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手DSLR不久
一直以來都是使用光圈先決A模式居多
不過拍啊拍的
拍了這麼多的相片
總覺得相機的自動曝光並沒有想像中的聰明
因為拍攝的對象
不是黑貓就是白貓~
用了矩陣測光
明明在室內同一個光源下
固定了光圈
快門卻一直變來變去(黑貓白貓的緣故)
同一隻貓
角度稍一不同
曝光量就不一樣
拍出來的照片
有亮有暗

用了中央重點或點測光
黑貓常常過曝(又得隨時手動減EV)
白貓常常欠曝(有得隨時加EV)
貓咪跑來跑去
自己哪有那麼快的反應來調整

拍了這麼多的相片後
才發現自己一直很少用M模式(只有再拍夜景的時候才會用)
因為拍夜景的時候相機的自動曝光往往不是我要的數值
才會用手動曝光
來權衡相片的曝光量

剛剛才把這個道理想通
手動模式就是可以自己決定每一張相片的曝光量而存在的啊
在室內
光源固定
並不會忽明忽滅
只要得到一個較正確的曝光值之後
就可以用這個值來拍
不會再過曝或者是欠曝了

拍了這麼多
剛剛才發現~
真是太豬頭了

以上是個人小小心得
與大家分享一下M模式的好處
有錯也歡迎指正
也請各位大大可以指導更多的拍照技巧喔
文章關鍵字
好像聽到有人叫我~
開個玩笑~我也是習慣用MMODE~用習慣你就會愛上它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世界一目了然!!
M模式 wrote:
好像聽到有人叫我~開...(恕刪)


挖咧...不會吧
您的ID...
等等發一篇神龍的文章好了
看看七龍珠的神龍會不會跑出來
+1
我也喜歡用M...
新機買來從頭到尾都用M>..<
M模式 wrote:
好像聽到有人叫我~


睡前還可以看到笑話
看來要練練M模式了
先恭喜你想通了

其實各種模式適用的地方並不相同, 徹底了解正確使用才是王道

跟你分享其他的用M mode 好用的地方

1.夜拍 (請先自己算一下曝光所需要的曝光量, 在權衡設定的 ISO 與 光圈大小, 來算曝光時間)
2.黑白(深淺)居多(or 間隔)的物件(因為相機曝光表會有所誤判, 所以可以利用中間調來測光, 再以 M mode 來固定, 以免曝光亂跳)
3.反差極大的地方(常因構圖使得權衡曝光的位置有所偏頗, 而使曝光不准)
4.室內拍攝(例如飯店結婚現場, 除了進場時光會暗下來, 其餘時間光源尚稱穩定, 此時可利用M mode 來固定光圈、快門, 閃燈部分則可利用算法來補適當的光, 又或者利用 E-TTL 讓電腦自動幫忙計算, 誤判的機率會大幅減小, 特別建議, 光圈、快門與感光度設定後最好能讓曝光不要低於 -1EV 的量, 這樣閃燈捕的量才不會讓畫面的質感太硬, 也能保留現場的感覺)
我現在常用的Praktica PLC3只有M模式啊
事實上玩一些老相機通常沒有任何模式可選
一切都要自己來
這樣比較好玩啊...對光圈和快門關係的掌握也比較快熟悉
我是Hiroyuki
kf0916 wrote:
入手DSLR不久一直...(恕刪)


恭喜你又進一階了

白天戶外的話,用A模式ok

但是室內,尤其是婚禮那種黃色光,建議要用M模式

唉~
我好像從來就沒用過M模式耶
D80剛出就買來了
居然到現在還沒想通
回去也改來用用看
謝謝版大的提醒與諸位回覆大大的心得分享
恭喜樓主更上層樓

對我來說M模式比較習慣,而且各種模式的應用如果真的能夠融會貫通,那拍起照來一定會更加得心應手。

不過如果在拍耐性不夠的女王,可能M模式就行不通了,因為等你從觀景窗中調整好快門光圈後,我會發現,女王已經不在畫面裡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