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恩潘朵拉 wrote:現階段的Opel簡單來說,就是法國獅子 沒錯,骨子裡很多東西就是寶獅...而且大家對OPEL的印象可能還留在以前2000年左右很帥的Astra現在的ASTRA我很懷疑會合台灣人的胃口嗎?評價有點微妙~
心靈馬力之鍵盤賽車手 wrote:OPEL就我先在01(恕刪) 我是覺得在看到具體的東西前就開始嫌東嫌西,還蠻有事的那台測試車據說在台灣很久了,搞不好只是個煙幕彈,最後根本不會推出雖然最近又有人抓到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48&t=6600849就我剛剛分享的這個我懷疑的點是CCS2,畢竟台灣是CCS1為主,但改個頭就好了,好像也不是難事而對岸的汽車工業似乎一直都比台灣還強大,這幾年飛得很快tobe都已經10年前的事情了,活在過去?更何況吉利和上汽就不同家!也確實,這幾年Volvo有著吉利色彩之後,還是不是原來的Volvo也是一個大家討論的話題但回過頭來想,現在中國製、東南亞國家製造的實力,這幾年真的進步很快如果一直用鎖國的眼光去想,是不是反而也侷限了自己的眼界?畢竟我是看到這種動不動就在歐洲破銷量的實力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220526/41920912.html確實不容小覷至於品質?中國車也好,歐洲車也好,就等之後台灣製造的版本實際上市再來評論吧!這種多國綜合的情況,我還真不知道該說他是哪國車
Giles527 wrote:我是覺得在看到具體的(恕刪) 好車就去買阿光設計就打槍啦等著看銷量哪裡看到我逢中必反?吉利的LYNK&CO我還覺得很棒呢自己補腦也太多了吧?有事的才你........或口碑行銷群吧?中國電車MG名爵根本排不上當比亞迪、小鵬、理想是廢物唷自己去搜搜中國銷售如何光4月電車銷售排行都排去86名囉還歐洲自爽文內...在中國就被自家人嘴爆了Mitsubishi中華三菱eMOVINGMG最棒了最讓你有回應動力了
我覺得 裕隆集團 的決策都是奇怪莫名其妙!這車引擎變速箱優的話買來 裝 納志節 U5,S5 身上賣便宜點不香嗎?大陸的引擎說的很美好但是納志結就是被大陸引擎搞爛尾了!陸製引擎那麼美好當初 大方點把爛尾的引擎換一換不就好了!搞這個 MG ?我是不會買的!話說 MG 應該是 敞篷可愛美好浪漫的小車 才是阿!
Dr.Corgi wrote:MG要進來這事.. ...(恕刪) 按38號的說法,國產車比較上進的廠商,2年的迭代優化幅度大概相當於國際大廠7、8年大改款的幅度,具體來說,也有DMi、長城DHT那種莫名其妙就追上(甚至有所反超)THS的技術成果。MG即使不算「比較上進」那類,但也是在國產車那個極度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混的,目前的產品力不會太差。結合銷量來看,MG雖然在國內的相對競爭力不太行,但對比其他國產品牌,MG反而是海外銷量表現最好的……所以,此一時彼一時,MG可能真是墻內開花墻外香的類型。
dc1132 wrote:我覺得 裕隆集團 的...(恕刪) 張飛打岳飛了,東風裕隆N年前開發的S3/U5跟2015年後才裝車的上汽動力總成有何關係?東風甚至跟上汽是競爭對手,即使當年S3/U5開發時,上汽這套動力總成已經出生,上汽憑啥給東風裕隆用?
opel正好處在青黃不接先講整個品牌,疫情前每年80~90萬輛,疫情後剩48萬輛次論各車型疫情前的astra K每年還13~25萬輛,疫情後的astra L剩六~七萬輛中型suv Grandland 疫情前每年7~9萬輛,去年掉到5萬輛小型cuv Crossland 疫情前9~11萬輛,去年掉到8萬輛opel在歐洲現況1.整個公司銷量掉一半是很可怕的事情料件採購及料件供應商很難估算料件需求量業績獎金減半,優秀業務及技師跳槽;新人上手,讓銷售及維修問題更嚴重。2.新車的車身平台及動力PSA化,但仍維持部分底盤料件沿用老GM,例如mokka就這樣。這也是很麻煩的事情,到PSA原有體系不方便處理新mokka;GM老料件在歐洲只會逐漸凋零這會讓opel在歐洲料件成本漸漸升高,車子養起來越來越麻煩。推測歐吉在此背景下接手代理opel,但在歐洲經營下滑的opel,在台灣的資源比歐洲更少,在台灣會更難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