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測試前我心裡想著「這個成本不到二百元的東西,效果和一個四千元的會一樣嗎」,說實在的,心裡的確有不小的懷疑。測試完畢之後,卻自己被嚇了一跳,說真的,兩者效果雖然不至於百分之百相同,但相當接近。
在正式看文之前先聲明,以下的測試都是個人利用手邊現在器材所做的,為了找到穩定的連續光源(我家只有日光燈和省電燈泡),還特別跑到我家附近一家複合式寵物醫院拍照。以下就測試器材及環境作簡單說明。
測試器材:Canon 350D、70-200F2.8L(室外)、50F1.8(室內)、Amiog白平衡濾鏡一片、Expodisc白平衡濾鏡一片,拍攝對象白色面紙一包。當初為了要找純白色的東西也是煞費苦心,因為不想拍出來的東西引起不同看法,好不容易找到至少我的眼睛看起來是白色的東西,我想和大家的認知也不會差距太大。
所以圖片都拍攝RAW檔,再以DPP轉成JPG檔,為了維持測試客觀性,只有縮圖沒有後製、銳化。
首先來看看兩者的外觀,如果你是「外貌協會」會員,請跳過,因為兩者外觀實在差太多了。


接下來看室外測試,當天是陰天,首先是用Amigo濾鏡自訂白平衡所得到的標準灰。
及RGB圖。


再來是室外拍攝天空的顏色。可以注意看和底下用Expodisc拍出來的有何不同。

接下來是用米國進口的Expodisc自訂白平衡所拍出來的標準灰及RGB圖。


然後是對準天空拍攝的照片。

室外測試心得,先就兩者拍出來的標準灰比較,Amigo的濾鏡拍出來的顏色較淺,經和國家地理雜誌攝影書所附的標準灰卡比對,Expodisc拍出來的標準灰比較準。兩者的RGB圖也不同,從上圖可以明顯看出,Expodisc的RGB圖全部集中在中間調的部分,而且三原色的比例幾乎相同。而Amigo濾鏡的RGB較偏向亮部,而且藍色較多,這從實際拍攝照片中可以看出來,Amigo濾鏡拍出來的顏色較冷,Expodisc的顏色和現場肉眼所見較接近。
接下來重頭戲來了,測試在室內複雜光源下還原白色的能力。測試現場有三種不同光源,分別是黃色、白色省電燈泡及一般黃色燈泡,拍攝物體放在一般黃色燈泡的下方,所以黃色燈泡對顏色的影響最大。
先用機身內建的白平衡來看看差別有多大 。除了燈泡白平衡稍微接近白色以外,其他的白平衡拍出來面紙都明顯偏黃或紅。
第一張是自動白平衡。

日光

陰影

陰天

燈泡

日光燈

閃光燈

接下來,先用Amigo濾鏡進行自訂白平衡,拍出一張標準灰,同樣的也附上RGB圖。


然後拍攝面紙,終於看到白色了,但感覺有點奇怪,看下去就知道了。

再來拿出Expodisc一樣做自訂白平衡,得到一張標準灰,並附上RGB圖。


再來拍攝面紙,得到白色。

室內測試總結,從兩者的標準灰及RGB圖可以明顯看出,Amigo濾鏡因為在室內黃色光為主的光源下,所拍出來的並不是標準灰,而是偏黃橘色的色調,RGB圖也從暗部到亮部都有,用這個當基準去調整出來的白平衡,竟然還能拍出非常接近白色的結果,實在令人驚奇,雖然有點偏藍色調,但已經叫人感到非常意外。
而Expodisc不論在室內外,所拍出來的都是標準灰,RGB圖也幾乎一模一樣,果然是知名大廠研發出來的產品,禁得起考驗。而拍攝出來的結果也和原始物品幾乎一樣的顏色。
由於小弟個人不是很了解RGB圖型所代表的意義,所以只能約略解釋,但我直覺認為這兩個白平衡濾鏡所造成的色差,應該和RGB有直接關係。
如果你預算不多,又不常在室內複雜光源拍攝,或是對顏色的準確度沒有太高的要求,那用一片Amigo濾鏡應該就足以應付大部份場合。反之,Expodisc是你最佳的選擇。
寫這篇文章並無意評價何者較優,畢竟兩者的立足點非常不平等,一個是有專業大廠無數專家、儀器研發測試的產品,另一個則是DIY級的產品,但兩者在某些情形下,的確可以達到接近相同的效果,我想這才是測試的重點。
至於個人對顏色的形容,完全以我個人主觀及我的LCD所見為準,每個人看到的也許有些許差異,請不要口水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