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規MG HS與外國配備的細節差異解說

剛點進來看才發現大家吵翻了
對一件事情我也很好奇
國外版本的MG HS PHEV 是258匹馬力 ,台灣的MG公布291匹馬力 48kgm
既然是同一個引擎組合,可以差30匹馬力?
這台灣MG公布的馬力是原廠自己說了算?還是有送第三方認證單位認證?
不然...車廠自己灌水有誰知道?
jerryapo
如果那頭又大也是自已說5万馬力,那就是5万了!頭又大是不会灌水的优良廠商。[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該比的是配備跟國外比有沒有完整

比馬力是有事嗎??

這顆引擎是完全100%國外技術,這麼喜歡比

自己做不出來的短處嗎??

我覺得車子討論區有些人

真該去手機區或電腦區好好教育一下

不然真的是笑死人




aahomeboy wrote:
不用類比,我不在意0(恕刪)
正義大師兄
馬力 扭力當然是很重要呀 ! 比配備的話 台規MG HS本就已經是大全配了 , 360度環景 全景天窗 電動尾門 盲點偵測 雙電動椅 keyless 無線充電 通通都有 ... 沒啥好比的了吧 ?
正義大師兄 wrote:
動能回收強度調整這種雞肋功能既然連新款特斯拉都廢掉了 , MG幹嘛還需要
堅持繼續裝呀


以我開油電車的經驗,動能回收強度調整絕對不雞肋
一般道路的動能回收強度和遇到下坡路段所適合的強度絕對不同,能及時調整絕對有需求
舉我的實例,當開在林口下坡路段時,如果能及時調整動能回收強度,就可以不用頻頻踩煞車,對駕駛很有幫助
所以...在沒有開油電車或是電車的經驗時,不要說動能回收強度調整是雞肋了
(可以看看現代之前Ioniq油電車的車評介紹,就有動能回收撥片)
正義大師兄
不過即使我現在開的是沒有動能回收的油車 , 在林口下坡時也從不覺得難開呀 !
真正廢
以油電來說,動能回收可調絕對不雞肋,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歐版的都沒有,只有大陸和泰國有。至少還是有動能回收的...應就是預設三段的第二段強度吧
steven591120 wrote:
國外版本的MG HS PHEV 是258匹馬力 ,台灣的MG公布291匹馬力 48kgm
既然是同一個引擎組合,可以差30匹馬力?(恕刪)

這很正常呀 ! 調教不同罷了 ~

這就像TOYOTA 的Alphard 與RAV4一樣是2.5升Hybrid油電複合動力 , 結果
一輛是163匹馬力 一輛卻是218馬力一樣 , 差了五十幾匹哩 ~~
aahomeboy
之前有人說陸版是『舊引擎』[雞排]
jerryapo
馬力都是屁,扭力才是真的。我就开过一次vw的柴油車馬不大,但是加速力道很猛。爽啦!現在suv強調的大馬力,上山就知道了,無3小路用。就是扭力。
steven591120 wrote:
剛點進來看才發現大家...(恕刪)

台灣引進的HS是最新世代,在中國叫領航

澳洲跟歐洲賣的是小改前的,車頭很類似CX-5 那款,兩款的差別有:車頭設計語彙、車尾尾燈內部排列、車機系統版本以及中控下方鞍座設計,還有最重要的1.5PHEV動力不同。

中國版領航PHEV動力

台灣版MG 1.5T的動力甚至比中國版的還要高,聽說是原廠幫台灣調教的?



小改前

小改後


小改前

小改後


小改前


小改後
輪圈也太醜~~~~~

MG的輪圈明顯就是抄福斯汽車的
這輪圈放在福斯GTI上就是香
真正廢
SAIC最大的合資品牌就是VW,大陸賣得嚇嚇叫!同集團的算拿來致敬用,不算抄啦!
哪是抄狗夫的

根本是偷和泰拔掉的C-HR進口圈






Who Care01 wrote:
MG的輪圈明顯就是抄(恕刪)
真正廢
怎麼都這麼像?[笑到噴淚]
八月二十
每台車都是四個輪子,當然像
台版跟陸版還有一個差異就是智慧語音系統
本來也不敢想,畢竟如果有,也算是國產車首創了
後來想想這攸關安全問題

幾家車媒都有評論冷氣的溫度、風量的調整不方便,行駛中很難盲操,必須到中控螢幕二、三層選單內調
問題就出在台版沒有智慧語音系統,無法用語音來控制
不知道以後會不會補上
arno162000
斑馬系統? 太高級了 還有哨兵系統 台灣不可能會有的
pcian
哇賽 那我不考慮了 台灣開車哪能不調冷氣? 車廠都沒注意到此狀況?
題外話,私心覺得,不給調回充強度,是否與續航里程有關,尤其電動車,前陣子試駕特斯拉,業務員刻意迴避頓挫感,強力推薦我用單踏板...(慢慢開,還可以勉強控制,但較為積極的駕馭,就很難行雲流水了)想也知道,大概是上面有公文...要是調至油車的滑行感,續航恐怕要打個8折。。。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