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12"很合理,輕便好攜帶!
15"或15.4",大螢幕看得清楚!
那14"是什麼呢?比15"輕一點嗎?
又可以看得比12"清楚?
那apple的macbook,13.3"...
我就想不出來為什麼了...
請大家解惑一下吧!
休息時間看到樓主提問,就簡單回覆幾句吧。

1.筆記型電腦要嘛往輕量化發展,要嘛往更大尺寸--甚至桌機替代方案--發展,種兩極化的趨勢其實是近四、五年來衍生出來的,這裡面一方面有市場考量,但一方面也有廠商自己定義的開發利基(例如寬螢幕)。

2.八年前,筆記型電腦逐漸普及時,當時的主流就是13.3" or 14.1"螢幕。那時筆電售價比現在貴上一截,螢幕大小更是直接影響售價的主因,所以甚至有一度只有系列中的「旗艦」機種才配備14.1吋螢幕。那時幾乎沒有15吋的機種,畢竟14.1吋的都要價七萬元了。

3.不同尺寸螢幕搭配不同解析力,當然在視覺感上有所差異,但這種差異熟優熟劣則完全見仁見智。比方說,12.1吋螢幕的解析力多是800 * 600,這種解析力我個人就覺得單一畫面所能顯示的資訊量太少。15.1吋螢幕解析力多是1400 * 1050,這種尺寸的螢幕搭配這種解析力,在標準字體模式下,每個字會變得很小,小到我覺得看久了非常吃力;但如果調成大字體,又會碰上部分網頁框架分割顯示不太對勁的問題。因此以我個人而言,我反而喜歡14.1吋螢幕,1024 * 768的解析力。一來字體大小適中,二來解析力符合絕大部分網頁標準設定。

這是我個人感覺!不同意我感覺的人請自便,但不用告訴我「我的感覺不對」!

4.對許多人而言,他們根本不重視輕量化。以我所在的職場為例,同事們使用筆電的場所幾乎就僅限於職場和家中,他們唯一需要「負擔」筆電重量的時機庶幾只有「從家裡背到車上、從車上背到辦公桌,以及相反」,對這種使用者而言,三公斤多的筆電都不是什麼負擔。
這多少與面板廠用的基板尺寸有關啦!
以五代線為例,有些廠商切14吋(4:3)的廢料比15吋(4:3)少一些。所以,就會有面板廠賣14吋的面板。
maken wrote:
3.不同尺寸螢幕搭配不同解析力,當然在視覺感上有所差異,但這種差異熟優熟劣則完全見仁見智。比方說,12.1吋螢幕的解析力多是800 * 600,這種解析力我個人就覺得單一畫面所能顯示的資訊量太少。15.1吋螢幕解析力多是1400 * 1050,這種尺寸的螢幕搭配這種解析力,在標準字體模式下,每個字會變得很小,小到我覺得看久了非常吃力;但如果調成大字體,又會碰上部分網頁框架分割顯示不太對勁的問題。因此以我個人而言,我反而喜歡14.1吋螢幕,1024 * 768的解析力。一來字體大小適中,二來解析力符合絕大部分網頁標準設定。


這點錯誤很大喔!12"早就都是1024X768或是1280X800(寬)了,15"也只有幾台有上1400X1050或1680X1050(寬)或是更高。
(樓下的你是真的看不懂嗎?)

尺寸、螢幕,除了使用者方便外,跟電腦公司設計上也有關係。這點請爬文,加上一點邏輯:東西越小製作難度越高所以越貴,應該就不難了解了。

使用者千百種,使用目的更是千奇百怪,有各種不同的電腦形式當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好吧,我承認舉例不全面,但我也說了「比方說」不是嗎?而且樓主主要要問的是「為何有14.1吋這種規格的筆電存在」,我那段解釋重點僅在說明「對像我這種人而言,14.1吋1024*768解析力螢幕的筆電就有它的優勢」。

12.1吋螢幕搭配1024*768的解析力,其結果一樣是「字體太小」,要不然就得把字體設成大字體然後忍受網頁框架顯示異常的結果。
15.1吋4:3螢幕現在還是有1400*1050解析力的規格,雖然不是台灣的主流產品,但可還沒消失。
15 or 15.1吋螢幕還出現過1024*768的解析力,這在標準字體下確實讓眼睛看得更舒服,但拿來看圖片或看影片時,個人覺得顆粒大了點。
15.4吋寬螢幕機種解析力誠然更高,但標準字體下每個字的大小(實際尺寸)卻比15.1吋4:3螢幕更小,久視更吃力。

以上所有「大」、「小」、「忍受」、「吃力」、「舒服」等價值判斷語都只是陳述個人感覺,無庸討論。
以我的工作性質來說...

需要長時間盯著螢幕看, 又需要做圖形比對, 跟看一堆的程式碼

移動方面僅限於家裡<->車上<->公司, 以及到會議室開會

所以12" 螢幕太小, 15" 我嫌太重...我比較懶

之前有一台 13.3" , 但我覺得螢幕還是略小

所以 14"/14.1" 是我的最愛

我覺得廠商很聰明, 沒有市場的尺寸自然不會生產

因此市面上看得到的尺寸都必定有它的愛好族群, 就看您是屬於哪一種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