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適合做一些專業的工作如影像編輯與高階的工業繪圖
早期的筆電通常就只有2個RAM的插槽
硬碟通常也只有一個在加上尺寸比較小轉訴也較低
因此就算是CPU的效能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成長了
還是因為這2個瓶頸無法提供給專業的使用者足夠的效能
隨者科技的進步這樣的問題已經慢慢的可以獲得解決了
單隻大容量的記憶體筆電用的目前已經推出到單隻8G的容量了
高階的筆電也開始提供4 DIMM的插槽了
在筆電上面使用32G 的DDR3高速記憶體也已經變為可能
SSD固態硬碟不在使用磁片為儲存材料
而是使用FLASH做為資料存放的材料
因此大部份的SSD硬碟是筆電標準規格2.5吋架構
讓筆電跟桌機有了一樣高速的硬碟可以使用
再加上目前SATA3的硬碟通道也開始導入筆電
讓單硬碟的通道可以達到600MB/S的超高速
其中微星的GT680系列的筆電更是可以啟用RAID的功能讓效能在倍增
目前OCZ的VERTEX3系列的SSD更是號稱讀取可以到550MB/S驚人效能
使用這台GT680可以讓筆電的硬碟讀取達到多少的效能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個SSD的外盒包裝說明

這張是正面的說明部份

這一張是背面規格說明
4K的IOPS達到6萬
SandForce的控制晶片
讀取550MB/S寫入520MB/S的超高效能
有相當多的SSD連一半的速度都達不到
MTBF高達200萬小時耐用度應該還不錯

2個240G SSD已經裝上了硬碟鐵架一正一反拍張照片吧
介紹玩了今天的主角OCZ VERTEX3 240G SSD
這邊也要來跟大家介紹一下這一次使用的筆電微星GT680
GT680可以說是微星頂級機GT680R的精簡板(價格當然低了不少)
因為這台是目前能做RAID又是新的SB架構最便宜的高階筆電
原廠的配備是I5-2410M這個中階偏低的CPU
4+4=8G的DDR3-1333
硬碟的部份是目前比較特殊的方式是一個INTEL 120G SSD
和一個7200轉的500G傳統硬碟
這樣的搭配確實是相當的好可以有SSD的效能又可以有傳統硬碟的容量
15.6吋FULL HD1920*1080的螢幕面板
頂級Dynaudio+THX音效並俱備實體7.1聲道輸出的能力
搭配NV的GTX460M-1.5G DDR5顯示卡重點是使用標準MXM架構
除了模組化顯示卡能讓主機板的線路規劃更容易可提供更高的穩定度外
還有方便維修更換與可升級的許多優點
這台筆電的散熱更是重點使用了12V/0.5A的高強力散熱風扇
再加上CPU-2隻導管,顯示卡3隻導管共由5隻熱導管打造的強大散熱能力
這是強調高效能筆電非常重要的沒有足夠的散熱就沒有良好的效能
當然要有足夠的穩定度良好的散熱更是必須要的
這台筆電的主機板是使用跟GT680R一樣的主機板
只要將GT680R的BIOS刷進這台筆電
就可以啟用被封印的能力RAID讓這台筆電的能力在提升
把CPU換成實體4核心的CPU另外2個RAM插槽也就可以使用
今天要來挑戰筆電硬碟讀取最快紀錄的就是要使用這台GT680
將CPU改為I7-2720QM 使用的是ES的D0版本(效能好穩定又便宜)
RAM先不增加使用原廠的4-4=8G DDR3-1333
刷入GT680R的BIOS
並裝入2個OCZ VERTEX3系列的240G SSD
並啟用RAID功能,使用RAID_0將2個硬碟合併
增加硬碟的讀取與寫入的能力
系統使用GT680燒製的還原光碟製作(可以直接對RAID狀態還原)
這樣讓一般人要升級成RAID或是SSD都非常的方便
可以說沒有任何的困難只要用桌面的還原光碟建立程式把3片光碟燒出來
同時也可以確保筆電的穩定度(因為系統是用原廠的)
系統載入之後先來測試一下WIN7的內部評測吧

全部都在7分以上這樣的表現應該是很多人想要的
硬碟的部份當然是滿分7.9分其實裝1個都可以跑出7.9分的滿分了
在來AS SSD測試

可以看到讀取有859寫入有512
ATTO測試

可以看到讀寫有破千的表現
這張圖片也可以證明外盒標示的速度並沒有太過誇大
是實際上可以跑出來的效能
這一台筆電的RAID功能也確實有效的將2個硬碟的速度加乘在一起了
CrystalDiskMark

這樣的表現相信也是目前筆電中首屈一指的表現了
2個240G SSD的容量相信是可以滿足大部份人使用的需求了
效能的表現應該是可以讓使用者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目前筆電的硬碟就算是7200轉的大多也只有100MB/S出頭的表現
且搜尋實間也會比SSD更長上許多
再RAID_0與SSD雙重效能的加持下可以有8倍以上的讀取效能提升
可以說是一台筆電中效能提升幅度最大的一個組件
一般來說CPU有30%以上的效能提升就算很多了
RAM的話雙通道大約可以增加1倍的效能
顯示卡目前中階入門的獨顯大約也有6000分
頂極的GTX460大約也是在14000分大約2倍多的效能
硬碟的部份往往是一台筆電效能的瓶頸
目前這樣的配置無疑會是相當好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