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認不認同1440x900(16:10)才應該是NoteBook的主流規格?

barret wrote:
我覺得是不是跟賣相也...(恕刪)

其實 16:10 比較接近黃金比例。

黃金比例 — 1.6180339887…
16:10 — 1.6
16:9 — 1.777777…
其實我覺得14吋開始最低就該1920*1200 了,其他的解析度實在太低。
回想之前crt的時代
19吋的建議使用解析度也才1280*1024
高階的使用者也才會用到1600*1200
現在14吋就要到1920*1200了
原本科技進步了人的眼睛也進步的很快
我看國外包括15.6吋的機器都還是1366*768為主
高解析度是一個趨勢
但是螢幕跟印刷物的觀賞方式是不同的
這樣下去那天會不會有人說人眼的辨識度是300dpi
所以14吋的面版大約是31cm*17.5cm
大約是12.5吋*7.1吋
所以解析度應該要3750*2110才夠
越來越多人就是只看解析度規格了
嘉義胖哥 wrote:
回想之前crt的時代...(恕刪)



螢幕和出版物的以前觀賞方式不同的原因可能在於螢幕一開始不是用來閱讀密集的文字,瀏覽網站和看網路小說不同,一個是瀏覽一個是專心於文字的閱讀,對眼鏡的負荷完全不同,但是現在攜帶型電腦的發展逐步朝向平板電腦,也就是用來看大量文字的pdf和電子書,就這樣的應用來說,螢幕和指的出版物是差不多的,只是螢幕是自發光源,不能靠太近,看久會瞎掉。

目前在電腦看大量純文字電子書的人可能還不是很多(純電子出版品還不是很多,pdf文件如果字很多大部分人還是會印出來看),可能有視力受損的經驗的人不多,以我個人經驗來說,高ppi真的是對眼睛看大量文字的舒適度明顯有差。

另外螢幕比例,我以前也相信甚麼黃金比例,可是在我最近用回12" 4:3螢幕,覺得寬螢幕真的很不適合小螢幕,小尺寸寬螢幕垂直顯示不了幾行,要一直換頁,兩邊空間常常留白,我們生活中的印刷品根本不是水平的16:10,我在看文件(不論式掃瞄的或是原生pdf)的時候是很不習慣16:10。12" 4:3螢幕就爽太多了(螢幕不論垂直或水平模式)。


300dpi未必做不到,iphone 4的retina display就是以人眼對dpi的靈敏度為出發點產生的,我期待ipad 2就能使用10吋或更大的的ips retina display,那會是個大賣點,可惜Jobs一向獨斷,ipad2很有可能繼續使用幾乎可以當鏡子的鏡面,那就可惜了一塊絕佳可以當電子書的面板。
底下是我個人用過螢幕的經驗,從lenovo板轉過來給大家參考一下:


廠商螢幕擺爛的其中一個原因在於螢幕好壞不像CPU, 硬碟, RAM容易數字量化,
影響螢幕好壞的因素太多,如果沒有兩個螢幕放一起,單看規格未必能反應觀賞品質。所以螢幕品質混水摸魚消費者比較沒感覺。

常見的規格有:
1) IPS, AFFS, PVA, TN
2) 鏡面(AR, AG), 霧面
3) 解析度
3) 生產廠商
4) 色域
5) PPI
6) 背光 (LED, CCFL)
7) multi touch
8) 螢幕尺寸
9) 螢幕長寬比

以上規格有超多種排列組合,其中又很多沒有絕對數字比較,一般人買到爛螢幕根本搞不清自己電腦螢幕有多差。我用過一些螢幕,在長期使用且螢幕放在一起比較後,才發現螢幕可以差這麼多,爛螢幕這麼傷眼,還有現在要買一台好螢幕nb有多難。舉我個人使用過的螢幕對眼睛舒適度來比較:

X61t(AFFS 12.1" sxga+ 144.63 PPI CCFL) >> DELL 2407 (24" 霧面 1920x1200 94.34 PPI) > ipad(IPS 鏡面 9.7" 131.96 PPI LED) >> x200t(pva 12.1 " wxga 125.79 PPI LED digitizer model) >> t61(tn 霧面 15.4 wxga CCFL)>> x60s(tn 霧面 ultralight 12 xga 105.79 PPI CCFL)

從以上螢幕來看,螢幕任一項規格都可能會影響很大,例如IPAD (IPS)雖然有最棒的顏色和可視角,可是APPLE的鏡面真的很不舒服(感覺沒做任何抗反光處理,若貼完power support霧面貼會產生些微科粒感且反光程度還是比thinkpad霧面螢幕嚴重)。x200t 的pva比其他thinkpad tn好很多,可是反光明顯比x61t嚴重,且顏色和可視角都遠不及affs,更別說x61t的超高PPI。x200t 並不是低端機種,螢幕面板越用越爛說不過去...其他thinkpad tn 面板我就懶得說了,上上網看看影片還可以,想在這些螢幕上看pdf文件,那是和我的視力過不去,我的眼睛比螢幕貴多了~

另外關於螢幕長寬比,我的個人經驗是12"螢幕非常不適合寬螢幕,顯示行數太少,看pdf書一直翻頁很不爽,小螢幕分割雙畫面也太小。12"寬螢幕比較適合用來看影片,不太適合做正事。可是現在面板都很少提供4:3螢幕了,完全是劣幣驅逐良幣,沒辦法...
sbl wrote:
螢幕和出版物的以前觀...(恕刪)

同是 12",4:3 的解析度大部份都是 1024x768;16:10 的解析度是 1280x800。
怎麼算還是 16:10 垂直勝出,只是可視面積寬螢幕略小而已。
16:9 就另當別論;大部份都是 768 垂直,就回到十年前的主流垂直解析度。

嘉義胖哥 wrote:
回想之前crt的時代
19吋的建議使用解析度也才1280*1024
高階的使用者也才會用到1600*1200
現在14吋就要到1920*1200了


其實我15吋我就只用1280*1024, 19 則是強迫三爽的 900nf 給我在 1600*1200 下工作... XD
002112 wrote:
同是 12",4:3...(恕刪)



解析度可能要和螢幕物理尺寸一起考慮,顯示行數再多,字太小眼睛還是受不了,解析度就像印表機列印品質的精細度,物理尺寸則像紙張大小,我量了12吋寬螢幕(1280X800)和12" 4:3螢幕可視範圍,寬螢幕大約高16公分,傳統螢幕大約高18公分,寬螢幕雖然垂直解析度比768大一點,但物理高度比較低,如果兩個螢幕要呈現"視覺看起來"同樣尺寸的字型,寬螢幕可能需要較大的字型,這樣顯示範圍(顯示行數)就可能會降低。兩個規格造成的顯示行數相對影響大約是:(18-16)/18 > (800-768)/800
不要說是4:3了
現在連16:10的都越來越少了
我自己就有多買一片面版起來放著
萬一筆電的面版壞了還可以有的換
這東西沒有了就沒有了
現在市場上還是有一些16:10的筆電
喜歡的人要下手要快了就了解也是尾盤貨了
1680*1050還真是挺好用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