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華碩的易PC 挾著容易攜帶,容易使用,容易購買的優勢創下一翻銷售的佳績,部分購買者是因為價格便宜,但絕大部分是因為它的輕巧易攜帶而買來當做攜帶式的電腦. 易PC在商業銷售上固然是一個創舉,但產品在創新上幾乎是乏善可陳,充其量只是把一般的筆電做小做便宜, 雖然尺寸上還是比 UMPC大了許多,在市場上大獲好評的原因除了比原來的 UMPC 有個破壞性的價格外, 最重要的應該是有個尚能接受的鍵盤.使得易PC 比正常的筆電體積明顯縮小的情況下還可以執行電腦應有的文書處裡功能. 渴望帶著筆電到處走的族群趨之若鶩,爭相採購。
然而易PC的另一個訴求就是易購買,換句話說就是低價,這個訴求明顯的被過度放大,所以與後面陸續出來的機種都被統稱為低價電腦,甚至有些以小巧為主要概念,不主打低價機也都被媒體也都被冠上低價筆電的名號。
既然是低價筆電,比的就是價格,筆電的電路設計大同小異,大家成本相去無幾,要提升競爭優勢的方法除了降價之外就是規格往上提。而螢幕的尺寸竟然也成了提升規格的選項之一,於是所謂低價筆電的螢幕規格從原先的七吋,變成 8.9吋,進而10吋,有的甚至喊到11吋。隨著螢幕的尺寸增加,無疑的機體的尺寸與重量就不斷的攀升,性能的提升,價位就不得不提升,於是所謂低價筆電與正常筆電的界線就逐漸的模糊了...

在這樣的競爭過程中,大家漸漸淡忘了小型化的訴求,小型化固然不是每個購買Epc 的唯一因素,但可以說絕大部分人的主要動機,尤其是當做第二台電腦的人都是衝著小才選它,尺寸變大之後是否還具有這樣的誘因尚帶市場的考驗...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電腦廠商並不是不願意把電腦做小,而是受到客觀的條件所限制,最主要包含了鍵盤與顯示幕的尺寸,以往UMPC , PDA 銷售無法放量也是受限於體積小,無法擺放方便的鍵盤與寬大的螢幕,而第一代易PC也因為螢幕太小無法清楚展現 1024x768 的標準網頁而受到詬病。機體尺寸與人機介面方便性的衝突表面上這是無可改變的限制,但身為一個技術研究者,若把限制當作理所當然,恐怕科技就此停止發展了,若電腦系統廠商都妥協於這些限制,大尺寸的攜帶不方便,小尺此吋的沒有輕鬆的輸入與閱讀裝置,所以電腦產品的設計變成了選擇題,只是在選擇用幾吋螢幕,用什麼CPU, 什麼儲存裝置,…於是大家的產品都大同小異,電腦廠商無疑的只是淪為作業系統與CPU 公司的代工,除了提供低價格的產品外無法展現額外的附加價值。國內電腦廠商應該要投入更多的資源,更大膽的,更創新的突破這些瓶頸限制。
以這種角度來衡量,此次參展廠商中最值得嘉許的打著 Noahpad 品牌參展七吋螢幕的小電腦的怡利,這家過去以汽車電子為主的廠商在今年美國CES 和德國 CeBit 展展出原形機就曾造成轟動,幾乎全世界各種語言的3C網站都有它的新聞,反而在國內Computex參展成品機時卻被幾家電腦大廠的氣勢所淹沒,鮮少有媒體的報導。雖然同樣是七吋螢幕,它機器的此吋卻足足比易PC小1/3, 使用虛擬螢幕配合螢幕快速移動鍵使得七吋螢幕也可以顯示 1024x768 的視窗,據說等同十吋螢幕的效果,並使用觸控按鍵盤使得常用的按鍵都達到標準鍵盤按鍵的寬度,並同時獲得比標準筆電更大的滑鼠板,操空上獲得不錯的效果...

怡利的 Noahpad UMPC 小電腦尚未上市,市場真正的反應尚無法預測,不過其發展方向的正確性與創新的精神值得國人給予熱烈的掌聲。期待能帶動其他電腦廠商激盪出更多更創新的電腦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