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規格:沒救的2025 FLOW Z13 沒獨顯且GPU效能大降惹

TaiwanBuncho wrote:
https://www.youtube.com/live/wd8WrY2Bg1o

它是說AMD支援最大128G , 而不是128GB RAM , 出廠才28GB /32GB 的RAM而已唄.
售價拉高至2200 USD 更貴外, 在2200USD也能賣128GB 規格?

Z13 2025 規格及售價
aic0627
怎麼會說沒128G???一直腦補 https://rog.asus.com/tw/laptops/rog-flow/rog-flow-z13-2025/spec/
Joan3939889
沒獨顯賣獨顯價,沒獨顯有128g又如何咧
Joan3939889 wrote:
它是說AMD支援最大128G...(恕刪)


我還是等2025 Z13上市後
再來撿便宜出清二手的2023 Z13就好~
Kamitsuki wrote:
Joan39...(恕刪)

2023 Z13 就很棒惹。實在沒必要去買一台連獨顯都沒有的2025 Z13(又更貴。
Kamitsuki
新版Z13還是留給覺得香的勇者去衝吧~
舊版FLOW Z13跟2025 FLOW Z13效能差異



比獨立顯卡還強阿。

現在不知道AI的部份實不實用而已,

如果買頂規版128 RAM,顯卡好像可以調整使用96 RAM,那跑AI可能不輸給桌機。
Snoopy wrote:
舊版FLOW Z13跟2025 FLOW Z13效能差異
比獨立顯卡還強阿。
現在不知道AI的部份實不實用而已,
如果買頂規版128 RAM,顯卡好像可以調整使用96 RAM,那跑AI可能不輸給桌機。...(恕刪)


看完介紹確實比前代Z13獨立顯卡版還強...
跟前代比起來效能確實是有大躍進,價格好像也是就是了~

但是要注意的是,對照組比的是前代2023 GZ301VIC 4070(50W)
跟一般正常在電競筆電上看到4070相比,50W真的弱化非常多~
可能一不小心就會誤傳成2025 Z13 APU可以屌殺所有4070的筆電了~

殘血50W的4070比一般電競筆電上用的標準85W 4060 跑TimeSpy跑分還要弱~


不過目前看來~
Z13配這個APU真的是首選~
散熱器可以扛出效能~又有續航力
Snoopy
舊版的Z13跟新的比。跟完全版的競電筆記比較的話,新版Z13性能只算過關,畢竟新版Z13的APU全功率原可以120W,因Z13散熱限制只能50W。
Kamitsuki wrote:
Snoopy...(恕刪)

很多AI只支援NV GPU
Joan3939889
actt
另一個觀點來看,他可以切更多RAM給顯卡,可以跑更大的模型。這台畢竟是定位在電競
Snoopy wrote:
比獨立顯卡還強阿。


考量到成本平衡及一般元件得生產彈性,CPU及高性能GPU往往都是個別生產,然後再以傳統基板整合

當這個組合是DT那種對散熱跟功耗限制都很寬,不用在意供電跟有充沛空間可以極大彈性配置得系統來說
這麼做能有效發揮其性能


反之像筆電.平板甚至手機來說
越是緊湊,越是小尺寸的模具,面對可用空間.散熱.供電的限制越緊
導致被迫以高成本去使用各種高密度高性能的元件

那是因為這麼做的能量損耗跟尺寸是最小的,有助於讓出更多空間給電池及散熱系統,將性能及續航進一步得到更好的釋放

此時分開配置得獨顯&CPU組合反而變成較高耗能跟較佔空間
因此在理想條件下最好得辦法其實是盡量讓各種主要元件都整合為一個單一晶片,或是次之至少盡量緊湊化

strix halo便是以2.5D去緊湊化,不然原本也可以分成CPU跟GPU各自獨立得傳統配置,但正如上所言那反而是較差得選擇

所以care獨顯與否沒意義
之所以叫內顯不過就把原先得獨顯規模GPU給高密度整合成一體而已,以往之所以少見是因為這麼做成本太高,而願意買單得受眾太少,所以只有較特殊生態系的產品及廠商肯花大成本下去砸

現在之所以strix halo願意吃力不討好砸這個本
是因為原本Intel有個同類型得專案(雖然後來半途被砍了),AMD因此多開了個新設計出來做對標,同時也是為ZEN6 DT得2.5D封裝做預先驗證
eclair_lave wrote:
Snoopy...(恕刪)


但是你要看整個開發的生態體系知不支援 目前來看AMD的 並沒有良好的生態體系
eclair_lave
為了匹配gpu需要的資料交換吞吐,統一記憶體的控制器就不能跟以前只有cpu在用時給那麼摳只配個128bit,必須同步提升,這不單對gpu,對cpu多核心的資料交換發揮也有好處
eclair_lave
在那邊叫沒獨顯沒獨顯,都不曉得這整合設計跟規格配置對DT跟Diy User來說有多哈,想期待移植到現有DT主機板,都因為沒有預留擴充性根本不可能
Snoopy wrote:
舊版FLOW...(恕刪)

這要與50系列同期來比較才對。而非過期的40系列。
Joan3939889 wrote:
這要與50系列同期來比較才對。而非過期的40系列。


業界通常的作法跟自己的上一代比較。

如果不限廠牌,市面上競電筆記型電腦,比Z13優秀多的是,C/P值也比Z13漂亮多了。

新版Z13還是有上代的老問題,先天的散熱限制,

原APU全功率可以跑120W,Z13 2025被限制只能跑50W。

以我個人看法,真的要跑Ai,同樣花臺幣十萬,桌上型效能最少是Z13的兩倍以上吧?

Z13 2025可以透過USB 4外接VGA,可是這樣失去買筆電的義意。

我目前只是觀望Z13 2025....

新出來的產品,最少也要等真的上市,並過幾個月後除錯,才比較穩定。

也再多等看看,那家廠牌是用AMD Ryzen™ AI MAX+ 395,Dual Screen並含觸控筆。


市場上好像只有GPD DUO,接近是我想要的筆電,只是....

顏值不太漂亮.....

APU只有舊款AMD AI 9 HX 370。

液晶營幕更新率只有60Hz,

據GPD的說法,AMD對Dual Screen的driver開發不太熱衷,

原本設計是雙營幕都是120Hz以上的面版,driver不支援,只好放棄改用60Hz面版。

鍵盤無法分離,那營幕要轉90度使用會很搞笑。
0.o
https://youtu.be/P9AaHp7hgyM
ree33
若降到15w 看影片文書 。不知可續航多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