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想請問一下,數位相機用多了,一些什麼快門速度,光圈,ISO,白平衡,都多少有點概念
但如果回過頭要用底片機的時候,我有幾點觀念不甚了解,想請教諸位先進
1. 除了快門與光圈,拍攝中第三常改變的參數應該就屬 ISO 了. 我的問題在於,一樣的鏡頭
之下,我如果室內拍小寶寶,ISO 可以隨我高興拉到 800 甚至 1600. 但是底片機呢?
最多常見的似乎都是 80 到 400 度的底片. 那我在室內如果就是不想用閃光燈,卻又要維持
安全快門,那該怎麼辦?
2. 即使有 800 or 1600 度的底片,我想問一下,數位機可以有 NR 的功能. 但用底片拍起來
呢? 所謂的雜訊(數位機)或顆粒(底片機),在同 ISO 下誰會比較好呢?
3. 再來是機身設定的問題.由於數位機可以設定銳利度啦,鮮豔度啦等等的..底片機完全不行,
那是不是指底片機純粹只能靠底掃後(但已經會失真一次了),再來修圖呢? 所謂的銳利度,
底片機直接拍攝的結果,能比的過數位機身上的設定嗎?
ps. 在暗房沖洗時修圖,不在本討論範圍,一般老百姓只會直接拿去給店家洗出來

4. 白平衡. 似乎數位機要考慮,但底片機卻沒有白平衡的設定? 是這樣說嗎? 一切的一切
是不是在底片裝進去的時候就決定了? 底片除了度數,有分白平衡的嗎?
最近不知道中了什麼毒,從肖想D200居然肖想成F6了...今害,A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