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常使用閃光燈的朋友, 一定常使用"跳燈"這個技巧, 藉由天花板或牆壁反射來加大發光的面積並柔化光線, 使拍攝的主體不會有生硬的陰影及反射光. 使用跳燈, 也就成為最方便, 也是個人認為效果最好的拍攝方式. 不過, 如在天花板較高或室外時, 跳燈技巧的使用自然受到限制, 這時, 柔光罩的使用便成了另一項選擇了.


而柔光罩的選擇也有很多種, 有俗稱肥皂盒的SB800附贈及其類似的產品, 還有俗稱碗公的Lightshpere 柔光罩及其類似產品 (可參考 Light Sphere II 碗公柔光罩 - 全世界最貴的免洗碗 或是 JASDEN 多功能柔光罩), 當然還有其他他各式各樣的不一樣設計的柔光罩, 可說是族繁不及備載, 之前介紹的這本數位單眼相機閃燈技巧100%實例解析中就很難得的有各種柔光罩的簡介及簡單比較,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翻看.


在上面這本書中, 效果最好的是這種柔光罩, 這也不意外, 因為根據柔光罩要分散光源及柔化光線的目的, 柔光罩就是要越大片, 而且距離要離光源一段距離才理想. 不過使用這種柔光罩, 閃光燈必需要是TTL測光才行, 我的Panasonic PE-36s並無支援, 所以不適合. 而看了看市面上各式的柔光罩, 加上自己做了幾個小實驗, 最後選定了這組LumiQuest® Promax System (LQ-931D)


先來看看所有的配件: 包含80-20系統 (所謂80-20, 80%的光會往上打, 形成跳燈, 20%的光會往前反射是也), 三個個額外的反光板, 柔光罩, 以及攜行袋一個.





安裝所謂的80-20系統到閃光燈上的樣子, 特殊的鏤空設計, 可以在打跳燈的同時, 也往前反射部分的光, 照亮主體正面.



安裝上不同顏色的反光板, 可得不同的反光色顏色



當然, 也可以使用柔光罩, 柔化光線



當然也要來測試一下了...D50, A16 50mm端, ISO400, 閃燈白平衡, F5.6, 快門1/200, 閃燈為PE-36s自動模式, 背景紙為白色


僅現場光



閃燈直打, 閃燈補償-2/3



跳燈, 閃燈補償+2/3



使用80-20系統, 閃燈無補償



使用80-20系統 + 柔光罩, 閃燈無補償



使用80-20系統 + 白色反光板, 閃燈無補償



使用80-20系統 + 白色反光板 + 柔光罩, 閃燈無補償



使用80-20系統 + 銀色反光板, 閃燈補償-2/3



使用80-20系統 + 銀色反光板 + 柔光罩, 閃燈補償-2/3



使用80-20系統 + 金色反光板, 閃燈補償-2/3



使用80-20系統 + 金色反光板 + 柔光罩, 閃燈補償-2/3



如此的結果, 個人相當的滿意了, 之前自己就曾用厚紙板做了一個來試, 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後來因為紙做的容易壞, 而且貪圖其模組化的可加不同顏色反光板及柔光罩, 所以敗了這一組, 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參考看看...



同步發表於我的部落格

謝謝,
好詳細的介紹。
可惜原廠的太貴了~~~~~~
您是直接由美國郵購嗎?
請問實際入手價多少呢?
5DⅡ,35L,24-70L,135L,85/1.8,580EXⅡ,XR500
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如何購得此產品?
請問是用哪種方式固定於閃燈本體 ?
感謝分享~

但這類柔光罩 不方便之處是在直拍時
光源離鏡頭距離更遠
使用80-20跳燈也只能往兩邊跳
無法往上跳(除非是sony的58閃燈)

而用了旋轉閃燈架 光源也無法位於鏡頭正上方
小弟也是看這組很久 , 不知道裝起來會不會很滑稽就是了
感謝有樓主的分享 , 讓我心中有個譜


wenshian wrote:
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如...(恕刪)

目前有在博客來有看到 , 去搜尋"光藝"應該就找得到了...
[URL=http://flickr.com/photos/26524795@N02/][IMG]http://bighugelabs.com/profilew
看起來是80-20 + 白色反光板效果最好
出力又不太會折損
不能打跳燈的時候這個好像還不錯用
我就是看了板大的Blog(攝咪咪)之後去添購的, 買的當天還是台北漢博區一間一間找, 慢慢找到的, 話說我怕店家不知道, 還特地印了照片去買的, 說真的, 不好找, 但是皇天不負苦心人, 還是讓我找到了! 最開心的是! 老闆可是佛心來的! 他說因為是庫存, 所以算我便宜, 整組專業包只要4個小朋友! 只能說: 老闆~甘溫喔~~~ 不囉嗦就給他帶回家跟我的420EX金剛和體囉!
當然效果確實很優喔!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