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云:一分錢一分貨
數學很好的大家自己推演成 「兩分錢兩分貨」,「三分錢三分貨」,
其實這種想法上的迷思,與現實狀況不符。
大家只要仔細想想,在生活品質的提升上,
往往,只要提升一點點,就得要付出很多倍的代價,並不是以相同比例增加。
例如,5000就可以買到很好的喇叭,
但當你音質想提升1/10,可能就得花到兩萬,也就是四倍代價;
再提升1/10,就得要花到十萬到數十萬,又是原來的十倍以上代價;
再想要提升一倍音質,或者只是聲音柔和真實一點,可能就是要上百萬了。
現在的GPS市場主流大概就是車機,
然後這些軟體機器整合的專用機,接下來是PDA+軟體。
如果只是看軟體,那路易通升級價格只有NTD450,如果使用得當,已經可以滿足基本需求;
大家雖然有抱怨,但是因為價格平民化,所以大家比較甘願自己找出解決辦法。
這時想提升,提升穩定度減少當機困擾,提升畫面反差,增加道路數目,
268或是320/2610這種專用機種,當然就是非常理想的解決方案,
只是這一些提升,大概得花費比一般市售導航軟體多40倍到70倍的代價。
所以有的人就覺得值得,有的人就覺得不甘心,這是很正常的情形。
就像有人覺得花上百萬買音響的人一定是瘋了,
然後在那邊自我安慰說明明5000元的也沒差多少,
但是實際上有差就是有差,好那麼一點,也是比較好,
講究音質品味的人,就是無法忍受缺乏生命彈性的聲音,願意花大錢升級
**********************************************************
我覺得購買之前真的要把自己的心態弄清楚,知道這個產品的優勢在哪裡,
然後看你願不願意花很多倍代價,去換取這些部分的優勢。
如果不甘願,或者經濟能力以及價值觀就是讓我們覺得不值得,
那麼,就別去碰觸這樣商品嘍,
錢不好賺是一回事,花錢以後開不開心,感覺值不值得,是很主觀卻更重要的事。
**********************************************************
儘管我自己挺滿足於PAPAGO V9+路易通的搭配導航,
也覺得這兩個軟體在我自己找到modify及適應方法後,
給我的滿足度與安全感並不低於C320,
(有時還會很阿Q地自爽,只花2000左右就能擁有這麼好用的PAPAGO和路易通)
但這是針對我自己的狀況所做的抉擇。
經過實機試玩比較C320和我原來的PDA導航,
C320的確是有很多一般導航軟體+PDA導航所沒有的優勢,
如果不是沒錢,我也會想要買給家人使用的
18500並不是只有軟體與圖資, 那台硬體本身價值也不少吧, 拿一台PPC跟它比, 該有的C320也沒少! 啊~少了根觸控筆. (還附車架/天線/SD卡)
其實不管貴了多少錢, 也不考慮其他因素, 那其實就沒有討論的價值了. 以目前檯面上賣PPC的哪台能做到像 Garmin 這樣做售後服務的!?
你可以說: 我現在就用的很不爽, 哪管得了往後的售後服務?
然後還可以說: 圖資 PPG/MEM 都可以錯, 就唯獨你 Garmin 不能錯? 因為你比較貴??
圖資正確率多高與詳細度與價錢真的也是以等比級數跳升, MEM買運研所(30萬搞定), PPG買崧旭/勤崴的圖資(百萬), Garmin/Mio都用大輿(據說更貴, 還看多少價錢給多少圖資)
如果你花了 18500 就期待一個完美, 那就太虛幻了, 因為就連買P汽車導航也不能給你這個完美
yudofu wrote:兄弟,您前面的話語我還挺認同的
再說、我還以為越是產業龍頭越是要以超高標準來對待。Nokia保持有三成以上的佔有率又怎樣?跌到三成對「Nokia」來說根本就是一個很丟臉的數字,要是低於這個數字,「Nokia」就不再是那個Nokia了。舉個例,Intel毛利率低於50%就已經被幹譙到無力了,要是哪一天低到40%恐怕總裁都丟臉到自動辭職了,有可能還以「我們還有40%」而自豪嗎?
不過後面這一段,真是完全的推翻了我之前對您的印象哩...

全球市佔率三成對NOKIA來說是很丟臉的數字?您是NOKIA的高階主管嗎?
您有沒有看過在行動通訊終端市場上有多少競爭對手?全球加一加,應該超過百家了吧?
Intel 毛利低於五成被譙到無力,問題是能跟Intel 打擂台的廠商有幾家?
還有,毛利並不等同市佔率,這兩者沒有直接的關係,請不要混為一談吧...
Garmin做不好,在產品上有瑕疵,使用者當然可以給予意見,甚至幹譙
就如同您所說的「圖資錯誤」「規劃不良」「座標不對」,這些是不應該發生的
但是今天C320使用者,譙在這幾點上的似乎挺少,大部份反而是在譙「定位誤差較大」「硬體規格較差」「地圖圖資精密度較低」「規劃速度較慢」「功能較少」...
您不覺得本末倒置了嗎?
生平最恨只有一張嘴,而毫無半分建樹的人!
您東西買了覺得不好,沒價值

我覺得您盡量批評沒關係


您盡量指責他哪裡不好?哪裡有錯?哪裡偷工減料?哪裡誇張廣告?哪裡資訊錯誤?

小弟都覺得非常好
哪一天廠商看到的時候,他說不定會做為參考
但有些朋友卻有點特別
缺點不多扯一點,BUG多抓一點(當然您沒有抓BUG的義務,那是廠商的事)
讓其他朋友引以為戒,不要受騙
卻扯一些公司品牌、利潤、不重視台灣市場、公司爛、甚至是人家『公司產品決策』等等沒有直接相關的事情
東西買了才說人家東西少東少西?
先前不做功課就怪別人,
先買先享受,當然也有風險,
誰叫您壓抑不住
不等聽過別人的使用經驗再下手
真有趣!


那建議這些朋友多去東森買東西,還有七天鑑賞期
(但是,他可能會說『東森東西那麼貴,都在騙錢,我才不要』。唉!他可能太天真了
so naive,可能不知道『鑑賞期』也是要花錢的一種服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