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規MG HS與外國配備的細節差異解說

從電瓶貼紙看的出來中華很用心的把這台車去中國化
不過實車白內裝還算蠻有質感的,但整體妥善就有待時間驗證
正義大師兄
MG在歐洲是保固七年 ~ 看來對料件品質頗有自信 !
台灣進的有自己規格,因為只有一款車型
在配備上也幾乎都給到最頂
多一些這種實質的產品比較文
比起一天到晚吵國家的還要好得多了
skybug wrote:
如果HS内置了高阶的...(恕刪)

我覺得目前配的車機很夠用了,大家也比較偏好用Carplay/Android Auto
dighame wrote:
這種比較文才有用啊!...(恕刪)

就是啊,有些人不看產品本質只會批評跟酸

就像這則影片一樣,非常的不客觀,還敢放上網路臉皮真厚
maplepp
攝影師很吵,一直在不行
bealonelyguy
這部影片我也有看過,完全看不下去,沒參考價值
pcian wrote:
個人覺得 正在駕駛的...(恕刪)

車機操作建議還是看實車自己摸摸看比較準,我個人是覺得點按操作有點慢半拍。

不過我看車評在車機左右滑動部分的反應還不錯,這部分我現場沒有試到

羅哥最新上架的影片也有提到(10:39左右)

bealonelyguy
影片裡的車評是賓士的粉絲,大概是用GLC的標準在看吧,哈
pcian wrote:
現在是個全世界資訊都...(恕刪)

目前PHEV版缺少的配備算是硬傷,況且這些配備1.5就有了。就只能看最終售價,PHEV如果最後的價格很接近120萬,那競爭力會有點差
麵左鈍 wrote:
上週末有去台北場看實(恕刪)

台灣兩個規格配備售價都是超值
品牌才是大家比較在意的
很多人聽到是英國品牌的中國車~就...
95萬內的1.5T
跟120萬的PHEV
都很有競爭力
希望能有更多大陸品牌能在台灣開賣
特別是新能源車
比亞迪在大陸賣翻了!
厭倦一切
中國車最大賣點還是c/p值,雖然汽油版95萬已配備和質感來說不差;但還是不夠便宜
我自己平常開車最常用到的就是音量,風量,空調溫度.希望空調設置最好能有實體按鍵,或至少要能常駐觸控螢幕固定處.當然若空調能聰明到不需要手動調整風量也是一種方式.
感謝比較,對消費者來說,
有更多的選擇刺激市場、良性競爭才是好事,
尤其台灣的車市,就是某幾個品牌躺著賺就飽了,
這時候有活水進來攪和,是件很好的事,
但就是有些人寧可爛在泥巴堆裡,也要逢中必反,
完全沒有理性可言,只有偏執的信念,
重點是還各種雙標,毫無原則。
像下面這樣。







制裁中國將賠上國家經濟!《POLITICO》:一旦中國進犯台灣,德國什麼都不會做

看看文中德國這些大老、掌權者的態度,
按那些抗中保台的邏輯,是否任何德國產品都應該拒用呢?
畢竟舔共舔成這樣,開德國車不就變相支持中國?
但就是會有人抱著自慰心態過活,還認為台灣之光,像下面這樣。



回主題,其他問題我是覺得都還好,
但台灣PHEV版不僅閹割了所有的動力模式切換,
連方向盤後方用於調整動能回收強度的撥片都取消,
這個我覺得就很可惜了,
另外,儀表板部分不知道是否偏暗?
有些車評反應強光下看不太清楚。
厭倦一切 wrote:
從電瓶貼紙看的出來中...(恕刪)

不過車頭燈、車窗以及煞車就沒辦法避免看到上汽的標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