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咩有"的廣告,其實抓住部分消費者的心XD 但...

人家的職業是說相聲 有廣告接當然就有收入,

別以為人家拿扇子就什麼都不懂,
怕就怕在人家懂得比你還多.
這廣告對於apple迷會這麼強烈的打擊

因為他太寫實 說出了apple目前最被人期待可以有的功能

以前ipod只能聽mp3 沒有收音機功能

apple迷就自我安慰 這是減的藝術

結果? 藝術去哪裡了 縣再還可以拍照片勒

之前狂罵INTEL的CPU多濫 結果現在拋棄當時的選擇 熱情擁抱

我期待APPLE把USB加到IPAD的一天

狠狠的打醒那些APPLE迷八

\( ̄︶ ̄)>...
Acer這個廣告相對於Asus的廣告,就顯得小家小氣。Asus的廣告比較有大將之風,世界各地都可顯揚變型平板的特色。

如果為了要加USB 及SD而使厚度及重量增加,那我寧可選擇纖薄的iPad.

相聲是無辜的,相聲是偉大且美好的藝術。

Acer什麼都有就是咩有大量貼心好用的軟體
上面有一位網友說的真好,用ipad,你沒有另外一台電腦,那這台ipad就跟廢物一樣,以台灣的網路環境來說這真的很貼切,如果ipad不透過itunes轉檔傳輸,那麼ipad還真的跟廢物一樣,單憑台灣的3G網路你能下載多少東西,如果多了USB的功能我想ipad才算是真正的無敵了,真的是可惜啊!!蘋果就是不願意用USB,竟硬要推他那套itunes,USB真的是蘋果的一大敗筆。

leontief wrote:
這廣告對於apple...(恕刪)


我覺得這句話裡面有點問題,我不否認一些果粉有時的確會過頭,但講到 G5 的話,在架構上在當時的時空背景是可以跟 Intel 抗衡沒錯,甚至於 Virginia Tech 的 System X 超級電腦(當年最快的幾部超級電腦之一)也是用 G5 組成,改用 Intel CPU 有著複雜的技術跟商業因素(例如 G4 不夠力但 G5 太火熱; IBM 產能以及 road map achievable rate 等等)

Jobs 曾經引用過畢卡索的一句名言「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我覺得他是有把這句話的精神帶到產品開發上,故「他個人」在某個時期認為好的 idea 是會偷過來用在產品上的,即使他曾經說過相反的話。好玩的是一堆廠商會跟著複製,還好啦,至少還算是 "good artist" 吧?? XD

個人以為比較一件事實的時候要帶入當時的時空背景會比較客觀一點,你覺得呢?

其實 Apple 並不是每件產品都是成功的,不好用或沒那麼好用的產品線還是會反應在銷售上(例如說 Apple TV),因此能賣的好的商品並不一定只是好的 marketing 導致,產品的使用體驗跟品質還是要有一定程度才行。我覺得 Jobs 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商人,因為他絕大多數的商品都可以抓到「當時」消費者的胃口。不管你產品設計的多完美多好,買單的都是消費者,消費者會買單的我想就可以說是設計成功的商品吧?
基本上把那個廣告當作是相聲瓦舍的一個相聲段子,至於內容提到的產品...無視即可...
我老闆手上有一台「咩有機」,號稱什麼都有的那一台

他說把隨身碟插進USB,卻發生找不到隨身碟的情形
選單目錄找來找去翻來翻去,就是找不到打開隨身碟的選項
正常來說不是要跳出一個淺顯易懂的選項之類的嗎?

所以他最後又回去用iPad2了

可見軟體跟UI,比什麼都有來得重要啦~

對了,聽說這是原廠出的iPad用SD讀卡機跟USB
D700/NEX3/iPad2/iPhone4/09'MBP13/11'iMac21/09'CIVIC

C+C=2C wrote:
上面有一位網友說的真...(恕刪)


個人的想法有點不同,沒有外部儲存裝置跟直接做檔案傳輸的介面給予了 Apple 有能力跟內容提供者綁約的條件,而內容則是讓 Apple 幾個主要商業模式成功的最大主因,因此從這個角度去想,就可以知道為什麼 Apple 的產品上面有那麼多保護的機制(包含被醃掉的藍芽傳輸)。

有了保護內容的機制,內容提供者才願意有條件的提供內容,有了內容才能吸引使用者的使用,有了使用行為才有過水的商機,其實這算是在某個程度下三贏的作法吧。(平台提供者、內容提供者以及消費者)

雖然我不是很喜歡這樣的限制,可是從整個生態的角度來看,這似乎又是對現在來說算頗為適合的一種做法。(我最佩服的是連像台灣這樣很多人習慣用「免費資源」的地方,App Store 一樣有成效,這應該讓非常多廠商眼紅吧,哈哈)

sef wrote:
Apple要你除了要...(恕刪)


推推~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