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6869059 wrote:
在商言商~~~為什麼...(恕刪)



以前VIA的C3、C7比起當時主流CPU真的是差非常多
只能算勉強可以用的程度
但是這次的Nano 有用過一次的經驗,雖然還是無法跟Intel主流CPU相提並論
不過比起以前用C3、C7印象差很多,有一種跳脫VIA CPU印象的感覺
第一次感覺到完全的順暢
我只能說有用過的人~會跟我有一樣的感覺

既然VIA好不容易有一個小通路在賣,有公板可以買
有興趣的人可以買來玩玩看,如果有用過以前C3、C7 就懂我在說什麼了
不要只看數據,數據是數據;實際用過的感覺跟數據是有差異的~

但是VIA畢竟不是板廠,自行設計的板子不一定會有最佳的設計
而且VIA的板子也都必須委託外面的工廠來做,因此也很難有效壓低整個板子的成本

那天一線板廠願意投入設計、生產,NANO最佳化才有可能出現~~只要一線大廠不用,大家對VIA的印象應該都還是停留在C3、C7 很難扭轉

alexco wrote:
VB8001 nano 1.6GHz ..5888的價位 實在太高了


這個價位比日本的售價便宜一些些。
不過,比較期待能出更小的板子,類似 EPIA PX 的版本。
lien291 wrote:
NANO 65nm vs Atom 45nm N270.
制程落後還可以效能領先,好壞立判見下

以Nano L2200的TDP來看
應該拿Core 2 Duo L7500來比才對吧
(兩顆都是65nm, 1.6GHz, 17W)
只要做過VIA案子的RD, 絕對下次都會說不要再碰VIA的案子
哪個白目業務或PM提案要用VIA, 一定會被RD樵
因為VIA的東西只有規格好看而已, 等案子開下去, RD就要到處去打蟲, FAE也問不出所以然
而且有些東西還不是在台灣開發的, 人家早就西進了
用Intel或其他國外大廠至少開發on schedule, 有問題推給大廠, 客人也不會多講什麼
幹嘛要滿足少數人的好奇心去幫VIA開發產品
VIA的東西那麼好, 為何HTC不拿來作台MID或小筆電??
lovejsaint wrote:
以前VIA的C3、C...(恕刪)



自行設計的板子不一定會有最佳的設計
==================================

對不起~根據過往的經驗, 這句話我存疑
某家的傳統一向都是datasheet中很多register的作用與設定都不會寫明, 所以工程師這時就要開始玩猜猜看填值遊戲
還有, 當找原廠時反映一些這邊設計上發現的問題時, 他們就會回答你說: 我試過我們的公板沒這問題耶, ........

所以我的看法是, 原廠才是最佳設計啦
露x已經開賣了 不過價格是5,888.....貴

"VIA Nano VB8001 Mini-ITX Board 台灣第一"是標題
10/31上架

不過前面大大的說的都有理
這整件事 基本上是惡性循環
公司不夠大--->啥都沒有 連客戶支援都oooxxx---->沒大廠敢用--->市佔率小--->公司不能長得夠大
(另一部份 臺灣這邊VIA會有專責的cpu 窗口嗎?還是要fax 到austin 找負責cpu子公司)
不過 不知道臺灣一些默默做x86 的IPC CPU廠商會不會誠意好一點(雖然CPU還停在486等級)
sola1979 wrote:
露x已經開賣了 不過...(恕刪)


居然沒有PCI-E
這是可以勝過雙核心atom的地方阿...

看錯了 其實有...
Mr.Meou wrote:
Intel或其他國外大廠至少開發on schedule, 有問題推給大廠...(恕刪)


恩~一般消費者認知基本上如果INTEL有問題
大概都會認為是版廠的問題
要不就摸摸鼻子算了(都已經是最好的了有問題大概也不會有更好的了)
記得之前PCIE X16有遇過只能接顯卡的問題
其它PCIE卡不能用的奇怪問題

VIA NANO價格是不便宜
不過也有它的市場吧
要擴充也方便多了
BD或1080P播放也許不是問題了

比較期待VX800的版子
南北橋合一
尺寸也會比ATOM的版子有機會小的多
lien291
aroy wrote:
居然沒有PCI-E ...(恕刪)


有PCIE阿
你注意看在IDE的旁邊
黑色的
lien291
日本人測量 VIA C3 C7 耗電量:

http://pc.usy.jp/wiki/index.php?%BE%C3%C8%F1%C5%C5%CE%CF%2FCPU%2FC3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