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電競筆電的效能不是萬能,了解自己的習慣與需求去選擇才是最重要得

BetterCallSaul wrote:
論壇提供封鎖別人的功...(恕刪)
只會躲在電腦螢幕後面,開分身搞假帳號,還稱自己大師笑死人,用假帳號這樣到處回文,會受人尊重。
小狄爾 wrote:
只會躲在電腦螢幕後面...(恕刪)


原來討論筆電到最後變成人身攻擊
這就是你要看的專業討論。
當局者迷而已
每篇長篇大論說的頭頭是道~是很厲害
但全部基礎都是建立在插著電使用下
但是會買筆電的,通常還是會有攜帶出門的需求
就算一個月只有1~2天帶出門,還是有攜帶出門需求
可能我孤陋寡聞沒遇過買筆電純當桌電用完全不帶出門的拉

如果純靠電池供電,找不到外接電源(高鐵上、大自然中)
那樣能獨立作業幾個小時?
也不要認為外出在都市內就一定有插頭可用
我就遇過不借用、太多人借用乾脆把插頭封起來的
而且公家機關、學校都遇過

也是拉,出門前再改回原廠狀態就好了
但每次出門就要修改一次

總結 : 雞肋,聽聽就好
0.0
最近看完大家的論述後
有個問題倒是十分困擾我呢
很多時候 所謂"業界"、"業內"、"懂得人"到底想要代表甚麼呢???
其實很多時候咱們這些對電腦有研究的人
都會看著數據說話
到最後卻驚訝的發現 你的數據對大多數USER來說毫無意義
原因在哪呢???
所謂的跑分軟體 無論你分數可以堆到多高
始終是建立在元件使用率100%的情況下
但往往 九成以上所謂的不懂的人
根本無法將使用率維持在七成以上
然而一直PO改裝完後的溫度、CPU表現給USER看有甚麼意義呢?
冷冰冰的數據 並不是USER的需求
USER的需求是快 是穩定 不是跑分吧??

老話一句
看得懂你的數據的受眾
往往都懂得怎麼調校自己的機子到自己的需求上
也許您的專業做法確實能達到我們一般看得懂的民眾自行調整上達不到的效能與成果

我估計您的顧客有八成以上是根本看不懂數據的USER,而他們用不到您辛苦調整的專業,很遺憾。


畢竟 R52600+580這種便宜的配法26K就能讓我開開心心的在家打著鐵

我何必搬七八公斤去外面找個插頭、點杯咖啡、用著17吋的螢幕看著中間血紅色的菜字、聽著龍咳、
辛辛苦苦抵擋著不守戒律的僧侶,那狂暴不羈的五連斬擊呢?
hyuga115204921 wrote:
0.0最近看完大家的...(恕刪)


他有他的想法,但是他教的XTU,其實非電競筆電都可以使用,可以降溫又增加電池使用時間。電競筆電因為風扇更佳,所以加上XTU效果會更顯著,拿來當作效果示範,我覺得還算合理。

他沒有每一篇都推銷自己公司,甚至很多人都只能“臆測”他是對方的人。我還是覺得他貼的文,教育性質大過行銷。

相較之下,許多網友沒辦法提出相關知識,而做人身攻擊為黑而黑,那個你認為才是希望看到的01?到底有在傳達知識的人相繼被趕走,是被誰趕走?
可能一開始發的還不錯
但後期都宣揚改機結果居多

我是覺得在那邊一直強調改機
實用性是見人見智

一台筆電的表現是從各方面去看
應該不是只有在CPU的表現上
推~電腦還是依照自己的需求買比較好,我之前也是想買電腦,組電腦,客制化自己的電腦,不過求助無門,上網找到宇豐電腦,他們臉書的小編,很親切熱心幫忙解決問題唷^^
這篇被他釘上了
其實不就是就事論事
在這也有人支持他也有人有其它看法
不就大家討論討論
越來越不能理解那種把這裡當自己平台的心態
還是要發很多的開箱
貼一大堆跑分圖
但沒有實際的筆電能應用的討論跟分享
一直強調CPU的部分

如果是這樣
不如就來點有意義的貼文好了
我跟幾個同好討論一下
看是否以應用和實際上的方面來發開箱文

etlink wrote:
我跟幾個同好討論一下
看是否以應用和實際上的方面來發開箱文


我覺得這個是整篇最好的建議。
有良性競爭(這裡不是指同業競爭,而是就知識及觀念不同的方向)
才有進步,或許會逼得另一方需要更改方向,更全面的評論,而不只是以分數論高低。

期待您的評論文!
現在連寫文章教學貼文都出現了

大師真的是大師

原來要發很多自認為專業(也許用的到也許用不到)的文章
才有資格在版上發文討論

如果今天大師是個專業級玩家
我相信大家都覺得是真的大師

但實際上如何
大家繼續看下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