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Ultrabook 相信是最近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名詞,這個名詞最早是在今年(2011 年) COMPUTEX 台北電腦應用展由 Intel 賦予的新定義,也就是後來我們所熟知的輕薄筆記型電腦產品,而在 2011 年 10 月 Intel 更將這系列輕薄筆電定名為【超極緻筆電】,企圖以輕薄、強效與時尚的結合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其實早在 COMPUTEX 期間,Intel 就表示希望能在 2012 年底前,將轉化 40% 的消費型筆記電腦成為 Ultrabook,並且針對產品的機體厚度定義出不到 20mm 規範,並也希望系列產品售價能低於 1,000 美元(折合台幣約為 30,000 元)的主流售價,而當時 ASUS 首先展示出 2011 年即將推出的 UX21、UX31 兩款 Ultrabook,同時 Acer、Lenovo、Toshiba、HP 等 PC 廠商也紛紛祭出設計生產 Ultrabook 的計畫,也造成消費者間的熱烈討論。

依照 Intel 對於 Ultrabook 輕薄筆電的定義,其實我們不難看出這是 PC 廠商為了與 Apple MacBook Air 一較高下所推出的全新系列產品,但我們也可以發現蘋果並非是第一個推出輕薄筆電產品的品牌,早在 8 年前 SONY 就推出過 X505 輕薄筆電,現今也有 Z 系列筆電持續在市場上販售,而 2009 年 DELL 推出的 Adamo 系列筆電(2011 年停止發售)、Lenovo 於今年推出的 X1 系列筆電等,都可以算是輕薄筆電的代表,但為何 PC 廠商又要推出全新 Ultrabook 筆電產品,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價格過於昂貴不受消費者青睞。

果不其然距離 COMPUTEX 結束不到半年的時間,Acer 就率先推出 ASPIRE S3 Ultrabook,緊接著是 ASUS UX21/31 系列 Zenbook 問世,緊接著還有 Toshiba Portege Z830 及 Lenovo U300s 兩款 Ultrabook 預計在年底或明年初加入 Ultrabook 系列產品中,因此可以預見即將到來的年底資訊月,光就筆電市場來看 Ultrabook 絕對是資訊月中最受人矚目的焦點,而小編這次特別企劃了這個 Ultrabook 集合評測專題,讓各位網友能對於各家廠商推出的 Ultrabook 輕薄筆電新品更加瞭解,話不多說,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這幾款輕薄筆電吧!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小編在本次的特別企畫中商借了各家廠商近來已經上市的 Ultrabook 新品,但由於小編原本想要讓每一款產品都能在同一個硬體規格的基準上進行測試,但很可惜各家廠商推出的產品規格無法達到完全相同的情況,因此小編也將採用各家 Ultrabook 新品分開獨立測試方式進行,每一款筆電的測試方式則先由外觀、I/O 配置看起,再來均以高效能的使用模式進行效能測試,每一款產品的最後,小編也會提供各位網友測試的心得分享,還請各位網友們耐心閱讀。

Acer ASPIRE S3

簡易規格
處理器:Intel Core i5-2467M 1.60GHz 雙核心
記憶體: 4GB 1333MHz DDR3
顯示卡:Intel HD Graphics 3000 顯示晶片
螢幕尺寸:13.3 吋 LED 背光螢幕
螢幕解析度:最高 1366 x 768(16:9)
尺寸(W X H X D):323 X 17.5 X 219 mm
重量:1.33 Kg(含電池)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搶得頭香的 Acer ASPIRE S3 是 Ultrabook 大軍中的先鋒,也是現行 Ultrabook 中唯一有搭載 HDD 硬碟的產品,但在做為安裝系統的硬碟依然使用 SSD 固態硬碟配置,以確保快速開機的產品特色,同樣搭載新一代 Intel Core i 系列處理器、Intel HD 3000 顯示晶片等硬體規格,其實和 MBA 比較起來除了外型、作業系統外,硬體規格並沒有多大的差別,而 S3 在剛上市時僅推出 i5 處理器版本,而現在則另外推出 i7 處理器版本,HDD 硬碟容量也加大到 500GB,但螢幕尺寸依然還是僅有 13.3 吋單一機種而選擇,另外,當然也有 i5 處理器及 240GB SSD 硬碟機種可以選購。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ASPIRE S3 的機殼採用的是鋁鎂合金材質,產品外型走的是簡約風格。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底部則使用無法拆卸式的美背設計,同樣也沒有散熱孔的配置,比起 MBA 的機身底部來說則多了許多螺絲孔。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轉軸處也使用了黑色的配色,但配置了機身大部分的 I/O 端子與唯一的散熱孔。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底部的鏡面銀色處則是內建硬碟的放置處,是 S3 產品還滿特別的設計之一。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底部還有內建左右聲道的喇叭,搭配第四代杜比環繞音效技術,能提供較佳的音效。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殼則採用了金屬髮絲紋質感設計,簡約風格的設計也充斥在整個機體產品中。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前方並未配置任何 I/O 配置,也沒有開啟螢幕上蓋的凹口處。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從機身側面來看,S3 的機身也是採用前端薄、尾端厚的設計,但整體視覺上看起來就沒有 MBA 來的明顯。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的邊角處使用了圓弧彎角的設計,機身後側則有小編剛剛提到的 I/O 端子配置。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左側也為了輕薄設計的關係,沒有配置太多的 I/O 端子。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僅保留有耳機音源端子的配置。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右側則是配置有 SD 記憶卡讀卡機。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後方則擁有絕大多數的 I/O 端子,包含電源輸入端子、HDMI 端子、及 2 組 USB 2.0 端子。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唯一的散熱孔也在機身的後方,S3 的散熱處理也經過 Acer 特別的設計,在置腕處與觸控板附近並未搭載易發熱的零組件,而 Acer 創新的空氣流動設計,將機身內部的熱氣從這個後方散熱孔導出,基本上這樣的散熱設計,能讓使用者在使用時不會直接接觸散熱的地方,能增加使用的舒適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轉軸處則有兩個顯示燈設計,最右邊的按鍵則是 S3 的電源開關,小編實際在使用時偶爾會發生誤觸電源開關的情況發生,算是設計上小編覺得小小不便的地方。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同樣使用一元硬幣來看一下機身厚度,比起 MBA 來說 S3 的機身確實是厚實一點。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後端的厚度則是超過了一元硬幣的直徑,雖然比起一般筆電產品輕薄,但在小編本次測試的四款輕薄筆電中是最厚的設計。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S3 的螢幕同樣採用鏡面螢幕設計,不可避免的反光問題依然存在。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螢幕上方的視訊鏡頭擁有 1.3 MP 的實際像素。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內部的配置也是中規中矩的設計,鍵盤為 6 列全尺寸鍵盤、觸控板比起 MBA 來說小上一些,但兩邊的置腕處也是屬於較寬大的設計,使用起來也算舒適。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按鍵大小略比一元硬幣直徑小一點,按鍵鍵程為中規中矩的設計,敲擊回饋感也還算不錯。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觸控板為較小型的設計,支援 TouchPad 觸控技術,並沒有傳統觸控板左右按鍵的設計。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這邊可以看到上下左右按鍵與 Pg Up / Pg Down 按鍵為較小的按鍵設計,是小編覺得整體鍵盤比較不好使用的按鍵部分,因為相當容易誤觸周圍的按鍵。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電源開關建置在轉軸處,是 S3 在機身設計上的一個特別之處。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鍵盤旁邊的小孔則是內建麥克風的位置,並非某些電子產品的 Reset 孔設計,所以千萬不要拿尖銳的東西去戳它,這樣也不會復原系統喔!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從機身內部來看看轉軸處的設計,另外搭載有電源指示燈,上方還印有杜比環繞音效的字樣。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S3 的螢幕為 LED 背光設計,最大螢幕解析度為 WXGA 1366 X 768、螢幕長寬比例為 16:9,S3 的這款螢幕則採用特別的 Open Cell 面板設計,可讓螢幕更加輕薄。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實際來測試 S3 的含電池的重量約為 1.349Kg。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接著小編就來實際測試 S3 的效能,首先看到的是 Windows7 內建的體驗指數,可以看到在處理器、遊戲圖形都得到平均 6 分以上的高分,不過整體的分數為 4.5 分。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裝置管理員中的硬體資訊,可以看到磁碟機有一顆 SATA SSD 的存在。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CPU-Z V1.58 中的系統資訊,可以看見處理器為 Intel Core i5-2467M 1.60GHz 雙核心處理器。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記憶體則是內建的 4GB DDR3 SDRAM。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顯示卡部分則是大家都通用的 Intel HD Graphics 3000 顯示晶片。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用 CPUMark 來測試一下這顆處理器,所得到的分數是不低的 308 分。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CoresMark 2010 是用來測試處理器的測試軟體,測試完成後還會有全球的分數列表,S3 的處理器跑完測試的時間為 262.19523 秒。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CrystalMark 2004R3 測得的系統效能分數為 103257 分,整體效能還算不錯。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Nuclearus Multi Core V2.0.0 也是款用來測試多核心處理器效能的軟體,可以看到整體的總分為 7585 分。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小編用 AIDA64 中的系統穩定測試來測試一下 CPU 的溫度,可以看到待機時的溫度約在 45 度上下。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跑測試系統約 34 分鐘之後,可以看到 CPU 溫度大約上升到 75 度上下。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PCMARK 7 測試出來綜合效能分數為 1841 分,其實不算太高的分數。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使用另外一款 PCMARK VANTAGE 來測試,所得到的分數為 4789 分。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在 CrystalDiskInfo 4.0.1 軟體中可以看到主要硬碟為 Hitachi HTS543232A7A384 這顆硬碟,容量大小為 320GB、轉速卻僅有 5400rpm,實在有點誠意不足,硬碟採用的是 Serial ATA 的介面。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另外一顆 SATA SSD 的固態硬碟,則擁有 20GB 的容量,同樣採用 Serial ATA 的介面。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小編使用 AS SSD Benchmark 來測試硬碟讀取速度,得到的平均讀取為 76.16 MB/s、寫入速度為 68.94 MB/s,看來 HDD 版本要比起 SSD 版本的機種要來的弱上一些啊!但並未有抓到 Hybrid 架構的 SSD 固態硬碟。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ATTO Disk Benchmark 分別來測試不同的硬碟,C 硬碟的平均寫入速度為 61.356 MB/s、平均讀取為 74.102 MB/s,看來還是沒有抓到 SSD 固態硬碟。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而 D 硬碟的平均寫入速度為 69.678 MB/s、平均讀取則為 69.340 MB/s。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小編不死心的使用 CrystalDiskMark 再來分別測試一下,C 硬碟得到的平均讀寫為 58.91 MB/s、平均寫入則為 72.23 MB/s。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D 硬碟的測試結果其實也差不了多少,平均讀取為 71.12 MB/s、平均寫入則為 69.85 MB/s,看來這個測試軟體也讀取不到 SSD 固態硬碟。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最後小編用了 HD Tune Pro 4.60 來測試終於成功的抓到內建的 Hybrid 架構 SSD 固態硬碟,不過先來看看 HDD 的平均讀取速度為 66.5 MB/s。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而 SATA SSD 的平均讀取速度則來到 163.7 MB/s,差距真的非常的大啊!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接著來測試一下 S3 電池的續航力,使用 Battery Eater 05 測試軟體先來看看電池資訊,原廠所附的鋰電池容量為 3494mAh,不過因為電池為內建式的設計,因此無法進行更換。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在充滿電的狀況下,小編將電池管理調整至高效能模式,使用軟體的正常測試模式來測試續航力,可以看到在高效能模式下,電池約可以使用 1 小時 49 分鐘左右的時間。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最後也提供 S3 開機時間實測影片給各位朋友參考。


Acer ASPIRE S3 是市面上首款發售的 Ultrabook,當然也受到外界相當大的關注,S3 走的同樣是輕薄筆電路線,但比起本家幾年前發售過的 CULV 筆電來的輕巧且強效許多,機身外型雖然有許多 MBA 的影子,但基本上還是有許多不同的地方,攜帶性方面還是相當不錯,雖然 HDD 硬碟版本可以讓產品售價降低許多(不過在泰國淹大水後,不知道會不會漲價?),內建 Hybrid 架構的 SSD 固態硬碟也確實能讓開機速度加強不少,但從整體效能測試結果來看卻沒有很大的幫助。

I/O 端子雖然比起 MBA 來的完整且豐富,但卻缺少和 Thunderbolt 連接埠匹敵的 USB 3.0 端子,對於即將成為電腦傳輸端子配備主流來說,確實會對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影響不少,整體來說如果要購買 S3 系列產品的朋友,如果沒有預算上的考量,就直接選購 SSD 硬碟的機種,在整體使用效能上會比較有吸引力。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ASUS ZENBOOK UX31E

簡易規格
處理器:Intel Core i7-2677M 1.80GHz 雙核心
記憶體: 4GB 1333MHz DDR3
顯示卡:Intel HD Graphics 3000 顯示晶片
螢幕尺寸:13.3 吋 LED 背光螢幕
螢幕解析度:最高 1600 x 900(16:9)
尺寸:前端 3mm、尾端 9mm
重量:1.3 Kg(含電池)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雖然早在 COMPUTEX 就展出旗下 UX21/UX31 兩款 Ultrabook,但充滿濃濃東方風味的 ASUS ZENBOOK 還是趕在年底前於台灣上市,一如預期的 ASUS 還是推出型號為 UX21/UX31 兩款輕薄筆電,但卻賦予了禪味十足的 ZENBOOK 名字,近幾年一直為旗下電腦產品結合時尚設計的 ASUS,對於這次的 ZENBOOK 當然要保持一貫的設計理念,隨機還附上專用皮套與週邊配件的 ZENBOOK,不僅擁有 11.6 吋及 13.3 吋兩種機種可供選擇,同時也搭載了 i3/i5/i7 三種不同處理器,硬碟部分也將全系列產品線通通升級為 SSD 固態硬碟,企圖以多樣化的硬體規格,提供給不同需求的消費者選購。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全新的 ASUS ZENBOOK UX31 機殼採用鋁合金打造而成,並採用鏡面質感的設計,雖然很容易留下指紋油汙,但整體來說卻充滿濃濃的金屬感。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底部除了散熱孔開孔外,也採用美背式的設計,相對的要升級硬體是還滿麻煩的事情,同樣也採用金屬髮絲紋的設計。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UX31 的三個散熱孔均建置在機身下方,避免整體機身有類似貼狗皮膏藥的難看感覺。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而 ASUS 的設計團隊也讓全機身採用了圓弧轉角的無接縫設計,讓產品有種一體成型的視覺效果。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近看機殼上蓋的金屬髮紋設計,其實不是一般常見的直條紋設計,而是使用類似同心圓的髮紋質感,也是產品設計相當特別的地方。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其實 UX31 的機身前方,ASUS 設計團隊使用了有點鋒利效果的尖角設計,據華碩表示是要增加產品整體的流暢感,也能增加產品的輕薄程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ZENBOOK UX31 的機身依然採用前端薄、尾端厚的設計,不過從側面看起來機身倒是很有 ASUS 自己表示的俐落感。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尾端則是使用圓弧造型的設計。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從機身左側來看看,UX31 確實是很輕薄的筆電產品。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I/O 端子的配置則像傳統筆電一樣建置在機身的左右兩側,左側搭建一組 USB 2.0 傳輸埠、耳機音源端子、MMC/SD 記憶卡讀卡機。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右側則有電源輸入埠、一組 USB 3.0 傳輸埠、mini VGA 端子及micro HDMI 端子,最左邊則是內建麥克風所在。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前端和一元硬幣直徑比較起來約只有半徑的長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尾端則約和一元硬幣直徑相當。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雖然整體的機身設計算是相當不錯,但為了開啟螢幕上蓋的凸起物,倒是讓小編有點破壞了整體的質感,尤其又是在機身前端的尖角設計,看起來真的是相當奇妙。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似乎無可避免的鏡面螢幕也使用在 UX31 的 13.3 吋 LED 背光螢幕上。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螢幕上方的視訊鏡頭則是採用 30 萬畫素的鏡頭,屬於筆電常見的配備。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UX31 的筆電真的很有金屬風味,實在很難想像跟禪能扯上甚麼關係,機身內部不論是鍵盤、置腕處或是大型的觸控板都是金屬材質打造而成,鍵盤採用 6 列全尺寸鍵盤設計,置腕處一樣是較為寬大的設計,使用起來也是相當舒適。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鍵盤則採用嵌入式鍵盤設計,按鍵大小和 MBA 及 S3 差不多。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同樣在上下左右四方按鍵為較小的設計,但卻沒有 S3 鍵盤上的按鍵來的小,因此在使用時較不容易誤觸,但對於小編這種成年男性粗壯的手指頭來說,使用上還是有點麻煩。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雖然採用的是嵌入式的鍵盤,但基本上還式巧克力鍵盤的設計,按鍵的鍵程和敲擊的回饋感在四款筆電當中算是不錯的,打起來相當順手。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但 UX31 的鍵盤卻沒有背光設計,但為了打造無接縫的機身,ASUS 將大多數的顯示燈直接建置在對應的按鍵當中,也算是滿特別的設計。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大型的觸控板則是跳脫以往 ASUS 筆電的設計風格,觸控板則使用了和機殼不一樣的霧面金屬質感設計,下方的左右按鍵則同時兼具觸控板與按鍵的功能,同時也能搭配手勢操作筆電,ASUS 也內建使用手冊供使用者參考。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不讓 S3 的杜比環繞音效專美於前,自從 ASUS U 系列美聲筆電成功推出之後,筆電內建音效就一直成為 ASUS 近年來高階筆電產品主打的特色之一,而 UX31 同樣使用 ASUS Sonic Master 天籟技術。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鍵盤右下角的 Audio by Bang & Olufsen ICEpower 則是證明這款筆電同樣獲得 B & O 的聲音認證。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UX31 的螢幕除了是 LED 背光外,螢幕的亮度也達到 450 cd/m2 的高亮度,搭配最高 1600 X 900 的解析度,算是小編本次介紹的三款 Ultrabook 筆電中解析度最高的機種。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從外表看起來相當有紮實感的 UX31,實際測出來含筆電的重量則只有 1.4Kg。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Windows 7 內建的體驗指數可以看到 i7 版本的 UX31 在處理器得到了 6.9 的高分,主要硬碟和圖形也都有超過 6 分的高分。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裝置管理員中的各項硬體資訊。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小編將 CPU-Z 換成繁體中文版,但版本一樣是 1.58,這樣各位才能看得更清楚各項硬體的詳細資訊,在 CPU 資訊中可以看到這款 UX31 採用的是 Intel Core i7-2677M 1.80GHz 四核心處理器。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內建記憶體為 4GB DDR3(On Board)。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圖形裝置一樣為 Intel HD Graphics 3000 顯示晶片。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CPUMark 測得的 CPU 效能分數為 436 分,只能說 i7 版本實在是太犯規了啊!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用 CoresMark 2010 來跑 CPU 效能的測試,跑完測試的時間為 199.40871 秒。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CrystalMark 2004R3 的整體效能總分為 150783 分,SSD 的硬碟得到了 2 萬多分的分數,因此建議還是要選購內建 SSD 固態硬碟的版本,對於整體效能才有幫助。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Nuclearus Multi Core 的 CPU 效能測試中,可以看到整體效能的測試分數為 9865 分。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接著使用 AIDA64 內建的系統穩定測試來看看 CPU 的溫度,在一般待機下的 CPU 溫度最高為 55 度上下。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運轉測試軟體約 33 分鐘後,可以發現 CPU 的溫度約在 89 度上下。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用 PCMARK 7 來跑一下筆電的整體效能,使用 i7 處理器加上 SSD 固態硬碟後,整體效能的分數來到了 3185 分不錯的成績。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而 PCMARK VANTAGE 所測得的分數也是不錯的 7148 分。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CrystalDiskInfo 中可以看到 UX31 使用的是 SanDisk SSD U100 256GB 的固態硬碟,介面為 Serial ATA III。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接著使用 AS SSD Benchmark 測試 SSD 的平均讀取速度為 451.54 MB/s、平均寫入速度為 315.54 MB/s。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在 ATTO Disk Benchmark 中可以測得平均寫入速度為 365.218 MB/s、平均讀取速度為 498.256 MB/s。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CrystalDiskMark 使用 2GB 檔案大小進行讀寫速度測試,平均讀取為 456.2 MB/s、平均寫入為 290.6 MB/s。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最後則是使用 HD Tune Pro 4.60 來測試一下讀取速度,使用的檔案大小為 40GB,所測得的平均讀取速度也是不錯的 233.6 MB/s。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最後還是要用 Battery Eater 05 來測試一下 UX31 的續航力,畢竟 Ultrabook 是一款以待機時間長為主打特色之一的筆電產品,在電池資訊中我們可以看到原廠附上的電池製造廠商為 ASUS,設計的電池容量為 6650mAh、充滿電的電池容量為 6613mAh。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小編先使用 ASUS 內建的效能管理軟體將使用模式調整至高效能,並在電源管理模式也調整至高效能使用模式,以正常測試模式進行續航力測試,所測出的電池續航力為 2 小時又 5 分鐘,算是滿不錯的續航力表現。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ASUS ZENBOOK UX31 i7 處理器開機時間實測。


ASUS ZENBOOK UX31 擁有超金屬質感的機身設計,看起來確實很有科技感,無接縫的機身也是產品設計的一個很大的亮點,可惜小編還是覺得前端的尖角設計可以再修飾的圓潤一些,看起來才不會那麼有殺傷力,也才能跟產品名稱有相互呼應的感覺,不過以產品的輕薄程度來說攜帶性確實很夠,且 ASUS 也佛心來著隨機附上了跟 EeePad 設計類似的原廠皮套,另外還有周邊的視訊轉接頭等配件,以產品的附加價值來看,ZENBOOK UX31 的確是還滿有誠意的表現。

因為小編測試的 UX31 為 i7 處理器的機種,因此在整體效能的表現上也是相當不錯,加上 SSD 固態硬碟的加持,在檔案處理速度上也相當夠水準,且 ASUS 也在內建應用程式中加上了快速開機的調整軟體,還有能隨時監控電池續航力的軟體,對於使用者來說都是相當有用的程式,螢幕表現方面,小編也認為 UX31 比起 ASUS 之前同尺寸的筆電螢幕要來的好上許多,高亮度加上不低的解析度,讓整體觀看螢幕的感覺也改善不少,最後就是這款 UX31 的售價要價超過 5 萬大洋,或許這才是這款筆電在市場上面臨的最大挑戰。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Toshiba Portege Z830

簡易規格
處理器:Intel Core i5-2557M 1.70GHz 雙核心
記憶體:2GB 1333MHz DDR3(最高可支援到 6GB)
顯示卡:Intel HD Graphics 3000 顯示晶片
螢幕尺寸:13.3 吋
螢幕解析度:最高 1366 x 768(16:9)
尺寸(W X H X D):316 x 15.8 x 227 mm
重量:1.12 Kg(含電池)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Toshiba 早在之前就推出過 R 系列輕薄筆電,13 吋的機型也以內建光碟機卻不到 2Kg 的重量成為該系列產品的最大賣點,所以當 Toshiba 推出全新 Z830 Ultrabook 後,確實讓小編有種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的感覺,Z830 同樣為輕薄系列筆電,螢幕尺寸同為 13.3 吋,雖說採用讀寫速度表現較佳的 SSD 固態硬碟,但卻缺少了光碟機的配置,即使現在的使用者較少使用光碟機這項產品,但卻有一種雞肋的感覺,也讓小編不太懂 Toshiba 葫蘆裡賣的是甚麼藥?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Toshiba Portege Z830 的機殼和 R 系列一樣採用金屬髮絲紋設計,且採用不易留下指紋的霧面塗裝,搭配銀灰色配色讓機身看起來很有質感。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底部配置有兩個散熱開孔,其餘的就是大大小小的螺絲孔配置,看起來也算相當簡潔的設計,但和每一台 Ultrabook 一樣無法便利的進行硬體升級。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底部最明顯的應該就是這個圓形的散熱孔,散熱的方式是由底部進氣,然後從後方散熱孔排出。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的轉軸處設計乍看之下很有一體成型的感覺,產品在轉接處的設計很有一套。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內建喇叭則位於機身底部前方的位置,但不像雙 A 品牌一樣擁有獨特的聲籟技術。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拉近一點來看看金屬髮絲紋的設計,TOSHIBA 的銀色 LOGO 為嵌入式的設計。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前方則建置有三個指示燈,從機身前方可以看到 Z830 其實是三款 Ultrabook 機身設計最厚的一款產品。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在機身側面可以看到螢幕上蓋和機身本體有一個微微的開口,主要是用來保護螢幕避免受到鍵盤的擠壓而損壞,算是滿不錯的設計。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尾端的厚度其實和前端插不了多少,整體機身設計有一點倒梯形的設計,也可以看到大多數的 I/O 端子建置在此處。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左側也可以發現其實 Z830 採用前尾端等高的產品設計。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左側擁有麥克風、耳機音源端子,另外也搭載了 SD 記憶卡插槽。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右側則配置有絕對不能少的 USB 3.0 傳輸埠與防盜鎖孔。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後方除了散熱開孔外,同時還建置了其它 Ultrabook 沒有的 RJ-45 有線網路埠。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尾端還有 2 組 USB 2.0 傳輸埠,其中有閃電標誌的 USB 2.0 傳輸埠還支援待機充電的功能,一旁則有 HDMI 端子與電源輸入端子。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最後則是 15 pin 的 VGA 端子。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雖然說 Z830 看起來好像是前尾端等高的設計,但實際拿一元硬幣來比較時,還是可以看出機身前端的部分較薄。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尾端的高度就有一點超出一元硬幣的直徑了。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Z830 的螢幕使用的是 13.3 吋霧面螢幕的配置,而台灣正式上市的機種同樣也為霧面螢幕配置。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視訊鏡頭則是用了 1.3 MP 的 HD Webcam。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鍵盤也是使用 6 列全尺寸鍵盤,這邊可以看到 Z830 的上下左右按鍵為標準大小的配置,下方的觸控板則是偏向左邊的設計,置腕處則同樣使用霧面金屬髮絲紋的設計,使用起來也算舒適。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按鍵大小比一元硬幣來的小一點,因為可以看到鍵盤上除了主要顯示文字外,其餘的文字使用的是不同顏色的設計,讓鍵盤看起來不會很雜亂,台灣正式上市的版本則會有注音符號的配置。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一般主流配置的孤島式鍵盤,但按鍵的鍵程設計較淺,敲擊的回饋感並沒有來的那麼有手感,雖然整體使用上還算正常,但喜歡高回饋感的朋友可能要實際打打看鍵盤看是否為能接受的範圍。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Z830 也在鍵盤周圍設計了相當多快捷按鍵,像是上方的電源開關、ECO 省電開關及快速啟動程式按鍵都設置在此處。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空白鍵的下方則是觸控板的快速開關按鍵。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Z830 的觸控板則不是大型觸控板的配置,下方還有獨立的左右按鍵設計,不過採用的是鏡面金屬的設計,也很容易留下指紋。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Z830 的螢幕解析度最大支援到 1366 X 768,整體的視覺效果相當不錯。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實際來測試一下 Z830 的重量,雖然擁有 13.3 吋的螢幕,但實際測出來的重量為 1.078Kg,是三款 Ultrabook 裡面最輕巧的一款,這也難怪為何 Toshiba 有了 R 系列筆電後,還是要推出全新 Z830 的 Ultrabook 了。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Windows 7 的體驗指數為 5.8 分,可以看到處理器、遊戲圖形和主要硬碟分數都超過 6 分。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裝置管理員中的硬體規格資訊。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在 CPU-Z 中我們可以看到處理器採用的是 Intel Core i5-2557M 1.70GHz 處理器。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記憶體則內建 2GB DDR3(On Board),最大可支援到 6GB,不過還是建議在一開始購買時就提出硬體升級的需求,不然自行更換是比較麻煩的事情。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圖形顯示卡則為 Intel HD Graphics 3000 顯示晶片。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CPUMark 所測得的分數為 409 分。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跑完 CoresMark 2010 測試所需的時間為 204.45783 秒。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來看看 CrystalMark 2004R3 的整體效能分數,可以看到總分為 142390 分的高分,在處理器和硬碟部分都獲得不錯的分數。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Nuclearus Multi Core 的處理器效能測試中,這顆 i5 的處理器得到 9629 分滿高的分數。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可以看到 AIDA64 的系統穩定測試中,Z830 的待機 CPU 溫度最高約為 57 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運轉約 32 分鐘之後,CPU 的溫度則提升到最高約為 81 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PCMARK 7 所測試出的綜合效能分數為 3324 分。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而 PCMARK VANTAGE 則跑出了 10153 分,破 1 萬的綜合效能測試分數,真讓小編對這款筆電刮目相看。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小編測試的這款 Z830 使用的當然是 TOSHIBA 本家的 SSD 固態硬碟,容量僅有 64 GB。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用 AS SSD Benchmark 來測試這顆硬碟的效能,平均讀取為 165.16 MB/s、平均寫入則為 44.62 MB/s。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ATTO Disk Benchmark 用 2GB 的檔案大小來測試,平均寫入速度為 47.052 MB/s、平均讀取速度為 187.389 MB/s。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CrystalDiskMark 所測出來的硬碟效能其實都差不多,平均讀取為 175.7 MB/s、平均寫入則為 44.72 MB/s。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HD Tune Pro 硬碟檢測工具中所測得的平均讀取速度則為 129.1 MB/s。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在 Battery Eater 05 測試軟體中,我們可以看到原廠電池充滿電的容量為 3298mAh。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將電池使用模式調整為高效能模式,來進行電池續航力的標準測試,電池續航力則約為 2 小時 16 分鐘,算是三款 Ultrabook 中電池續航力最好的一款機種。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Toshiba Portege Z830 開機時間實測。


Toshiba 向來在輕薄筆電上都有不錯的產品,從先前的 R 系列筆電,到現在的 Z830 Ultrabook 都維持 Toshiba 在輕薄筆電上的堅持,而 Z830 更以 13 吋的螢幕大小,接近 11 吋筆電的重量,讓輕巧攜帶性上又更加了不少分數,且雖然是輕薄機身的設計,但還多了 RJ-45 有線網路端子,USB 2.0 也硬是多了雙 A 品牌一組,I/O 端子算是相當完整且豐富。

唯一的缺點則在鍵盤的配置,由於鍵程較淺的關係,讓鍵盤敲擊回饋感有些手感不佳,而 Z830 也是 Ultrabook 中唯一配置有鍵盤背光的機種,雖然僅有按鍵周圍有背光設計,但在光源環境不佳的情況下還是很好用,電池續航力也是三款 Ultrabook 表現最好的機種,不過小編個人倒是覺得 Z830 因為輕薄設計的關係,讓螢幕上蓋的保護性較沒有那麼堅固,因此在保護性上還可以再加強一點,這款 Toshiba Z830 預計將於 12 月初在台灣地區上市,到時候就再關注一下上市時的規格與售價囉!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由以上三款新品我們可以歸納幾個關於目前市售 Ultrabook 的產品特色:
1. 均採用 Intel Core i 系列低電壓處理器。
2. 無內建獨立顯卡,採用 Intel HD3000 顯示晶片。
3. 做為系統的硬碟均為 SSD 固態硬碟,確保開機或喚醒時間的速度較快。
4. 機體厚度最厚處均不超過 2cm。
5. 含內建電池的機體重量均不超過 1.5Kg。


就上述的產品特色來看,再來比對 Intel 於 COMPUTEX 針對 Ultrabook 的產品定義,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僅有機體厚度不超過 20mm 有符合當初 Intel 對於產品的初衷,如果以價格低於 3 萬台幣的預期值來看,也僅有 Acer S3 稍有符合當初的期望值,但可惜的是這款售價較低的 S3 機種為 HDD 版本,如果消費者購買 S3 256GB 的 SSD 版本機種,售價則會來到 44,900 元,而預計在 12 月於台灣上市的 Toshiba Z830 售價則約會落在 38,000 元左右,而 ASUS 這款 i7 處理器的 UX31 售價更超過 5 萬元,看來售價部分還是 Ultrabook 最值得挑戰的地方。

Apple MacBook Air

小編特別商借的 Apple MacBook Air 新品,主要是讓各位朋友看看 MBA 與各款 Ultrabook 新品在外觀與端子的差異,因此也沒有提供相關硬體規格,MBA 是介於 MacBook Pro 與 iPad 平板電腦間的輕薄筆電產品,少了 MBP 的光碟機配置,螢幕尺寸則有 11.6 吋與 13.3 吋兩種選擇,以確保機體能有最輕薄的設計表現,而硬碟規格部分,採用新一代 Intel Core i 系列處理器、SSD 固態硬碟、Intel HD 3000 顯示晶片等,相信許多朋友都知道 MBA 和 Ultrabook 最大的不同則是在作業系統上,今年小幅改版的 MBA 採用最新的 OS X LION 的作業系統,內建多種獨特的應用軟體,也能加快產品的開機速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MacBook Air 機殼採用鋁合金 Unibody 一體式機身結構設計,而機身上蓋的蘋果標誌在開機時會發出白光,也是 MacBook 筆電產品的特色。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底部則使用無散熱孔的弧形平面設計,這也表示內建硬體、電池均為內建的狀態,因此要升級硬體規格是比較麻煩的事情,建議在購買時就先在 Apple Store 挑選自己想要的硬體規格,以免之後想升級時的麻煩。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由於機殼採用一體式的設計,基本上 MBA 的邊角並沒有太多的接縫處,也讓產品看起來很有質感,轉軸處則是黑色配色設計。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開啟筆電上蓋的凹口處則設計在筆電下方。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全機機殼採用霧面金屬質感設計,鋁合金材質除了較為堅固耐磨外,也不容易留下指紋油汙。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MBA 和 MBP 在機身設計上還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 MBA 採用前端薄、尾端厚的設計,圖為機身左側。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尾端示意圖。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右側示意圖。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MacBook Air 在 I/O 端子配置上,可說是經過最大的精簡化,機身左側配有磁鐵式的 Mag Safe 電源端子、一組 USB 2.0 端子、耳機音源端子及內建麥克風。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右側則有 Thunderbolt 連接埠、一組 USB 2.0 端子及 SD 記憶卡插槽,沒錯!MBA 的內建 I/O 端子就僅有如此而已,確認無誤!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用一元硬幣來比較一下機身前方厚度,可以看到確實相當輕薄。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機身尾端和一元硬幣直接比較,也可以看到即使是產品最厚處也很輕薄。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MBA 的螢幕採用的是鏡面螢幕的設計,因此還是會有反光的問題存在。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螢幕上方的 FaceTime 視訊鏡頭,支援雙螢幕顯示與視訊同步功能,最大可支援 2560 X 1600 像素的外接顯示器。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鍵盤部分採用的是 6 列式全尺寸鍵盤,下方的置腕處與觸控板均屬較寬大的設計,使用起來還算舒服。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按鍵的大小約和一元硬幣直徑差不多。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按鍵也使用目前主流的分島式鍵盤設計(也就是巧克力鍵盤),鍵程設計適中敲擊的回饋感則相當不錯。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具有背光功能的鍵盤,也是 MacBook 的產品特色之一,搭配內建環境光源感應器,能自動針對環境光源不同調整鍵盤背光亮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觸控板則支援 Multi-Touch 多點觸控軌跡技術,能使用指定手勢進行筆電的操作,使用起來也是相當方便。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再來看看 MacBook Air 內部轉接軸設計,看起來也相當簡約。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開機來看看螢幕畫面的表現,13.3 吋的 LED 背光螢幕,支援 1440 X 900 的原生最大解析度,螢幕比例則為 16:10 長寬比顯示,整體螢幕看起來相當細緻漂亮。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最後小編來實測一下 MacBook Air 的重量,實測的重量約為 1.329Kg。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小編另外也利用錄影的方式來實測 MBA 的開機速度,提供給各位朋友參考。


外型設計相當簡約的 Apple MacBook Air,向來就是許多蘋果迷相當喜歡的產品,加上輕薄的機身設計,讓攜帶便利性比起本家的 MacBook Pro 系列產品要來的優秀許多,但對於原本是 Windows 作業系統的使用者來說,最麻煩的應該就是 OS 系統的操作習慣問題,用慣 Windows 作業系統的朋友,得花上多一點時間適應。

MBA 的內建 I/O 端子沒有像 MBP 來的完整,但還算可以接受的範圍,為支援的週邊配件也因為 Apple 的特殊規格還需要另外購買,算是小小不便的地方。MBA 內建相當多便利的應用程式,還可以透過 Mac App Store 進行應用程式的購買,尤其在多媒體檔案的整合、管理、編輯上都相當豐富,使用起來倒是沒有太大的問題。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總結

平心而論 Ultrabook 超極致筆電並非首款輕薄系列筆電,在幾年前就有 PC 廠商推出 CULV 輕薄強效筆電,但因為效能與售價的關係,逐漸被後起之秀的筆電取代而消失在市場的機海中,而今年 Intel 重新包裝輕薄筆電,以 Ultrabook 超極致筆電為名重新出發,在每款 Ultrabook 的外型上也進行重新設計,雖然有些朋友還是會認為這些產品或多或少都有 MBA 的影子,但只能說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而已。

以小編這次測試的三款 Ultrabook,簡化少用的光碟機配置,搭載的 I/O 端子也沒有傳統筆電來的完整,但卻能將產品重量壓低至 1.5Kg 以下,也確實增加了攜帶的便利性,不過以目前市售的筆電來看,Toshiba 的 R 系列筆電、SONY SE 系列筆電等產品,雖說搭配了光碟機但重量也壓在 2Kg 以內,另外還有非 Ultrabook 的 Lenovo X1 與 SONY Z 系列筆電,同樣也為 SSD 硬碟的輕薄筆電,這對 Ultrabook 的銷量是否會有影響,也是值得觀察的狀況。

新一代的 Intel Core i 系列處理器搭配高效能的 SSD 固態硬碟,在效能方面確實比起過去的 CULV 筆電要來得強效許多,加上並未搭載獨立顯卡的設計,筆電續航力的表現也相對提升不少,不過也犧牲了圖形效能的部分,只能期待未來能有面面俱到的筆電產品出現。

其實除了小編在本次特企中介紹的三款 Ultrabook 外,目前小編得知的消息還有在年底或是明年初會推出的 Lenovo U300s,另外 HP、SONY、Samsung 等 PC 陣營廠商也有推出 Ultrabook 的打算,時間則預計是在明年,這也可以提前預見從今年下半年度開始,筆電市場應該還是以 Ultrabook 為主力產品。

由於許多支持小惡魔的網友與粉絲,對於此篇文章的測試產品硬體規格不一致,導致感覺不在同一個測試基準比較各家產品,對於這點小編先跟各位網友與粉絲說聲抱歉,並將文章內容及呈現方式進行修正,造成各位大大的疑慮在此再說聲抱歉

【小惡魔福利社】
最後也要感謝頂著大太陽幫忙拍攝特別企畫的 Model 小雪,獻上美美的小惡魔福利社,跟大家說聲下回見!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特別企劃】Ultrabook 超極緻筆電集合測試


TOSHIBA看起來可連結端子最多,四平八穩風格,我喜歡!
ASUS上蓋太閃亮,不夠低調,台味重,原本會考慮最薄的這台,但是這個上蓋外觀處理令人退避三舍.

但無論如何,PC就是要強調功能強大,擴充性強纔叫PC.
NB終於走入金屬機殼時代不讓Apple專美於前,雖然晚了點,還是值得說聲.


Bryan.S wrote:
Ultrabook ...(恕刪)

Bryan.S wrote:
Apple MacBook Air
處理器:Intel Core i5 1.7GHz 雙核心
記憶體: 4GB 1333 MHz DDR3
顯示卡:Intel HD Graphics 3000 顯示晶片,具備與主記憶體分享 384MB DDR3 SDRAM
儲存容量:256GB SSD
螢幕尺寸:13.3 吋 LED 背光螢幕
螢幕解析度:最高 1440 x 900(16:10)
尺寸(W X H X D):325 X 3-17 X 227 mm
重量:1.35 Kg(含電池)
建議售價:41,900 元 ...(恕刪)



看到這段就打槍了

我給您419,000

請閣下去幫我買10台256GB SSD版本的

Bryan.S wrote:
Ultrabook ...(恕刪)


ASUS設計團隊

有誰阿
Bryan.S wrote:
Ultrabook ...(恕刪)

ASUS的好看耶
喇叭就是要朝上才對咩
手上的MBA13" 128GB版跑Win 7的系統














這四台建議買Z830或AIR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比較完整, Model稱職, 五分送上!!
acer那台其實觸控板有左右鍵 , 就剛好在左右下角 , 按了就知道
為什麼ACER S3的CPU-Z

記憶體只有單通道?!

...cost down ?

timberelf wrote:
看到這段就打槍了我給...(恕刪)


感謝大大細心賞文~~

小編已經將大大指證的價格錯誤改正~~

造成困擾真是非常抱歉~~

感謝大大的批評指教~~

我只是把錢變成我喜歡的樣子!錯了嗎?!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