQ 就得要在選項中跳來跳去 可是AP1就不用 我是沒認真用過HD5 不過我玩過的心得是 只靠按鈕其實也蠻累的 不過按鈕會按過頭 觸碰盤一樣也會轉過頭 我覺得就界面而言 其實最好的是AP1
硬要選HD5和MINI 我會選HD5 不過我覺得拿MINI比其實不大適合 20G對6G 拿IPOD PHOTO或是X5L還比較公平 因為我覺得20G和6G的需求其實就有差了 買6G 現在最好的建議可能是4G的NANO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