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比較厚重的是天機 (Tangy) ,當初是由大同公司設計製造的,沒錯,就是做大同電鍋那間公司,那時上市時,其規格和品質,其實真的有拿的上檯面的水準,所以我才會一直用到現在,上頭的硬體介面非常豐富,除了一般的網路孔、USB 2.0*2、耳機孔、D-SUB,她還有IEEE 1394、紅外線傳輸、PCMCIA card、甚至接電話線的數據機撥接。
可惜這樣的設計製造能力,大同好像也只做了這一款而已。研發這一塊,始終是台灣廠商最不注重的,即使做的到,但因為不持續投注資源開發及改進,才被後來蘋果的 iPad搶佔先機。其實 iPad所有的概念,幾乎都來自微軟的平板電腦,只是那時觸控技術還未成熟,加上微軟系統太耗資源、耗電,其軟體使用介面也不適合平板用途。



十多年前的比爾蓋茲說,平板電腦會是未來電腦的趨勢,但因為當時的軟硬體都未成熟,發展了兩、三年後,跑視窗系統的平板電腦就消聲匿跡了。而這個概念,反倒是被蘋果和Google發揚光大。一直到2012年微軟自己跳下來做硬體,加上觸控技術的發展,才慢慢讓產品變得有實用價值。
歷經了4代的演進,搭配Win10的新操作介面,讓我覺得是可以換機的時候了。而用了2個多禮拜下來的感覺,也是如此。不過大部分時間我還是把SP4當作輕薄筆電在用,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在Win10下跑的許多軟體應用,介面還是比較適合滑鼠操作,而且SP4的高解析度,造成很多程式的字體異常的小,這一點就讓SP4無法像平板電腦那樣用了,滿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