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使用筆電的方式和需求都不一樣
XTU其實對每一個人和所有的使用方式其實都是有幫助的
過去我這邊發表的大多是,極限效能的達成
其實那個部份是最困難的部份,做的到其他的優化調整方式都是比較容易的
甚至有很多的使用方式是跟本不需要拆機器就能處理到很好的狀況的
基本上筆電的使用方式可以分成幾種
1.極限效能追求型,不管用不用的到,效能跑比較高就是比較爽
2.CPU+GPU雙重載應用,如3A遊戲大作的玩家/高清~超高清的電影.影片.多媒體特效製作
3.CPU重度使用,大部份的數位內容創作者,大量的資料分析整理與運算的工作
4.GPU重度使用,特別重視遊戲畫面的玩家,深度學習和AI相關的開發和應用
5.需要高度行動力的文書商務方面的應用
6.業務簡報和多媒體展示分享便利的應用
7.其他各方面使用需求的體驗提升和電池應用的優化和安全
基本上幾乎所有4代之後的i架構筆電
都可以使用XTU做有效的優化調整讓使用體驗和感受提升的
我這邊先就不同世代的處理器來做一些基本的優化調整分享
3代或是之前處理器的筆電基本上沒有處理的價值
4-5代標準電壓處理器的機種,電壓調降的可能大約在20-50mV之間,功耗建議最低不要低於12W
6-7代標準電壓處理器的機種,電壓調降的可能大約在70-110mV之間,功耗建議最低不要低於7W
8代標準電壓處理器的機種,電壓調降的可能大約在70-210mV之間,功耗建議最低不要低於3.5W
9代標準電壓處理器的機種,電壓調降的可能大約在70-170mV之間,功耗建議最低不要低於3.2W
一般來說i7能調降的電壓會比i5的多如第8代的產品i7的機種大多可以調整超過120mV,i5可以在6-80
長效電池應用的低功耗限縮要在增加內顯的電壓優化調降,不然可能內顯功耗太高影響使用體驗
u版的處理器一樣可以有類似方法的調整,但是調整幅度就沒有標壓的那麼大就是了
大部份的筆電真正的最高功耗運作限制都在EC軔體的控制限制下運作
所以最高效能經常是沒有辦法發揮到該處理器的最高極限效能(無超頻運作)
當然除了EC之外供電能力和散熱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1.極限效能追求型:
這個類型的使用者的優化調整通常需要拆機加強CPU和供電的散熱處理能力
在非旗艦機種也要考慮功耗牆是否能夠利用XTU解鎖或是EC軔體解鎖的可能
通常是要高端玩家或是專業店家才有辦法做的到
甚至要針對機器更換訂製散熱器,進氣開孔,液態金屬,更換風扇,增加導管均熱板等
過去我的多篇文章大多是就這個定位去做處理和分享的,除了展示專業能力之外
就是幫大家確定一台筆電的供電相關的設計是否到位
散熱的部份我是有辦法加強處理的,但是原廠設計不到位我也沒有辦法追求極限的
這是選擇高效能使用遊戲或是工作筆電的重要參考依據的
希望大家能了解我在這方面的用心和專業
2.CPU+GPU雙重載應用:
這部份為什麼我會跟上面的極限效能分開呢
因為現在的筆電散熱設計,有一堆品牌廠商都是用串燒均衡散熱的設計
不論是GPU或是CPU的負載都是整個散熱設計共同承受的
如asus的GL504/704系列,8代的機種在優化之後可以輕鬆解放I7-8750H全效能
功耗可以衝到70W以上,溫度還能維持的很漂亮,但是GPU負載加上去之後
甚至是45W的功耗運作之下,溫度的表現就會更高了
這就是要配合筆電散熱設計的方式去做不同的優化調整和設定
才能有真正更良好的使用體驗,能單測CPU高效能長時間運作使用的機種
在CPU的供電和散熱方面的設計也是相對比較好,這也是選擇筆電的重要參考
了解整體散熱能力,拆機加強散熱能讓這方面的應用有更好的發揮
3.CPU重度使用的應用:
這方面的使用者,通常是選擇串燒設計的機種更有優勢
因為GPU可能只是輔助幫忙的角色,通常低是低負載功耗狀況
串連共用的散熱設計,可以讓CPU能夠有更好的發揮和表現
如ASUS的GL504/704在這方面的表現大多可以比微星的GE63/75表現要好
就算是要拆機散熱加強處理相對也比較容易有效果
只是這方面的應用很多筆電都是要GPU比較高階才會有比較好的散熱設計
讓使用者經常要多花錢買用不太到的高階顯示卡,才能有更好的使用體驗
優化調整和散熱加強處理,經常可以在相對入門的機器能有更好的效果和體驗
例如ASUS的FX505GD/GE系列的這些機種
4.GPU重度使用的應用:
這方面可能是遊戲玩家或是深度學習或是AU相關的開發應用
相對來說CPU效能可能沒有那麼的重要,但是大多數的筆電都是串燒設計
CPU就算是35W或是45W運作而已都經常會看到95度以上的高溫
不但會拉高GPU的溫度讓穩定度下降也會因為CPU的高溫風扇狂轉影響使用體驗
這時候如果調降CPU的電壓和運作功耗的限制,如8750H調降140mV,功耗限制壓低到35W/40W
基本上玩遊戲的效能體驗不會輸給45W的狀況,省了10W的電力,溫度也可以降低很多
GPU也可以避免被CPU的高溫影響而讓使用體驗更差,甚至降頻LAG
5.需要高度行動力的文書商務方面的應用:
這方面通常就是如何在將效能壓低到夠用就好
然後盡可能在穩定的狀況下調降電壓更省電
例如微星的P65筆電,原廠狀況可能3小時左右就沒有電了
改成ECO省電模式運作大約可以6-7小時以上跑不掉
但是你如果將電壓調降150mV,內顯也調降120mV,功耗限縮到3.8w
那麼這台筆電讓你使用11-12小時都是可以順暢的文書商務應用的
要玩遊戲換個xtu的設定就可以了
6.業務簡報和多媒體展示分享便利的應用:
這方面的應用通常是讓電池使用狀況能有比文書商務更好一些的效能應用
還有就是讓內建的中低階顯示卡在電池使用能有幫助
大部份的輕薄機種在電池使用模式會關掉顯示卡來省電
其實你是可以選用一般模式然後用xtu來優化調整
讓cpu的能效比提高和功耗降低,這樣就能讓GPU能夠在省電的狀況下低負載的協助運算
讓影像的表現更好更流暢,同時也能保持不錯的電池續航力
還有不會讓電池大電流放電發熱而產生膨脹的問題
7.其他各方面使用需求的體驗提升和電池應用的優化和安全:
其實看到這邊應該要已經有個種應用可以的推理應用能力了
薄型筆電的電池會膨脹變形,大多跟放電電流大,溫度高有關係
透過XTU優化調整和功耗限縮調整,在電池使用的情況下
是非常好且簡單有效的防止電池膨脹變形的方式
以上的分享就是我這篇文章分享給大家的優化調整在各種應用的可能和方向
當然安裝XTU優化調整是需要稍微學習了解一下的
但是能力相當明顯的差距肯定是相當的值得的
為什麼我會分享出來給大家知道,很多人會懷疑那不是我這邊賺錢的方式嗎
其實讓大家能夠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和了解我覺得更值得
還有就是我這邊針對部份品牌的筆電還有免XTU優化的能力
可以讓使用者不用安裝設定XTU就能夠有比ASUS西風之神的智慧型EC動態電壓技術
有更好的使用體驗,更方便就算是重裝系統或是還原都沒有影響
當然這個部份的專業我就不會分享出來給大家都知道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