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是買筆記型電腦的好時機

lester7132 wrote:
你沒看錯 , 16MB1600多塊就大約是2001年的事
10GB的檔案我也常常傳 , 還好我都不趕時間 , 等一下不會怎樣

你遇過硬碟最大容量是470MB的年代嗎??那時候的光碟機4倍速
要5000元耶

所以就我們的看法,現在的傳輸速度已經很好了

當然人類因夢想而偉大,廠家願意開發更好的硬體讓大家使用更方
便是好的,20年前有誰能想像現在一個巴掌大的東西可以打電話、
錄影、照相、打電動、當隨身聽、上網、導航..........(恕刪)


回應你給我的私訊:

我說的用5.25吋磁片玩PAL(仙劍奇俠傳DOS版)的時代,遠比你提到470MB硬碟還早
我用過的硬碟是60MB開始,我買過的是當時創巨的六倍速光碟機8千多塊,因為我不想買四倍速
主記憶體就那幾百KB,為了空出來玩遊戲,拼命想弄出那幾十KB出來,AUTO跟CON檔用力寫
不知道這樣算不算遇過老舊時代(相信更多人遇過更老的(80286~80386)


10G的檔案我也常常傳,但是我都趕時間,有時候真希望能快一點就好了,我無法想像20年後的未來
但我知道一兩年後的USB3.0,至少這是可以掌握的資訊,能掌握就不會放過!
再強調一次,對於可以等的人來說,未嘗不是件好事,不能等且並不在乎規格的人來說,當然就無所謂!
扯到多久多久以前,沒什麼意義!
好無聊..

以為這麼長的討論串一定很有趣..

不過是原po跟一堆人的口水戰而已...


有多少人拿nb不是只打打文書作業、上上網而已..

或是業務要攜帶方便show資料給客戶看..

會拿來做正事..coding、修剪影片的應該是比較少啦..

跟拿nb只是打文書作業、上網msn的人..對他們說什麼usb3.0

他們只會回:那是什麼?可以吃嗎?

說不定還要跟他們解釋一堆..何必呢..

現在會買電腦的人一定就是有用到的..會等的人就是可以不用的人..

對那些可以不用的人一年後他們還是有繼續等的目標..

不會因為只為了usb3.0或是windows7就馬上衝去買新筆電..

樓主很熱心、知道的東西也很多..可是..廢文一篇..

還有..不用回應給我..謝謝!!
Griffey0622 wrote:
好無聊..以為這麼長...(恕刪)


您的程度不夠, 自然是無法體會我們討論的重點, 這的確也不該怪你...


superspell wrote:
您的程度不夠, 自然...(恕刪)

不錯分享+5分

最近打算買筆電
等Win 7 出來我就會換
-------------------------------
你說的 硬體是USB3.0 對我來說用不到~我沒在看影片~最多也傳照片usb2.0對我來說太夠用了
-----------------------------

我認為網路快慢 我比較在意~~
很多多東西都從網路下載~
我是覺得...

在使用USB1.0 / 1.1的時代裡,的確是用了不少的電腦週邊(鍵盤、滑鼠;還有16~256MB的隨身碟與MP3),

直到USB2.0的時代裡,發現科技的進步,帶給人們很大的方便;至少用USB2.0的介面傳輸比USB1.1快多了,

因為以前在USB 1.1時(大約在2002年),要傳個1GB檔案到硬碟都要半個小時

所以樓主所說的話,我在這裡算是蠻贊成的

用google去查詢一下各種介面的規格,可以知道的是...

===================================================================

USB 2.0最大傳輸速率為480Mbps(60 MB/s),是USB 1.1傳輸速率(12Mbps)的40倍,且USB2.0相容於1.0 /1.1。

由於理論值跟真實值的差異,所以usb 2.0裝置實際使用上都會在30MB/s上下....

USB 3.0亦稱為SuperSpeed USB,相較於USB 2.0的Hi-Speed USB,USB 3.0每秒傳輸速度最高可達5Gb(625MB/s),而USB 2.0的傳輸速度則為480Mb。

除了提昇效能及改善電力損耗外,USB 3.0也將相容於所有支援舊版USB標準的個人電腦及周邊裝置。

eSATA 是SATA 用於外接裝置的的標準,規格上皆延續SATA,同樣可以達到300MB/s的傳輸率,

但為了延伸 Serial ATA 的外接用途,因而特別在連接線、連接頭與信號要求上有不同的定義與規範。

相較於現有的外接儲存方案,eSATA比現有的外接儲存裝置,例如IEEE 1394或 USB 2.0提供高達6倍的傳輸效能,

IEEE 1394a 傳輸率只能達到50MB/s,USB 2.0傳輸率最高60MB/s,eSATA II 則是300MB/s。

===================================================================

現在的問題是

不要拿筆電來看;先用桌機的觀點來說,

除了硬碟等裝置才有可能需要USB 3.0的介面速度,其他的我還想不出來要什麼介面會有這麼高的傳輸量

而SATA II的理論傳輸值300MB/s,實際使用也大概落於150MB/s左右

就算USB 3.0實際上只能使用315MB/s好了,除了信憶(acard)公司推出的RAMDISK(筆電不會出現,因為裝不下去8條DDR2的記憶體)跟SLC的SSD以外...其他的裝置我想不出來

但是有相關使用經驗的人都知道,這兩種裝置隨便買一買都可以比一台普通的筆電要貴

所以在傳輸效率裝置的觀點而言,我個人是反對樓主的意見的

天氣太熱睡不著,進來回個文

有感而發的純路過...
路人亂入 wrote:
我是覺得...在使用...(恕刪)


不太能用現在的科技去看三五年後的發展, 更何況很多應用是相生相輔的, 如果沒有便宜的DVD片子和燒錄機, 如果沒有4000元的1TB 硬碟機, HD影片想要普及還久的. 根本還不用管傳輸速率的事.

就像你知道的, USB2.0現在已經是把外接硬碟的瓶頸給撈了過來, 硬碟以SATA傳入系統是60-80MB/sec, 但是USB2.0硬生生的砍了他一半剩下30MB/sec左右. 如果你有200GB的檔案要傳輸, 本來花你兩個小時好了, 如果可以變成1個小時你覺得如何?

superspell wrote:
就像你知道的, USB2.0現在已經是把外接硬碟的瓶頸給撈了過來, 硬碟以SATA傳入系統是60-80MB/sec, 但是USB2.0硬生生的砍了他一半剩下30MB/sec左右. 如果你有200GB的檔案要傳輸, 本來花你兩個小時好了, 如果可以變成1個小時你覺得如何?
如果是站在硬碟傳輸的角度來看
我還是認為不需要等待USB3.0
因為已經有一個現成的穩定介面E-SATA
就硬碟的資料傳輸而言,USB目前還是不夠穩定
即使USB3.0上市,速度與穩定性是否能立即接近理論速度也是個問題
所以如果需要高速的外接儲存裝置的檔案傳輸需求
還是直接選擇E-SATA會更方便且穩定
一個中文,各自表述
感覺好像有點筆戰@@

不過版主點出了大部分現在想買NB人的擔憂啦
我也想了很久

反正USB3.0短時間實用性還不會大,就像Express Card也是幾年後才慢慢熱絡
還有DDR3實用性,目前效率還沒辦法遠遠拋開DDR2
藍光光碟機也是,實用性目前還有限
我還期待觸碰螢幕變成NB的基本配備哩~~ XD 想太多
反正言而總之
永遠在等硬體就永遠不用買摟
選一台當下合用、經濟能力又許可的NB最實在
回文前請記得網路是公開言論,適用很多法條
superspell wrote:
不太能用現在的科技去看三五年後的發展, 更何況很多應用是相生相輔的...(恕刪)

是啊...所以現在何需擔心啥USB 3.0?反正筆電又不可能用到三五年?
三五年後的筆電會長啥樣都不知道了...說不定都用網路存取了...

光是這篇文章討論的時間,已經又換了部筆電了...
(從P8600 UMA換到T9400 Ati)
果然快了不少喔~~~~
切..M01真是臥虎藏龍,上次貼駕照,這次要貼VIP卡了..
Player wrote:
是啊...所以現在何...(恕刪)


其實我現在還在用IBM X31回文...背後的出廠日期是2003-08-22,快要6歲了喔!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