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a硬碟與pata硬碟對效能的影響有多大??

看到sata硬碟開始大幅使用,但是效能到底有差很多媽??還是根本沒差呢??
SATA在組裝上線路比較少,看起來比較清爽
SATA資料傳輸比IED快(相同轉速)

所以SATA比較好啦~~
SATA是個趨勢買IDE以後會有升級的問題喔
ATA跟SATA差別在界面所用的頻寬
ATA一路由 33 66 100提升到最後133MB/s的速度
SATA 150MB/s
SATA2 300MB/s

這只是傳輸界面的最高理論數值

實際上仍是看硬碟物理限制
轉速 磁碟密度 都會影響速度

轉速越高 讀取越快
密度約高 碟盤同樣轉一圈讀取資料越多

所以現在的硬碟 ATA跟SATA的硬體技術相同
以7200轉非垂止寫入新碟片的硬碟 兩方的速度其實差異不大 SATA略快而已
目前硬碟每秒寫入突破100MB的硬碟還不多
未來硬碟速度增加 傳輸速度突破ATA133之後 只有SATA可以全速傳輸資料
但是在那之前 硬碟應該會全部改為SATA了
說說我的經驗
之前用pata的硬碟
把資料備份到DVD時
不管怎麼整理 設定
燒錄速度 常常是8X最多只到12X
後來加了一片SATA卡
用SEAGATE 250G的SATA硬碟
燒錄這個硬碟的資料
就直上16X
而燒錄PATA硬碟裡的資料
還是8-12X之間
冷漠寒星 wrote:
說說我的經驗之前用p...(恕刪)


若您是使用NB的話 因牽涉到機構的簡單化
通常燒錄機與PATA硬碟是在同一個通道上
PATA介面又是單工的介面 同一通道上同一時間只有一個DEVICE讀寫
所以造成燒錄減速是正常的

外加SATA卡後 硬碟經過SATA卡的資料直接走南橋
與原本內建的硬碟控制器在沒塞滿總頻寬的前提下
幾乎是獨立的
所以燒錄速度自然可以拉上來


另外2.5"硬碟的半徑較小 即使相同轉速
也比桌機硬碟來的慢
目前3.5"的硬碟外部傳輸率都還沒法達到PATA的頻寬
所以2.5"的硬碟速度瓶頸卡在PATA或SATA介面規格上的機會實在不大
大大講的事情 在早期筆電上有可能發生
兩個ATA裝置在同排線上 光碟會拖慢硬碟速度
所以燒錄速度會上不去
現在 筆電多將這兩裝置分開處理 比較沒有此類事情發生

--------------------------------------

例如
在iBook上 以及後來的MB MBP上
兩個ATA界面是分開處理的

光碟
通訊協定:ATAPI
單位號碼:0

硬碟
通訊協定:ATA
單位號碼:0

Master顯示的是 單位號碼:0
Slave顯示的是 單位號碼:1

有圖有說明


圖示說明為
光碟界面ATAPI
使用Master 單位號碼:0

硬碟界面ATA
也是使用Master 單位號碼:0

--------------------------------------

尤其是SATA界面只對應一個裝置 光碟與硬碟各一單獨SATA
不然就是 硬碟用SATA 光碟用ATA
而SATA界面另外一個好處 是佔用CPU資源較ATA小
減少電腦資源耗損 讓電腦提供使用者更多的資源去運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