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AK47 wrote:不太理解,外型設計&技術,難道不能同步進行嗎 設計怎麼會是最後一哩路呢..(恕刪) 您去看特斯拉的成本breakdown就能理解,即使已經精簡到讓車主不爽,一台md3的內裝成本還是佔整車成本的16%。所以煥新版連方向燈撥桿都給省掉。頭部成本的電池由於4680技術瓶頸,今年初項目負責人離職,電池團隊也裁員 25% 剩不到800人危在旦夕。更不用說寧德已量產半固態朝全固態前進。電動化已不再百花齊放,未來將轉而剩下幾個寡頭廝殺。能否存活繫於技術與成本的突破,而不是一個漂漂亮亮的設計語彙。搞不定的傳統車廠只能被迫回頭擁抱燃油,抱著原來的一畝三分地不放。資本是有長腳的,會湧向高成長的產業捨棄衰退的。體質差的慢慢的就會面臨營收下滑又增資困難的窘境。不得不說好的設計確實堪比藝術,可以帶給車主駕馭上的滿足,不過有一件事要搞清楚,那就是EV這個產業它不是佳士得。你的車只會在二手市場賤價賣出,設計的再好也成不了藝術品。當年ict產業的明基和宏達電就是搞錯風口,過度看重工業設計忽視技術積累,最終成為時代的眼淚。
Fa1con wrote:不得不說好的設計確實堪比藝術,可以帶給車主駕馭上的滿足,不過有一件事要搞清楚,那就是EV這個產業它不是佳士得。當年ict產業的明基和宏達電就是搞錯風口,過度看重工業設計忽視技術積累,最終被時代淘汰。 好看的車會加分難看的車很多人會買不下去,例如cybertruckhtc 有工業設計?當年的額頭+下巴組成的超低屏佔比被罵到臭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