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比較沒看到有網站在比較這兩顆鏡頭:

Nikon DX AF-S NIKKOR 18-70mm F3.5-4.5G ED (以下簡稱18-70)
Nikon DX AF-S NIKKOR 18-200mm F3.5-5.6G ED VR (以下簡稱18-200VR)

那我就野人獻曝,用自己的方法來比較看看了。這一篇先比較「室外篇」,室內篇的照片還沒有準備好。

這兩顆鏡頭在 18 端的長度: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外篇)

這兩顆鏡頭在望遠端的長度: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外篇)

裝上各自的遮光罩後: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外篇)

18-70的側面: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外篇)

18-200VR的側面,多了VR(減震,「防手震」是比較口語化的稱呼)開關,還有VR的級數,一般用Normal就可以,Active模式是在行駛中的車輛內想要拍照時用的: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外篇)

口徑比較:左邊是18-200VR的72口徑,中間是18-70的67口徑,右邊是臨時插花50mmF1.8D的52口徑: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外篇)

接下來就是外景的測試,機身是D50,以RAW格式拍照,再轉換為JPG檔後上傳。拍照時都固定光圈在F8.0、自動對焦、ISO 200、無曝光補償。

我比較了三個焦段,分別是18、50、70,並且各取中央與角落的crop圖來作為比較。

18mm的比較

18-70照片全圖: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外篇)

18-200VR照片全圖: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外篇)

18-70照片中央: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外篇)

18-200VR照片中央: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外篇)

18-70右下角: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外篇)

18-200VR右下角: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外篇)

個人評論:光看寬度 640 的縮圖,實在是看不出來誰好誰壞。我在自己電腦上看寬度1280的縮圖,就可以看到右下角這部分是18-70 勝出,更遑論以100%大小來比較;但畫面中央的清晰度,我卻覺得18-200VR勝出。

簡單來說,在18mm端,18-200的中央畫質微幅超越18-70,但邊角畫質則明顯落後18-70。

50mm的比較
要先說明的是,拍攝時我以為18-200VR有調整在50mm端,回家後看EXIF資訊才發現相機記錄在52mm端,也難怪畫面看起來18-200VR的似乎更「望遠」了一點點。下次我應該拍攝完立即看照片資訊來確認自己的焦距才是,這次就請大家多包涵,不要看完以下照片後覺得18-200VR的50端比較「遠」囉!其實是拉到52mm了,不好意思。

18-70照片全圖: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外篇)

18-200VR照片全圖: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外篇)

18-70照片中央: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外篇)

18-200VR照片中央: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外篇)

18-70左下角: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外篇)

18-200VR左下角: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外篇)

個人評論:在電腦上看寬度1280的縮圖,也無法比較出兩張照片的優劣,crop到100%來看,中央區域似乎18-70微微勝出一點點。至於邊角畫質方面,不論是18-70或18-200VR,都沒有明顯劣化的跡象,也分不出高下。

70mm的比較

18-70照片全圖: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外篇)

18-200VR照片全圖: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外篇)

18-70照片中央: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外篇)

18-200VR照片中央: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外篇)

18-70左下角: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外篇)

18-200VR左下角: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外篇)

個人評論:在電腦上看寬度1280的縮圖,也無法比較出兩張照片的優劣,crop到100%來看,18-70在左下角的拱門左邊與背景銜接處,出現了紫邊效應。清晰度方面,中央區域是18-70略微勝出一點點,邊角部分則分不出高下。最後,要談到邊角的變形,18-200VR的拱門看起來比較「寬」,18-70的拱門看起來比較「窄」,到底哪一個鏡頭在邊角部分的拱門是正確的比例,我無法評斷。

綜合結論

以18-200這樣超過11倍的變焦鏡來說,原本對於畫質,我們實在是不能要求太多,前輩們甚至流傳著一句話:超過三倍光學無好鏡。也確實,透過本次測試,18-200VR只有在18端時的中央畫面稍微超越了18-70的中央,但18端的邊角畫質就比較慘一點,所幸光看縮圖時還不是很明顯。在其他焦段來說,18-200VR似乎都輸給18-70一點點,但差距很小,且這種差距要看100%才看得出來,以我自己的眼睛是沒辦法在電腦上看寬度1280的縮圖時判斷出來優劣。話雖如此,18-70卻在此次測試中,於70端的邊角區域出現了紫邊效應,就這點來看,18-200VR的邊角品質在這個條件下還高於18-70一點點。

整體來說,在18-70mm這個範圍,還是變焦倍數小的18-70鏡頭品質,平均畫質要高於18-200VR。但作為一個旅遊鏡來說,18-200VR的方便性確實是無可替代。我自己經過這樣的測試,已經決定將18-70賣掉,尤其是一些夜景攝影時,VR一開啟,那種不用上腳架也可以拍出清晰夜景的暢快感,遠大於18-200VR輸給18-70的畫質部分。
我本身也是使用18-70mm這一顆,也有打算入手18-200 VR。
我的想法也是入手後會把18-70給出清掉。
真的,光是VR的加持就已經夠迷人了,何況焦段又廣。
看完這篇,真是又堅定了我的信心了。
滿詳細的測試,Beginner大辛苦了
我自己本身也是用18-70,其實對這支鏡頭的表現我已經算是很滿意了
只是18-200 VR實在是夠吸引人
一鏡到底的焦段再加上VR加持,真的是無敵的旅遊鏡
只是,看了這篇,敗家的慾望又開始蠢蠢欲動啦....
Everything is a test
真是一篇好報告(應該有人會嘹下去了)
紫邊真是讓我無法苟同
可是VR鏡在18端似乎也有紫邊出現
感謝樓主的辛苦,這是相當好的測試,不過感覺上 18-70 的曝光好像比 18-200 要少 1/3 EV ,所以在暗部與亮部的細節上面無法直接比較,例如屋簷下與拱門門柱。

另外,變焦鏡的中間焦段本來就比較討好些,所以 70 端的 18-70 會吃點小虧,50mm 的比較中,其實 18-200 在邊緣還有些很輕微的色散,18-70 卻沒有,大中至正的屋簷下, 18-70 對於那些浮雕的立體感描寫也略勝 (不排除是因為比較暗的關係)。

縮到 18mm 端的邊緣,兩者都有不算是輕微的色散,不過 18-200 更嚴重些。

感想:18-70 真是好鏡一枚。
敗家怪醫 wrote:
不過感覺上 18-70 的曝光好像比 18-200 要少 1/3 EV)


事實上,不但光圈定在 F8,我連快門時間也都是確認過是一樣的。所以如果您覺得曝光程度有明顯差異那有可能是鏡頭彼此的差異,或前方保護鏡造成的差異。

敗家怪醫 wrote:
50mm 的比較中,其實 18-200 在邊緣還有些很輕微的色散,18-70 卻沒有,大中至正的屋簷下, 18-70 對於那些浮雕的立體感描寫也略勝 (不排除是因為比較暗的關係)。


是的,我也是如此覺得。
請問兩台相機前面有加上偏光鏡嗎(CPL)?

最近也想要入手Nikon DX AF-S NIKKOR 18-200mm F3.5-5.6G ED VR,

但是看到好像邊角的部份都有點變形,希望不會太嚴重就好~~

JefferyHu wrote:
請問兩台相機前面有加上偏光鏡嗎(CPL)?


拍照時均沒有加上偏光鏡,但都有加上UV保護鏡。現在想想,為了測試的公正性,當初應該連保護鏡都一起拿下來才對.....
上面的測試照片是年初二那一天上午拍攝的,天氣很好,天空很藍。以下這一張則是同一天下午,沒有加上偏光鏡,不過我有稍微 crop 掉原圖一些周圍多餘的東西,同樣是 18-200VR 拍攝,曝光補償為 -1.0EV:


Beginner wrote:
事實上,不但光圈定在 F8,我連快門時間也都是確認過是一樣的。所以如果您覺得曝光程度有明顯差異那有可能是鏡頭彼此的差異,或前方保護鏡造成的差異。


原來如此,其實我是比較龜毛一點啦,我想鏡頭本身的差異應該是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如果兩鏡都有上保護鏡的話,那影響應該是可以忽略的。

就一個變焦倍數 11 倍的變焦鏡還帶 VR (VR 是會影響畫質的吧),表現可以如此逼近 18-70 這支,實在是相當的令人敬佩。
文山小藍謅記: http://thomas-lan.blogspot.com 癲癇進修劄記: http://nyepilepsy.blogspot.com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