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kafka wrote:
自拍攝後以至於輸出的層層處理方式, 機器/技術/材料, 都有很多需要考量的因素, 多少都對寬容度有影響, 這對我也太複雜, 基本上的概念或許可以說是, 沒照出來的洗不出來, 沒洗出來的掃不出來,沒掃出來的印不出來.... 以符合底片特性拍出來的片子, 愈多高品質的細節可以處理. 先低曝, 我覺得已經先減少暗部的細節, 連帶的會降低掃出來暗部細節的品質. 如果文包兄覺得低曝不影響品質, 也不能提高品質, 不瞭解文包兄低曝的道理在哪裡?
就不用問他了,他也只會回你這是他要的
負片本來就不是設計來掃描的
如果一開始就是為了掃描,片基就該是設計成全透明,而不是洋紅色或棕色
掃瞄的意義,是設法將底片該有的紀錄轉成數位檔案
如果是機器的極限,本來就該提升掃瞄器等級去應對,或是改變掃描方法
而不是拿掃瞄器的問題,去侷限底片的優勢,這就是倒果為因的思維才會做出這樣的報告
有經驗的攝影師,面對底片掃瞄器無法處理的情況
通常就是送去手工放相,依照他要求的加減光方式處理出一張原稿
再將這張原稿照片送去掃瞄
再者,可以去問問經驗老道的分色師傅
如果同時有照片與負片可以掃,哪一個出來的效果最好
幾乎都是回答掃照片而不是負片
在整篇的回答看不到如何讓負片的暗部細節最佳呈現,只挑選色彩管理的架構來陳述
也就無怪乎,質疑聲浪一直不斷,也無法正面回答
文包 wrote:
因為我本來就是在講數...(恕刪)
我也是在講數位暗房阿
明明就看曝光過度1格的負片底掃出來的效果極佳
也沒有你講的掃不出亮部細節問題
如果真有問題,所有沖印店掃瞄器早就必須針對這點進行修正
更不用說那些增感2格以上的情況了
所以你也沒回答,別家掃得出來,為何你認為必須遷就掃描器的局限來拍曝光不足的負片?
我也提出負片的處理特性,曝光不足本來就會讓色彩飽和度降低,尤其是暗部特別明顯
即使去拉色彩飽和度,對低於第三區以下的暗部助益也有限
我一直在強調這點,你也只回答這是你要的效果不是?
更何況,傳統數位化本來就不是只有負片/正片掃瞄一途
我只是提醒閱讀者,最佳化的效果很可能不是負片掃描而已
這樣也算是硬扯傳統暗房?
你的數位操作流程本來就沒問題,有問題的是你設定負片拍攝條件是因為掃描器的局限
我一開始就是這樣提問的,這樣就算忽略你的數位技術?
infoto wrote:
我也是在講數位暗房阿
明明就看曝光過度1格的負片底掃出來的效果極佳
也沒有你講的掃不出亮部細節問題
如果真有問題,所有沖印店掃瞄器早就必須針對這點進行修正
更不用說那些增感2格以上的情況了
所以你也沒回答,別家掃得出來,為何你認為必須遷就掃描器的局限來拍曝光不足的負片?
效果極佳??....要看您原圖亮部有多亮阿.
沖印店沖掃一捲一兩百....根本就隨便掃. 能要求啥
您拍底片決定曝光的時候. 難道就不必考慮放大機燈泡鏡頭性能和相紙的寬容度??
那麼我拍底片時. 考慮掃描器的性能極限不也是很合理嗎??
infoto wrote:
更何況,傳統數位化本來就不是只有負片/正片掃瞄一途
我只是提醒閱讀者,最佳化的效果很可能不是負片掃描而已
這樣也算是硬扯傳統暗房?
沒錯銀鹽相紙是很適合掃描.
但是底片放到相紙. 寬容度要損失多少? 相紙再經過掃描器. 如果設定不當或處理不當. 又要損失多少?
有幾個使用者有能力手放? 有哪些地方還可以接受彩負手放??
您手放的顏色可以做到多準?? 能比PS裡用數字控制準??能比校色器+色彩管理流程控制的準?
何況這年頭有幾個拍底片都不掃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