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政策,簡體漢字只是過渡方案而已,終極目標是要廢漢字,將漢字拉丁化,全面改羅馬拼音。所以,按照進程,將來中國人要寫「你好」,就會寫成「Ni Hao」。「漢字」寫成「Han Zhi」,好處是表音容易,壞處是漢字同音字太多,問題層出不窮(想想看一份法律合約會出現的問題)。拉丁化的阻力實在太強,只好一直停在過渡階段。目前的狀況,很像是一個胖子卡在井口上下不得,尷尬萬分。
漢字簡化的原因之一是為了要提高識字率,降低文盲。問題是簡體字真的比繁體字更容易學嗎?中國文盲數字有明顯下降嗎?
現在電腦化的程度比起當年制訂這個政策時要強得太多了,用手寫漢字,繁簡速度也許有差別,但是,現在的資訊知識可以保證,漢字可以在不簡化的情況下,達到傳播知識的目的。用電腦鍵盤打一個簡體字和繁體字,速度上會有多少差異??好的輸入法根本不會有繁簡輸入速度的差別。
撇開不論繁簡漢字所代表的政治意涵,在資訊發達的世紀,使用簡體字的歷史理由已經不存在(至少稍嫌薄弱)。現在世界各國多半把簡體漢字和繁體漢字當成兩種不同的語文來看待,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我們也不會想去強迫簡體漢字人口回歸繁體(傳統漢字),但台灣的中文網站,最基本的服務,就是用繁體漢字來表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