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狄爾 wrote:
只會再那搞ASUS和MSI的工商服務,還會拿其它廠牌來抨擊...(恕刪)
不知道為何大師最近會推ASUS
我如果沒記錯 ASUS很多東西都特規
很大一部分的調教權限在原廠
消費者自己能調整的部分並不多
不過現在CPU.GPU大多焊死
所以也就沒有必要那麼介意
嚴格說起來以前ASUS的ROG還小輸GT
不過看到G703GX後其實就不能這麼說了
雙燒CPU還能破百W 代表ASUS也拚下去了
只是價格好像還是偏高
ASUS有個缺點 就是一分錢一分貨
有時候他牌還能找到CP值高的產品
當時推爆的FX503VM雖然價格便宜
但整體限制很多 無法有效發揮
所以買筆電還是要看整體 不能只看價格
我記得以前胖哥有賣過技嘉筆電
只是後來不曉得為何就沒賣了
反正只要買台灣品牌都是留給自己人賺
那些買高價外國3C(又嫌棄台灣品牌)的人
才是真正該被說嘴的人...
大師要成為真正的大師很簡單
只要能把acer的散熱弄好就可以了

(目前acer沒半台能達成雙燒破百W)
ASUS和MSI本身的散熱模組就還不錯
其實原廠出廠設定還是有一定效能
而大師最愛噹的i9-8950HU
我倒是覺得這本來就是技嘉該檢討的問題
怎麼會把一顆快2萬元的可超頻CPU
放在輕薄筆電又限縮功耗...?

這種K系列CPU還是乖乖放在供電散熱狂暴的厚機
才能真正體現這種CPU的價值
也讓消費者付出的價格能有相應的效能
討論版上有寫手跟廠商我覺得很正常,只要客觀公正,有品牌喜好乃人之常情;我自己用 M 牌的 WT 系列,我也很常推薦朋友 M 牌的筆電,需求倒不一定是要打 Game,工程業、設計業、影視業等等、甚至重度文書的工作者,只要有效能需求的推薦電競筆電沒什麼不好。
不好的是一昧地捧,像近期大師有些文章為了拚分數連軟硬超都用上,已經跳脫一般人的使用認知,那種屬於發燒友的玩法,分數跑出來反而容易誤導;只要修正這些品牌堅持或面子問題,其實他的文章還是有蠻多知識是值得參考的。
一般人非發燒友,不懂得電腦規格、更不懂買了之後要怎麼保養,甚至連清理系統垃圾檔都不會,有些連使用習慣都很差;你要他們定期還原、清灰、換硅脂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推薦的時候我常常都會多往後推一層效能出去,日後才有 Range 去讓這些使用習慣較為不良的人去「消耗」。
不然真的太常出現只有文書需求,你推了一台輕薄文書機給他,然後他天天跟你喊電腦慢......結果一看 Google Chrome 分頁開二三十個、軟體亂灌一通、Office 全家餐都打開、桌面檔案塞得滿滿、還後還在掛著下載東西。
eookg wrote:
這間店開一堆分身在0...(恕刪)
我是相信買家拿到筆電後,有沒有調校會有明顯差異的。畢竟每顆晶片的電壓承受範圍都不一樣,原廠的RD一定是以較高的電壓去調校,確保每一台筆電的處理器在高頻時的穩定性,但這動作會增加溫度,確實在散熱需要更加注意。大師推廣的調電壓,換散熱膏,為的就是減低電壓及溫度,同時用跑分軟體確保長時高頻的穩定性。這個動作,在國外已經是所有測試平台標準手續,為的就是評測筆電最大的潛力,因為真的很多筆電,全速跑個5秒10秒馬上降速,因為溫度已經達到極限。花了那麼多錢買高階CPU卻動不動撞到溫度牆,代表此CPU根本無法發揮性能,買了也是浪費錢,不如一開始就買低階處理器就好。
其實調電壓,換散熱膏國外幾乎都是DIY了,但很顯然的台灣這風氣還不盛行,也才會有人認為這是商機,推廣他們做最專業。還是一樣一句話,不被接受的話自然就會被淘汰,我個人是認為他們帶來的知識比商業行為來得多,我是還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