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PO開箱文,圖多,如果傷眼請見諒。)
上網看了看,感覺這東西台灣沒人PO開箱文,所以我就一起記下了開箱過程。

過程中更換鏡頭時,
我一度以為我老鏡的後玉發霉了,為此傷心不已。
31年的老鏡啊...嗚嗚嗚嗚。

結果發現我只是手殘不小心弄髒,覺得好險。
----------------------------------------------------------------------------------------------
[正文開始]
夜深人靜,今晚我要開箱什麼呢?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我開我開我開......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沒錯,這就是台灣還沒上市的MateBook,
這是我參加活動得到的,今天開箱版本原本我一直以為是m3+128GB,結果是m5+128GB。
我完全沒想到活動方寄來的會是m5,我超開心。
從原本的默默接受。
變成開心接受。

然而我的桌機有120GB當系統碟,程式灌一灌就快要滿了。
這128GB容量讓我十分緊張。

疊疊樂~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繼續,
主機包裝盒。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產地當然不外乎是中國製造啦。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解開封印~,
因為包裝是掀蓋式設計,怕用家手殘讓電腦極限飛出,所以有膠紙黏住。剛好也是封條?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嗚喔喔喔喔喔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出來啦~~~~~。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主機拿起來之後,看看配件有什麼。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配件是用抽取式設計。我用過幾款華為的產品,他們經常做這樣的設計。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配件都拿出來之後,看看有什麼。
1.插頭 2.電源線 3.轉接頭 4.轉接線 5.簡易說明書
我蠻訝異說明書是英文,沒有任何簡體中文。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
接著來看主機,
主機一樣用塑膠套包著,怕電腦極限飛出,有黏住的設計。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主機帥氣出現啦~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背面照。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磁吸頭,鍵盤的連接處。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3.5mm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電源鍵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平板電腦有側邊指紋感應? 有的。 / 音量鍵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唯一的type-C接口。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
這時後當然要開機一下,但是,我沒想到她竟然沒有電。
我蠻意外沒有預充。

那就是輪到 充電頭+線出場的時刻,
很清楚看到,充電頭是type-C母,線是雙type-C公。只要弄丟任何一個都會很麻煩。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充電的模樣,充飽會亮綠燈。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這裡要注意一件事情。因為我的手機也是吃type-C,所以我想到我手機的原廠頭+原廠線也能不能充電呢?
結果是沒有辦法。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然而,MateBook充電頭+充電線是可以充手機的,已試。

充電MateBook充電頭本身支援5V/9V/12V,我手機的充電頭是5V/9V,
我猜可能是平板本身只支援12V充電吧。

----------------------------------------------------------------------------------------------
趁充電的時候,我們看皮套吧。
皮套外盒照。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外盒怕極限飛出,也有封條黏著。但是我這個盒子的封條並沒有黏牢。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皮套外一樣有塑膠套,一樣黏著封裝。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皮套正面照。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打開中間有海綿墊,墊上的紙圖標了觸控筆,但是我沒有觸控筆......。
將海綿拿掉時,我發現有東西掉了出來,
原來剛剛的圖標是要強調觸控筆的磁性皮套,是放在圖標下海綿的挖洞處。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順帶一提,皮套是磁吸式。
----------------------------------------------------------------------------------------------
接下來是開機~,有台灣可以選。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讓鍵盤跟平板合體,磁力蠻強的。
平放時則要稍微彎曲皮套,磁吸還算吸的上去,可使用。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合體照。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最後是收納的照片。
這時磁性筆套可以一起收納在皮套外,圖中的擺放位置就是磁力吸附的位置。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開箱] Huawei MateBook (圖多)

----------------------------------------------------------------------------------------------

謝謝收看,這是我第一次用windows平板電腦。我自己的首用首開箱PO。

終於打完了,其實剛剛我已經發了這一篇,但不知道為什麼出現重複發文。
然而我刪掉其中一篇之後,刷新之後發現兩篇文都一起被我刪掉了。
我只好把這篇重打...。

來去收拾開箱完的東西啦。來去睡。
螢幕的熱量跟CPU的熱量都不低, 而且機身應該沒有主動散熱設備吧?
總覺得過熱降頻的機會應該很多
meridian wrote:
螢幕的熱量跟CPU的...(恕刪)

是啊,頂多就靠金屬外殼被動散熱了。
看到m大說的我才想到,我平常都立著用,忘了去感受一下它的熱情。雖然號稱m處理器不用風扇,但是還是可以試一下。
我還沒想好要安裝什麼程式,我也沒有外接光碟機。
於是我只好先試youtube連播一小時,最主要發熱區在標示處。

前十分鐘,框處微溫,接近寒流來不會太熱的暖暖包的舒適度,其他地方是冷的。
再十分鐘,框處有點溫至熱,類似手機充電有點發熱的感覺,下方跟左方微溫,斜角冷的。
再十分鐘,框處明顯感受到熱度,應該就像手機一直玩遊戲那樣熱熱的,直摸不會燙手(這溫度放在腳上放太久我不知道會不會慢性燙傷,沒體會過@@);下方跟左方有點溫至熱,斜角微溫。

然後我插上了電源持續播放半小時。最熱點一樣在框處,有如手機邊插電邊玩會很熱很熱很熱的感覺。左方跟下方明顯熱度,斜角有點熱。

如果只是文書處理,我是沒有感受到變慢的感覺,也可能只是因為SSD跟還沒安裝什麼程式讓他負載吧。

突然想起,我那天邊充電邊開箱也是感受到明顯熱情,充電時螢幕持續開著貌似就會很熱。

嗯…,請問m大知不知道有沒有CPU頻率監測軟體?因為我平常只用CPU-Z看看,頻率數值會一直跳來跳去,所以我不知道電腦有沒有明顯降頻。
sunrise06 wrote:
是啊,頂多就靠金屬...(恕刪)

對Win系統而言, 最方便使用的監測軟體就是AIDA64了吧
我的macbook也是用Core M系列CPU, 打game或轉檔的話, CPU所在位置摸到會覺得燙, 但看影片或上網都還好

M系列CPU TDP才4.5W, 但其實並不是什麼吃了什麼神丹妙藥, 而是靠"偷吃步"的方式得到這麼低的數值
因為Intel對TDP的定義是"基頻"狀態的熱設計功耗, 以Core m5來說, 也就是CPU運行在1.1GHz, GPU運行在300MHz時可用4.5W的散熱設計

而SP4用的i5-6300U, 基頻則是2.4GHz, 因此他的TDP才會標示15W

不過用AIDA64做stress test, 應該會發現CPU package功耗都會達到7W以上
但是隨後溫度馬上升到8x度而開始大幅降頻, 降低的幅度跟廠商散熱設計功力有莫大關係
總而言之Core M是一款瞬間爆發力強大但後勁不足的CPU, 文書處理跟看影片ok, 但是打game跟轉檔就不是他的強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