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胖哥 wrote:
樓上的幾位大大說的也...(恕刪)


胖大:

也許目前i3 i5的實測life time數量少, 所以大家理論不好證明啥...

但有幾個地方, 我的認知是有點不一樣...

TDP確實不是實際耗電, 但是它這個值真正意義何在大家知道嗎?
熱設計功率, 是要筆電廠商, 能夠做出有這種散熱水準的散熱系統, 否則筆電就爆了...
所以基本上, 告訴廠商10w, 就是說你不管用散熱管, 風扇, 甚至你想搞水冷也成...你廠商就是要準備..
讓你的散熱系統, 要有散出十瓦熱量的能力, 所以, 基本上, TDP一般不會超過或者頂多超過滿載一點點..
而且在筆電身上, 這個數字要更嚴格, 因為筆電散熱能力不及桌機很多...

在桌機系統, 尤其是AMD處理器, 實際處理器功耗某些會略大於TDP , 例如..
95w飛龍一代, 常有實測略超過一點的狀況, 但頂多略破百瓦, 不可能太多...
Intel更強, 在C2D出品後, 基本上TDP 都是很低估的狀況... 舉個比較極端例子..
Q8400 TDP 95w, 但是實測全速不到50w, 簡直可以當低壓版賣了...
像E8400 65w, 但實測約45w以下....

真正運行的功耗, 不能超過TDP 很多的原因很簡單, 系統會掛的耶...

而且要知道, TDP是一個上限值, 尤其是對Intel處理器來說, 其實以95w Q系列來說...
除了Q9650實際耗電有超過65w外, 其他都差很遠, 其實我們可以推知....
同系產品中, 只有最高階會打算出到某種高階產品, 才有可能用到這麼高的耗電...

根據我直接用電表(power angle)去量我的1810T耗電..
再怎麼操的狀況, 想把筆電操出超過40w的實際耗電都不可能..
當然, 有些地方難以操出來, 但是光以處理器, 我可以用燒U軟體跟轉檔軟體來拼...
要跟我說, 實際上Su9400在真正上機運作時, 廠商會讓它有22.5w耗電.. 我覺得不可能...
(我用的是時脈少100的Su7300), 因為那表示剩下的東西只能耗15w左右, 不可能...
光風扇全速和硬碟必須配合軟體半全速轉, 很難是低功耗狀態... 我也沒關LCD, 雖說我都處於低量度..
但是最低最低5w電應該跑不掉....

像您說的Su9400吃電22.5w, i3-330 63w, 我覺得當然有可能..
但是這種耗電, 不會出現在機器身上, 如果我的想法不錯, 這個數據是這顆處理器的耗電極限.. 物理極限..
可能是加壓, 或是它這顆整體電路能承受的極限, 處理器能耐到這種電流量及溫度極限..
問題是, 能夠承受的極限, 不表示廠商會用這種方式使用處理器..

我有充分理由可以證明這種想法, 很簡單, 大大, 現在出品的i3筆電
所附的變壓器, 多半是65w, 少數有到95w....
如果i3 真正在運作時, 會產生63w耗電, 表示整台電腦耗電是會破百瓦的....
就電力供電及穩定來說, 那是不可能的... 坦白說, 根據我用筆電的經驗..
我還沒遇過筆電廠附的變壓器, 它的額定值會少於實際功耗的....(我手中有power angle測不下十台)..
如果這樣, 那筆電要穩定是很困難的, 總不成燒個三天機就掛了吧?
今天Intel用35w告訴大家, 就表示廠商必須做出這種散熱系統, 其實以Intel標準來說..
這表示i3現在及預定要出的未來高階款, 耗電應該都在這標準以下, 最多也不會超過太多...

我舉另外實測來說, 像我手上N50vn, P8600 (25w) 9650MGT (30w上下)
我實際上去用轉檔及3Dmark SP2004等去玩, 大概最高耗電比70w多一些..
所以華碩附的是一隻95w大大的變壓器.. 反正怎玩就是不能破表, 不然我看它兩年保固不必一年就完蛋了..

再講到i3, 其實我估計, i3-330 (2.13G)實際耗電, 應該在20~25w間.... 最高...
甚至有可能略低於20w, 因為桌機版i3 2.93約近30w.....
不過再怎玩, 不會低於只有1.4G~1,6G的Su系列....
上篇我說過, 因為電晶體數量增加, 大致也把製程優勢抵消了... 何況為了達到標準筆電水準..
時脈加到2.13G, 耗電自然也會提高...

目前我找到i3筆電實測文章, 也大概說明, i3筆電大致跟P系列差不多使用時間....頂多強一些...
除非如前面大大說的, 加大電池去玩... 這樣就比較沒意義了...

看其他幾位大大的開箱文3820TG, 實際使用時間, 跟Acer號稱的8小時相差很大..
最多都在4~5hr間..... 跟我的估計相差也不大... 他們選的也是內顯模式, 應該跟HD4570關係不大..
像我的N50用的電池是4800mah, 如果把它加到6000, 大概也是差不多四小時了...
但我可沒內顯可以選..... 會比較吃電點...

另外其實CULV省電的秘密之一就是, 它用的不是一般的GM45...
是省電型的GS45.... TDP 12w.... 所以我的小筆電1810T(Su7300 )真正使用時間..
大概可以在6hr~8hr間.....









bar0106 wrote:
胖大:也許目前i3 ...(恕刪)


其實現在的筆電很多都有各種模式可以切換
關獨顯用低效能省電模式
3820TG我是沒有做過測試
但是微星的P600實測過一般使用是可以超過6小時以上沒有問題
3820TG如果設定正確我相信也是可以的
加大電池也不會沒有意義.少帶一個變壓器是差很多的
在加上效能用不到可以選省電模式
如果要用到效能時又可以滿足需求增加工作效率和娛樂效果
如果電池的科技能夠在進步那CULV就會更沒有市場了
善用休眠模式.現在很多I架構的筆電已經可以應付一天的工作時間
回到家接上電源之後還可以盡情享受高效能
嘉義胖哥 wrote:
其實現在的筆電很多都...(恕刪)


胖大討論到這,...

其實電池是這幾年內最沒進步的零件...
從centrino出場後, 筆電的續航力進步就開始明顯了...

可是電池,嗯... 我六年前筆電用的電池容量跟現在差不多...
也許是這產業也差不多是極限了....

至於說CULV不行, 我並不這麼認為,
現在i系列的solition並沒有完全上場, 以CULV的結構..
都是搭配超低電壓配上低電壓版內顯, 這樣保持至少2~3小時續航力差距...
還是有優勢... 如果Intel能為內顯部分再加點油, 應該可以把差距再拉大....

TDP 18w 跟35w的U, 實際使用上絕對有差別, 要嘛就高效能高耗電, 要嘛就用效能換續航力..
i5 520um之流效能其實只是略勝Su7300一點,但是耗電水準來說, 還是可以放在輕薄筆電身上..

我覺得i5 CULV也是有相當優勢的, 就是... 進可攻退可守...
像1.06G基本值, 可以Turbo到1.8G, 能補償現在Su系列普遍不夠力的缺點...

再來, 低耗電就能夠放在小型主機身上, 就算i3-330能把電力壓到多少...
但只要全速一跑, 續航力及耗電, 發熱量保證上升....
不要跟我說i3多涼, 用在12"以下, 只要全速去跑, n270這種2.5w的U都會讓機器發燙...
簡單說, 35w TDP處理器要用在小尺寸機器上, 除了天生插槽比較佔空間外, 實際散熱也不太能支撐..

我的想法是, CULV未來應該生存在10~13"間.... 因為這種筆電會注重攜帶性....
14"以上, 其實我覺得用CULV是不太好的, 因為效能實在不太夠....








bar0106 wrote:
胖大討論到這,......(恕刪)


沒有錯電池的進步確實是現在行動裝置的瓶頸
但是要說已經到極限我想應該也還沒有那麼快
低電壓版本的CPU還是會有其市場與需求
我在之前也都有提到它的優勢
可以讓機器更為輕薄.外型質感更容易提升
低耗電低發熱也讓機器可以設計成較為耐後與更嚴苛條件下運作
在景氣回升之後小巧的隨身機更是這類產品的優勢
我一直強調的只是標準的CPU現在也可以透過電源管理的方式
可以達到更長的電池使用時間
這一個優勢在CULV方面確實是優勢漸失
但是CULV還是有其他的優勢
如果只是在一個電池使用時間這邊一直打轉
那CULV對比標準的I3或是I5確實沒有過去那麼大的優勢了
小弟沒用過SU9400,去年底公司買了UL20A,用的是SU7300,用個幾個月,個人感覺是應付一般的文書處理,上網,看看DVD等等用途是足夠了,所以上週買自己私人的NB時,一樣是選SU7300,最後買了Dell vostro V13,小弟不玩game,但會常在外面使用NB,所以輕薄對我來說就比較重要....所以個人認為規格僅供參考,依照個人的使用環境,使用軟體去挑選適合的NB,才不會陷於在規格上打轉....
感謝大大po文文阿~

小弟個人淺見發表一下

依照小弟使用電腦的方式而言

小弟平時遊戲的次數其實還算蠻少的~

平時就是上上網阿~看看影片阿~聽聽音樂阿~打屁聊聊天押~

其實我自己倒是覺得su9400配上4330顯卡的效能其實都也已經夠用了~

而且電池的待機時間更是超久的~

但自從小弟的朋友在資展買了台4741 -i3-330~之後

哇賽~效能簡直~~~感受不一樣了呢~

遊戲快~影片流暢~畫質也不錯~但重量就有點.....///

不過~沒關係拉~呵呵

考慮許久之後小弟還是決定下個月敗一台i3犒賞自己!!!!!

聰明的大大~推一下~i3-330~哈哈~
MarcusMa wrote:
小弟沒用過SU940...(恕刪)


用SU低電壓CPU的筆電最好是要能夠保持非常良好的使用習慣
不然很容易讓系統便慢很多
當然如果只是單純的文書工作用途真的是相當的夠用了
但是現在應該很多人會把電腦開著掛FACEBOOK吧
這樣的話要在進行其他的工作就容易不順暢了
且我有不少朋和客戶都是一次掛2個以上的遊戲
CULV不要說是SU7300就算是SU9400在超頻都不夠用
樓上大大講的選擇適合自己用的很正確
但是有幾個人真正的知道自己電腦會怎麼用
還不是都說就文書阿上網阿(尤其是很多女性同胞)
都把facebook這種當一般的上網
要把facebook的遊戲掛在那邊又要其他的工作跑的順
這就不是低電壓cpu機種辦的到的了
你真的很有心去 比較

但是真的方向出錯了


兩種 不一樣定位的cpu 這樣比較


感覺有點誤導 消費者


就像拿 轎車 比 卡車 都是四輪車

性質不一樣阿



辛苦你了
電腦工程師 wrote:
你真的很有心去 比較...(恕刪)


cpu的定位也是人定的
我舉的例子應該都是一般使用者的狀況
包括我自己也是這樣用
講真的我是不知道那裡有在誤導 消費者
我說的也都是實話也是許多使用者的心聲
當然culv還是有他的市場定位與特定的市場
但是讓消費者真正了解產品的使用與應用狀況並沒有錯
如果可以很方便的使用電腦為什麼一定要關一個視窗在開下一個工作
推一下文

當初我在購買筆電的時候也是猶豫不決,到底要買su系列的還是買i系列的機種

結果我選擇i系列,因為我想我通常還是要插電,而且我的需求是要效能,省電對我來說不是很大的考量

當初也從ulvt30 轉買 u30 現在想想還好當初做對選擇,也推薦其他買家如果跟我一樣的困擾,

會建議你用i系列,畢竟新機總跟效能上都比較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