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廣告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之 SP4 vs. 天機(Tangy)

微軟花了十年多的歲月發展平板電腦,到現在終於堪用了!

下面比較厚重的是天機 (Tangy) ,當初是由大同公司設計製造的,沒錯,就是做大同電鍋那間公司,那時上市時,其規格和品質,其實真的有拿的上檯面的水準,所以我才會一直用到現在,上頭的硬體介面非常豐富,除了一般的網路孔、USB 2.0*2、耳機孔、D-SUB,她還有IEEE 1394、紅外線傳輸、PCMCIA card、甚至接電話線的數據機撥接。

可惜這樣的設計製造能力,大同好像也只做了這一款而已。研發這一塊,始終是台灣廠商最不注重的,即使做的到,但因為不持續投注資源開發及改進,才被後來蘋果的 iPad搶佔先機。其實 iPad所有的概念,幾乎都來自微軟的平板電腦,只是那時觸控技術還未成熟,加上微軟系統太耗資源、耗電,其軟體使用介面也不適合平板用途。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之 SP4 vs. 天機(Tangy)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之 SP4 vs. 天機(Tangy)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之 SP4 vs. 天機(Tangy)

十多年前的比爾蓋茲說,平板電腦會是未來電腦的趨勢,但因為當時的軟硬體都未成熟,發展了兩、三年後,跑視窗系統的平板電腦就消聲匿跡了。而這個概念,反倒是被蘋果和Google發揚光大。一直到2012年微軟自己跳下來做硬體,加上觸控技術的發展,才慢慢讓產品變得有實用價值。

歷經了4代的演進,搭配Win10的新操作介面,讓我覺得是可以換機的時候了。而用了2個多禮拜下來的感覺,也是如此。不過大部分時間我還是把SP4當作輕薄筆電在用,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在Win10下跑的許多軟體應用,介面還是比較適合滑鼠操作,而且SP4的高解析度,造成很多程式的字體異常的小,這一點就讓SP4無法像平板電腦那樣用了,滿可惜的...
早市場一步,是先知
早市場三步,是先烈

以成敗論英雄,或許不公平,但是市場就是那麽殘酷

好在微軟家大業大,還有機會扳回一城

多少的大企業的科技創新,取自於小團隊的創意,但是成功了,大企業主事者被奉為神,小團隊可能早已被市場淘汰
本生物已配置全天候戰鬥系統~ 手機不通、Skype 離線時,請託夢,或留言!
大同這台以前的老闆有
它的設計真的是非常特別
記得可以翻轉跟拆卸
到現在都有映像
大同這台偶有印像,
也是在01上看到了,
當時很想下手。

prozacist wrote:
微軟花了十年多的歲...(恕刪)


太重吧

如果說要多 IO

其實技嘉不論 table PC 或是 平板都有
但是 ..就是很冷門 ..

HDD 大有何用? 還不如配 SSD , 而且大家會希望續航力夠


Ricado wrote:
早市場一步,是先知
早市場三步,是先烈

以成敗論英雄,或許不公平,但是市場就是那麽殘酷


早十步就是個神經病吧!


微軟真的設計出很多先烈產品
微軟還為了平板設計了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

當時的科技根本就還沒有適合平板
價格貴、速度慢、續航力差,而且也沒有多點觸控
真的只是堪用? 操作介面堪稱是平板模式離可用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不過卻帶動觸控和二合一筆電的崛起

早在2004年左右, 就有幾家廠商投入這樣的產品, 不過都失敗(?), 只做一代消失在市場中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63&t=24981

我入手精英 EZ-Tablet EZ30D, 用了幾年啊.....
我入手Asus vivotab note 8, 能用幾年啊?

prozacist wrote:
微軟花了十年多的歲月發展平板電腦,到現在終於堪用了!....(恕刪)
其實 多點觸控 在2007年時微軟就出了(那年 iPhone 2G 發表), 只不過當年是"咖啡桌(Microsoft Surfac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r1O917o4jI#t=103

超先進 有些概念這幾年也被用到 MacBook、iPad、android pad 上

那時很轟動,後來就消失了...

消失原因不是產品沒人要, 而是這家公司不繼續開發了, 最可惜的是相關操作概念在 Surface pro 上仍然沒看到 =.= (難怪會賠錢)

rech67 wrote:
其實 多點觸控 在2007...(恕刪)


這個咖啡桌我有印象,那時是在一個介紹科技新知的節目上看到的,而通常對那節目介紹的東西的感覺就是,量產化機會非常低 XD

微軟在平板電腦開發的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我個人覺得是系統操作介面,和軟體應用豐富程度上頭。回想起一開始拿到Tangy時,雖然微軟特地製作一款XP tablet edition,但是實際上裡面專為手寫筆設計的功能,除了手寫輸入之外,就是一個windows journal,簡單的筆記本軟體。後續零零星星只推出了屈指可數的應用就沒了,也難怪這產品線發展不起來。

一直到office 2007才出現真正有實用性的onenote 2007,但很奇怪的,在出SP3之前,onenote 卻一直不被重視,被當作office可有可無的附屬品。感覺上,微軟的主事者一直沒有能力判讀使用者的喜好與潛在需求。除了像win8這種顛覆使用者習慣的重大錯誤改變之外,就是沒有把資源放在像onenote這種,很有發展潛力的應用上頭。

PS 個人有一個小小需求,就是在使用SP4的平板模式時,希望可以螢幕鍵盤可以支援許氏注音鍵盤,我在android上使用萊姆輸入法多年,在沒辦法用兩手在一般鍵盤上key in時,許式注音真的非常實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