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嘆~為何4:3螢幕的筆電越來越少了??

呆.宇 wrote:
同尺寸 寬螢幕的面板面積比較小,成本低
(恕刪)


是阿,因為同樣大小的玻璃,切割成寬螢幕的片數,比一般 4:3 的片數要多,能賣更多的錢,切割損失也比較小。


再說大多數的寬螢幕 解析度都是1280*768或者*800起跳
不過有些自以為很聰明的使用者 老是把解析度調成習慣的1024*768........這會讓人無言的


LCD 一定要在原生的解析度下才能有比完美的效果,如果調整成非原生的解析度,不管是寬螢幕還是 4:3 的。效果都很差。因為非原生的解析度,顯示點是利用插補點運算來顯示畫面,品質會不好,可以看下面的討論:

http://www.shopping01.com/topicdetail.php?f=174&t=311265

如果4:3賣得比較好,自然廠商就會針對4:3去做製程的優化。沒有什麼耗損比較大、切割比較少片的問題。

最初寬螢幕的NB並不是多數,而是慢慢多起來的。最初很多面板的經濟切割尺吋自然是4:3。所謂的損耗,假若今天流行的是4:3,那麼廠商自然會把面板做成切4:3最沒有損耗的尺吋,而切16:9反而有可能不是經濟切割尺吋了。

所以寬螢幕變成是主流,我覺得主要還是流行以及消費者的選擇,大家想換換口味也是原因之一吧。

16:9的推展也有一段時間了,也不是始於今日。
最主要應該還是多媒體的運用愈來愈受重視。在看影片、圖片、使用Photoshop等很多用途時,寬螢幕比較好用。未來的軟體應該也會針對寬螢幕做優化。但以人眼的聚焦範圍來說,我覺得4:3比較剛好,例如瀏覽網頁時。人眼閱讀的上下移動似乎比左右移動來得容易些。

現在我的vista工具列已經放到左邊了,本來的習慣是放下面。vista還有一個資訊看板,顯示即時新聞、小工具等的,則是被我放在右邊。網頁則是被我放在中間的部分,調到剛好夠顯示網頁的寬度。這樣我還能看到左邊桌面的捷徑圖示,除非有必要,不然網頁我不會把它放到最寬。如此,利用寬螢幕的特點,同時間顯示比較多的資訊。寬螢幕還有一個好處是,視窗並排時,比較不會顯得那麼擁擠。各有各的好。

反正現在要買4:3的也還是買得到,覺得4:3比較好就買4:3就好了。
這跟製程的優化關係不大,這是經濟切割與基版利用率的問題。
16:9的15吋寬螢幕與4:3的15吋螢幕,在同樣的玻璃基版上,前者能切的片數較多。例如,在1500×1850的玻璃基版上,15吋的4:3面板能切30塊,若切15吋寬螢幕,可以切35塊。在同樣的基版上,能切的片數愈多,浪費就愈少,前者的玻璃基版利用率為79%,後者為85%(也就是shanchieh所說的“損失”)。
suaaa wrote:
個人倒不覺的寬螢幕用...(恕刪)


office她的工具列不是可以拉嗎?
你可以拉到左右邊阿
鬼島一堆鬼腦袋! 台灣有三寶,政客、嘴砲、辦不到!
寬螢幕的解析度比類似規格的4:3高,因此可視範圍比較大。

寬螢幕其實有些單價比4:3高(廠商的奸計),不信你可以去維修中心詢價看看~

軟體的問題,其實見仁見智。你能夠接受1024X768的解析度,那一般寬螢幕1280X800比1024X768多了不少,理論上你應該多了更多空間才對。會覺得怪怪的,我想是心理的問題。

以我來說,寬螢幕的好處可多了!做繪圖可以把工具列往兩邊擺,寫程式可以把IDE視窗往兩邊丟,上網的時候還可以邊用MSN並排聊天!

以眼睛的生理結構來看,其實寬的螢幕使用效率遠高於4:3。
作業系統或是應用軟體的廠商要開發出可以方便在寬瑩幕上使用的軟體。
就我的經驗,知道開雙視窗工作的人,少之用少。
我也覺得4:3是因為以前電視或是電腦螢幕都是做4:3的,那軟體UI肯定都是以4:3來建構的。

我想討厭鏡面的人比不習慣16:9的人還多上幾百倍吧!
你已經說到重點啦!

消費者使用習慣是可以改變的,軟體設計或版面配置也是可以改變…唯一不變的是廠商不斷努力追求的“成本下降”,既然有低成本的好處,怎麼會不想盡辦法製造「趨勢」呢!
我也是4:3螢幕愛用者

DELL有很多4:3機種
台灣應該滿好訂的

Sony Vaio BX 系列也是4:3螢幕
不過在台灣只能買水貨
這可能和個人使用電腦的方式有關。我自己用電腦時,常常會開啟一堆工具列,不管是office, autocad或是photoshop等,這些工具列我都會自行編輯出一套常用的「自訂工具列」。個人是覺得這樣用能充分享受寬螢幕的好處。其實螢幕尺寸變了,程式的操作介面也應該改變。

更仔細的觀察時,難道用4:3, 800x600的螢幕開啟office的word,或瀏覽現在大部分的網頁時,不會有螢幕太小的感覺嗎?所以這其實不完全是螢幕長寬比的問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