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rand wrote:
D3真的是很強的隨身機
perahia wrote:
Tyrand兄
我也是這麼覺得
只是有沒有合適的隨身包啊?
Tyrand wrote:
..................沒有
一機一鏡還好,但是要把14-24mm帶出門真的是很麻煩,因為沒有合適的內襯可以固定,所以換鏡不是很方便,本來一機三鏡單閃外加把手的白金漢206內襯都被我拆了,D3掛24-70mm、14-24mm放旁邊,連遮光罩都放不太下;如果內襯要放的話東西可以帶的比較多,但是換鏡速度就慢很多.......
看來解決方法只有一個,
就是 D3 雙機流

一號機掛 14-24
二號機掛 24-70
採用一機一鏡的槍包左右各背負一咖
槍包又靈活保護又好, 左右雙槍連換鏡都不用...

一箱二閃,三腳四頭,九年敗家罪過罪過;五包六卡,七機八鏡,十片濾鏡遮醜遮醜
darkwretch wrote:
另外想請教各位,因為看了不少人多說買好鏡頭比較重要,除了保值外,也要鏡頭好才拍的好;那是意指機身好壞不是很重要,鏡頭才是拍好照片的重點?因為我有點搞混了!!
來,我們先復習底片時代好畫質的需求:
1. 好的底片
2. 好的鏡頭
3. 對焦準確
--------------------
以上為器材需求
4. 曝光正確
4-1. 曝光測量儀器正確
所以在底片機時代,底片大家都是去店頭買,你用 F65 或者 F6 只要接的是 AF50/1.4D 用的是 Fujifilm 的 RVP, 同樣的條件光圈快門,拍出來的色彩應該是一樣的。
但是數位時代呢,你沒有底片啊,又不是樣樣靠後製,所以鏡頭還是鏡頭,底片、對焦系統、跟測光表都算在機身上,說機身不重要的叫做「屁話」,不用去聽。
你的感光元件在機身上,感光元件轉數位資料的電路在機身上,基本上機身就決定了數位底片的地位,怎麼會跟畫質無關?
這種東西用一點簡單的推理就會懂,不要跟著鄉民小朋友瞎起鬨啦。
(至於測光....測得好當然很重要,不過數位機身嘛,測不準重拍一次也還好....)
有夢最美,妄想相隨
darkwretch wrote:
請教P大,那恕小弟假設一種情況,如果中階機身+鏡皇與高階機身+中等鏡頭來說,排除掉技術問題,哪種情況拍出來的照片會較好呢?
我不是 P 大,不過我也來插嘴講我的看法。
說實話,相同的底片下面,鏡頭固然影響發色沒錯,但是不同的底片,底片對於色彩的影響程度應該會遠大於鏡頭的差異。
不然,以 Fujifilm 的 RVP50 與 一般底片來說,
AFS 24-105/3.3-4.5G + RVP50 與 AFS 24-70/2.8G + 一般底片,
那種色彩會比較討喜呢?
再者,我不是很喜歡鏡皇鏡皇這種叫法,這會讓我想到無敵奶皇包~
再說,D3與其它泥坑的中低階機身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它是 FX 的相機,也就是畫幅與 135 底片一樣大,這與其他泥坑的中低階機身在鏡頭的考量上就有很大的差別了啦。
至於 AFS 24-70/2.8G 固然是令人滿意,但是不代表你不能去選擇像 AF24-85/2.8-4D 甚至 AFS28-105/3.3-5.6G這樣子比較平價的鏡頭,更或者,買 AF35/2D + AF85/1.4D, 也很好啊.....
高速鏡頭有時是為了遷就不夠高速的底片用的,用D3, 鏡頭反而可以用便宜一些的。
有夢最美,妄想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