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降低生產成本,
尤其是在所謂 "先進國家" 的工廠,
譬如最近 Nokia 關掉在德國的工廠,
然後將產量移至羅馬尼亞等地 (在羅馬尼亞花了近一億美元蓋了個新廠),
原因就如 Nokia 自己說的,
"這裏製造手機的成本不具有競爭力",
"不僅工資成本高, 而且還由於德國整體成本不菲, 使得該廠周圍難以形成一個零部件供應產業群"
其中單勞動力的成本,
德國就是羅馬尼亞的十倍 ...
另外, Nokia 在芬蘭的工廠也是計劃部份生產線移至韓國等地,
不過也因而引發當地員工的抗議, 還上了新聞,
當然, 在芬蘭 Salo,
這些年來花了巨資蓋的巨型母廠 (號稱全球最大的手機工廠),
以及龐大的生產線 (近 20 條長達 70 米的生產線),
也不是想移就移的了的,
但 Nokia 也明白指出以後不會在這裡投資新的產能了,
同時間並想盡辦法提高當地員工的生產效率,
以求在高成本的生產環境下, 維持競爭力,
短時間內, 在許多地方,
尤其是歐洲仍然可以看到許多 MIF 的手機,
畢竟這廠的產量實在太驚人了,
不過該廠所佔全球 Nokia 總產能的比例,
會逐漸的下降是確定的 ...
在 Nokia 生產轉移的同時, 也引發了連鎖效應,
Nokia 主要的零組件供應商之一 Perlos,
在其北京、廣州、深圳的工廠產能不斷提高的同時,
在芬蘭的工廠卻被迫要裁員和關廠 ...
很多人不喜歡 MIC 的 Nokia,
但以後見到 MIC 的機會只會多不會少了 ...
在天津的西青,
Nokia 又花了 9.5 億人民幣,
自國外引進四條新的生產線,
要新蓋一個 Nokia 在中國的最大生產工廠,
生產手機的各式零組件與整機組裝的工作,
裡面同時還設有一個新型手機的研發中心,
其總面積約有 3.3 平方公里,
計劃年產手機 3000 萬支,
預估年營業額超過 300 億元人民幣,
每年單稅收就可貢獻出 10 億人民幣以上,
在 08 年底部份產能即可投產 ...
除此之外, Nokia 在中國各地的廠,
也都正在進行提升產能的工作 ...
要不是受限於中國採行特立獨行的 3G 政策,
Nokia 在中國的產能可能會更為驚人 ...
meiko0604 wrote:
很多人都注重貼在產品上頭的"MI#"(#代表國家/區域縮寫),
但是真的就是完全在某國製造的嘛? NO!!
大部分的產品都是由許多組件組裝完成的,組件是從許多其他相關供應商來的,可能來自於其他國家,當然可能來自於大陸。
最後在出產國組裝,再貼上產地標籤。所以就算是MIT/MIJ/MIF,可能90%的零件都來自於低成本國家。
我是比較在意最後出口那個國家的品管, 就算是日本把所有的大陸零件組好再賣出去, 我也對日本人的品管比較有信心.
對於大陸人的品管的為何沒信心?小弟曾經在國外留學的時候, 媽媽的朋友在做髮飾生意, 常常都要聽他們情緒化的抱怨"死大陸人明明樣品來的時候不是這樣, 現在一整批過來變成這樣, 我們拿去給用戶都被打槍, 打電話去給他們還狡辯, 真是被他們氣死了", 但是因為他們不太懂網路該如何操作, 常常請我幫忙溝通, 拍照片寄email去跟他們對證, 我還真是被他們的偷工減料的能力嚇到了.
meiko0604 wrote:
甚至於有些產品幾乎是在大陸或者越南都組裝完成95%以上,再運到最終的產地工廠,進行最後的加工動作,可能就是鎖個螺絲,加裝個接地線而已,再打包出貨,就變成某國家/區域的產品。
可否舉出個實例, 小弟還蠻想聽一下是哪一個國家/公司那麼的草率, 若有佐證更好.
恕不回覆PM訊息,公開回答問題可以讓需要的人都有看見或是搜尋的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