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ovemilk wrote:做的不錯..但要給你...(恕刪) 謝謝^^1.除了介紹由來以外...真的想不太出來可以寫什麼所以乾脆把手機功能寫多一點2.不過我對SN手機演進並不太了解玩SN差不多玩快一年而已><"是否可以請大大提供資料呢?3.是的,數據方面我會查之後再改謝謝這位大大的指教
http://www.wretch.cc/blog/dawo&category_id=248551這是我大一的報告,資料應該夠你寫滿滿,內容大多為當時新聞稿的截取與編排,資料與數據正確性會較y知識來的可靠許多,不過SWOT那邊可說是混混的帶過去,SonyEricsson可寫的題材滿多的,成功的合資案、Ericsson與SIG的關係、藍芽產品...當時報告我順便秀了下藍芽搖控汽車,分數還頗高的~
plen wrote:謝謝^^1.除了介紹...(恕刪) 其實有年度的分別你也可以參考dawo大的..握很早之前就有拜讀過他的部落格..2001到2004初以 t及p為主2004年中到2006年初就分s.w.z.p.k.j等...2006到現則分四大主軸.商務.音樂.影像.平實等..這些在一些手機網站都會有滴至於手機的銷售數據你可以查查工商時報等網頁看看..再加油囉^^
有心做這篇報告值得鼓勵,除了幾位前輩的建議以外,我也有幾個想法,只是愛之深,責之切,希望版主別介意...既然是專題報告,應該可以更嚴謹一點才對,例如說Sony Ericsson這個品牌,這兩個字是分開的。 好啦,我承認有點龜毛...我的意思是說,資料的來源可以多參考國外的網站,這兩家公司的合作是國際性的,有許多資料可以參考,像是比價王知識+這類網站立論就薄弱了一點。例如:plen wrote:於是2001年Sony眼看著瀕走淘汰邊緣的Ericsson,決定伸手幫助Ericsson 這個說法從何而來? 當時Ericsson 手機市場市佔率的確是節節敗退,但仍然是Sony手機市場的兩倍以上,如果Sony不是評估過認為這是個對自己有利的決定,商場上應該不至於有這麼慈善的事業,願意因為另一個企業的某部分業務衰退,就"伸手幫助"他。而且由這句話推測,您是否認為Ericsson這家公司已經不存在了呢? 如果您的答案是的話,那可能要再多做一點功課呦!plen wrote:Accidentally Article 幾個大標題下的有點怪怪的,例如耳機的標題為什麼是這個呢? 您是想說Accessary嗎?
對於SE的產品,我個人認為有兩的蠻特別的地方1.外觀訴求>我想無庸置疑的,目前大家在選擇手機.幾乎都是先看外在是否好看.如果外在的id設計讓你一點興趣也沒有,沒有所謂的質感的話.我想很難賣的很好,關於這點我也不得不配福SE真的把sony的強項表現的淋漓盡致.早期的se的產品並沒有特別強調這些.但最近可以看到se開始在id方面有開始去著墨了2.功能區隔>這也是se這一兩年來主要的產品策略.SONY當年最強的就是walkman這個東西.但是卻被缺一角的水果打成這樣子試問身為消費性產品的龍頭如何忍受阿(IXOD的產品在日本mp3的市場幾乎佔了50%以).因此se開始調整他們的產品策略,利用w系列來強調音樂的訴求,K系列則開始強調照相的功能.P系列則強調功能.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若有不妥的地方還請各方先進指教
灰白蛋 wrote:!!!!!!怎麼還有思樂冰?!?!?我在基隆台北都沒看到呢!!! 在小巨蛋(Taipei Arena)的7-11有賣唷~其他地方我就不甚清楚了話說我是不是不應該離題討論這個?小白是K700i的使用者~以後也會支持SE家的手機!!另,如果樓主的報告就像是您貼上來的這個樣子,我想通俗用語(如思樂冰很好喝︿︿)如果少一點會更好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