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陣測光:將整個畫面劃分成幾個(256或其他)區域進行測光,簡單講就是對整個畫面測光點測:對畫面中的某一點(通常是中心,一般會有指示)進行測光中央加權:對以中心點為主的小範圍內進行測光評價模式:不知道,我用的相機沒這種模式:P
american wrote:測光方式: "矩陣", 點測,評價模式,中央加權平均測光,.... 貓推薦看這個談 Nikon CP990 的測光模式,雖然裡頭的提的是Nikon CP990,可是有關於測光方式這部分,則是大致通用喔.而至於矩陣測光...其實想成說把畫面分割成幾個區塊來測光比較好,因為不見得是分割成豆腐干,舉例:Minolta的14分區測光就是分割成蜂窩形狀喔.
我這樣說不知道對不對,矩陣測光應該跟評價測光差不多,應該只是不同廠牌之間的稱呼。Nikon FA 好像是第一台多區域測光的相機,反正就是評估主體與背景的曝光差,有的還可以跟對焦點連動,最近這幾年更是加上了距離的資料來計算。
參考這個也不錯:數位攝影講座>數位相機專屬名詞解釋(下).貓昨天抽空去瀏覽的一下市面上的DC叢書,發覺很大部分的書籍大都是在教導使用者如何後製(不可否認的是,DC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比傳統銀鹽相機容易後製),反而忽略了攝影的基本原理介紹,像是光圈大小的意義..構圖設計,測光方式等等以上.
請問一個點測光的問題:當我是用18mm照人像時,點測光也要在相同焦距(18)對人臉測嗎?還是可以拉近一點(如30mm)測完並AEL後再拉回18mm構圖照相?PS:因為NIKON D40 的對焦點好大一個框,在18mm構圖時,有時人都比對焦框還小說...
矩陣, 加權測光的意思除了前面提到的分割n區之外之所以會有"加權"這個名詞是因為這些格子所佔的曝光加權不一樣因為"一般來說"(由其是非專頁的拍攝人員)拍照時主角被攝物都會在構圖的中央...所以中央的這些格子所佔的曝光比重就會比較高舉個例子...如果是25格矩陣式的分割測光"有可能"會是以下的加權(因為這個比重各家都不一定...我只是舉個例子...當初做相機時的設定我當然也忘光光了)1 1 1 1 11 2 2 2 11 2 4 2 11 2 2 2 11 1 1 1 1所以如果中間位置有大光源被攝主體又不在中間的話常常可能會欠曝這也就是為什麼高階機身就會有"點測"功能了因為矩陣測光是懶人用的...
3D-RGB Matrix Metering(from F5)1.平均亮度2.畫面整體對比3.畫面上部與下部對比4.對焦區的亮度5.顏色資訊6.選擇的對焦點位置7.距離資訊hi-fi wrote:測光方式: "矩陣...(恕刪) 其中 1~5來自CCD6來自對焦模組7來自D type 的 Nikkor AF Lens這裡有一篇說 F5的3D Color Matrix Met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