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名位大大~
小的是初入門的啦...常聽說藍芽好用甚麼的..到底甚麼是藍芽?有甚麼用?
“藍芽” 是由一位丹麥國王,名叫 Harald Blatand 的維京人所命名的。Blatand 可以被解釋為 “Bluetooth(藍芽)”。但是,為什麼一位古代國王的名字會和無線技術有所關聯呢?他們之間可能沒有什麼關係,但是有這麼一個有趣的來源說法:Harald Blatand 統一了丹麥及挪威, 就如同無線技術串聯了人們彼此。
藍芽組織
在 1998 年 5 月,Intel、Ericsson、Nokia、IBM 及 Toshiba 成立了 Special Interest Group,名為 SIG,其目的為建立一種短距離的無線電頻率無線技術。到了 1999 年 6 月,SIG 的成員增加為 751 個,其中包含了 Compaq、Dell、Motorola、3Com、HP、Lucent 及 Samsung,同時彼此間也達成共識制訂標準化以降低技術成本,讓此技術能被更廣泛地運用。
無線通訊-藍芽
西元1994年行動電話大廠Ericsson與Nokia,自行研發短距離無線射頻連接技術,以便於手機和其他可攜帶式裝置互傳訊息。西元1998年Ericsson,Nokia,Intel,Toshiba,IBM組成一個SIG小組 (Special Interest Group;特殊利益 / 共同推廣團體),一起推動此短距離無線射頻連接技術,並命名為Bluetooth(藍芽科技),並於次年12月又有Lucent,3 Com,Motorola,Microsoft四家加入,目前已超過2800家廠商加入會員。
Bluetooth於1999年5月正式發表,同年在德國漢諾威CeBIT電腦展中大放異彩,1999年8月由Bluetooth SIG公布1.0版的規範,於2001年2月公布1.1版的規範。
Bluetooth的特徵是要能符合全球都能運作的標準,應用於短距離、低成本的無線通訊上,支援語音及多媒體資料。藉由輕薄短小的無線電收發器,且能在低功率下工作之科技產品,例如: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
在Bluetooth技術規範中,消耗電力為2.7V,最大30mA(資料傳送時)、小於0.3mA(待機時),而傳輸速度為:1Mbps(理論值)、433.9kbps(實際值;雙向等速)、下傳723.2kbps,上傳57.6kbps,其調變技術為跳頻式展頻通訊技術(FHSS) 1600次/秒,並能同時提供語音和資料通訊功能,包括:(1)最多可提供7個資料通訊頻道/Piconet。(2)最多可提供3個同時同步的語音通訊頻道。
Bluetooth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現舉數例試說明之:
(一)個人特別設置的網路(Personal Ad-Hoc Network)
1. 藍芽裝置彼此間可形成一網路通訊傳輸環境。
2. 可共享網路內其他設備上的檔案或網路資源。
(二)纜線取代(Cable Replacement)
以無線傳輸取代擾人的纜線。
(三)語音/數據接取設備(Voice/Data Access Point)
以無線方式進行數據與影音的及時傳輸,達到無線上網、傳輸等目的。
Bluetooth之通訊協定與其他無線通訊協定略有不同,以下特將Bluetooth與其他協定互相比較之結果整理列出:
(一) 與紅外線傳輸(IrDA)比較:
1. Bluetooth克服了紅外線傳輸在距離以及可連接裝置數的限制。
2. 具有穿透性,克服地形地物的影響。
3. 無方向性限制。
(二) 與IEEE 802.11比較:
1. IEEE 802.11具有訊號距離長、容納裝置數量多、傳輸速度更快的優點。
2. 但IEEE 802.11專為電腦設計,不像藍芽具有跨越各種使用領域的優勢。
3. 藍芽晶片價格比IEEE 802.11的裝置價格低上許多倍。
Bluetooth技術如今廣受歡迎,而總括其所佔之優勢為:1.國際大廠的支持 2.成本的優勢 3.具備極佳的全球共通性 4.較佳的保密性
什麼是藍芽?
藍芽是一種無線傳輸的技術,可以讓桌上及膝型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DA)、行動電話、印表機、掃瞄器、數位相機,甚至是家電用品之間進行短距離的無線連結。藍芽(晶片組)的原理就是在 ISM 頻帶的頻率中傳輸資料及語音。每一種 具備藍芽技術的裝置皆擁有標準的位址,可以讓您使用低功率的無線電進行一對一或一對七(形成一個小型的網路)的連結,傳輸範圍最遠可達 10 公尺(接下來為 100 公尺)。藍芽不僅具有每秒 1MB 的高傳輸率,同時也可以使用 pin 碼進行加密編碼。由於具備每秒 1600 hop 的 hopping 率,因此很難被電磁波攔截及 阻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