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NB記憶體上的顆粒有64MB、32MB、16MB三種容量,
而較早期NB,其主機板上的晶片並不支援容量較大的顆粒。
例如:64MB
以我本身的親身經歷為例,同一條RAM,
(DDR266/512MB/64MBx8/創見/英飛凌顆粒)
家中的COMPAQ2887讀的到,且能正常使用;
而同樣是COMPAQ的2112卻完全讀不到。
(買NB時,請注意MB上的北橋是哪一顆,不要因為特價而買到過時的庫存品。
那台2112就是老爸不帶我去資訊展,且貪便宜的後果,性能真的很差,做什麼都慢。)

再更正一個多數玩家的錯誤想法:
在晶片能相容大容量顆粒的情況下,我要加一條512MB,
我有兩種選擇,32MBx16 AND 64MBx8,
哪一種比較好呢?

答案是後者,因為資料匯流量比較小,耗電量較低,
產生的熱自然也是比較少的,對於電路而言,『熱』是大敵啊。

可是一般玩家會選32MBx16,理由很多也很老套,多半是效能比較優秀之類的,
其實不對,它只是目前能相容的NB款式比較多而已。
至於顆粒廠牌的問題,很多玩家喜歡挑『德國-英飛凌』、『韓國-三星』、、、等舶來品,
就是不愛台灣的茂矽,認為相容性不佳,容易常常出問題,
其實只對了一半,相容性不佳絕大多數只發生在PC上;
至於NB方面,由於品管上嚴謹許多,所以相對發生率微乎其微。

如果覺得我寫的好,麻煩推一下喔!
不至於很快沉沒消失,
可以讓更多的玩家增加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