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為效能性價比開始超越INTEL了
在筆電版這邊有很多人也開始在推AMD的筆電
基本上也是想要搭上這個AMD很香的逆轉勝氣勢
這樣應該可以明確的證明CPU的效能還是挺重要的吧
當然用不到就沒有用,AMD能夠在效能領先後翻轉
基本上就是證明目前還是有很多人是需要更高的效能的
這邊要特別說明一下,AMD已經翻身的CPU效能CP值
基本上應該是只有桌機的部份而已,筆電的部份是還沒有的
目前最高階的3750H,效能的部份是還輸給上一代的I5-8300H的
其實影響更大的是DRAM延遲的部份,更是目前使用體驗更大的問題

3750H的DRAM效能實測圖,可以看到延遲誇張的高
筆電CPU的效能部份,目前基本上還是INTEL的天下
除非開始有廠商將桌機的處理器做成高效能的筆電
這部份目前還很少看到,或許不久後可能會有吧
但是就當下來說,INTEL的CPU還是筆電處理器效能的較佳選擇
大家都知道筆電的等級有分很多種
越高階的效能就越高,當然顯示卡的部份可以直接看型號
可是CPU的部份明明是一樣的型號,為什麼高階的產品效能也比較高呢
這樣變成很多使用者明明顯示卡的使用需求不高
也要花大錢去買高階機種才能有比較高的CPU效能
有時候甚至是提升10%左右的真實可用效能要買價格多一倍的產品
通常比較高階的筆電產品,散熱設計確實平均是會比較好一些的
但是真正讓效能差距拉開的,卻是軔體的限制和優化調整的應用
一般來說越高階的筆電主機板的用料會比較好一些
其中相關元件的耐溫能力也會比較高一些的
所以原廠在長時間功耗的限制方面會給的高一些
當然更高階的產品如果效能沒有比較高也會說不過去
有些品牌的主機板用料入門款的也很好,那就要用軔體來壓低一些
這樣才能讓產品的區隔出現,就像微星的GL系列機種
就是主機板幾乎全都使用鉭質電容的設計,甚至比藍天的高階機種用料還要好
但是功耗拉高了,相對來說發熱量就大了,溫度就會升高
就算是散熱設計有加強,相對體驗除了效能可能也不會比較好
甚至是更熱讓使用感受反而變的更差
目前已經有非常多的筆電品牌,在高階的機種應用了降電壓
調降電壓的優化調整其實許多玩家已經玩了非常多年了
這樣的優化調整是有非常多的好處的,這2年終於有原廠開始導入了
筆電經過優化調整之後,效能可以運作的比較高
功耗降低,溫度降低,風扇轉速降低,筆電因高溫老化的狀況也會變慢
好處可以說是非常的多的,並不是看到跑分效能比較高就是讓筆電在極限狀況運作
因為供電更低,供電的負擔和發熱也就更低了
因為發熱量更低風扇就不用轉那麼的快,不吵也沒有那麼的熱
相關元件因為高溫老化損壞的速度也可以變慢,筆電就更耐用更好用了

如微星的GL73_9SC 原廠的狀況因為長時間睿頻功耗被限縮到45W
在加上短時間功耗最高衝到了88.455W,讓實測的表現變成最高溫度衝到94度C
然後跑出來的分數表現又不太理想,只有2493CB的跑分表現

相對來說價格高上許多的asus GX502GV,的實測圖是這樣的
一樣的I7-9750H,跑分2950CB,最高溫度只有83度C
很多人就會說,當然阿一分錢一分貨,價格差那麼多
其實那只是本職學能不足的人在講的話,我們可以看到最高功耗只有到74.755W
對比GL73_9SC的88.455W,最高功耗已經低了13.7W這是非常的多的
因為ASUS的ROG系列產品都有導入智慧型EC電壓優化技術
基本上就是原廠預降了電壓讓CPU睿頻運作的功耗負載降低了
這樣的優化調整作法其實ACER/技嘉/CJS/捷元等台灣品牌都已經有在做了
目前就只有微星一家是還沒有導入應用的

同樣的一台GL73_9SC,在經過了專業的優化調整處理之後
實測的跑分效能是可以有這樣的表現的,最高的溫度一樣只有到83度C了
效能的跑分方面達到了將近這個CPU滿速的3200CB
這就是優化調整能夠處理到的成果,基本上最高功耗還更低
GL73_9SC的散熱設計也是跟高階的GE73是一樣的
微星直接下放高階的散熱給入門款

這一組散熱器不是只有把CPU的散熱處理好,連CPU的供電元件部份
都是有散熱片和導管連接處理,在加上主機板的用料可以看到基本上都是高階的鉭質電容
這樣的筆電在原廠完全沒有任何優化調整的條件下,真的是挺浪費的阿
就算是經過了專業的優化調整之後,這一台GL73_9SC還是只有不到GX502GV這台的7成價格
CPU的效能就可以有更好的表現,所以筆電的CPU效能的CP值真的要靠優化調整阿
過去我已經寫過相當多的文章了
基本上大部份的筆電使用INTEL原廠免費的XTU軟體
就可以調降電壓優化筆電了,效果跟那些高階機種原廠預降是一樣的
重點是這樣自己處理的代價是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