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APS-C與全幅式還有4/3的系統各差別在哪???

銀牙烈虎 wrote:
請你不必在意我使用【幾乎】這兩個字,也不要將【幾乎完全沒有雜訊】解釋為【看出雜訊】,因為那不是我的意思。

那不然是什麼意思?是完全沒有雜訊嗎?若是完全沒有雜訊何必用幾乎?若是有雜訊當然就是被人眼看的到了!那不是看出雜訊是什麼?
說真的~30D的ISO 800看了都快昏倒了,奈何家境非富足,買新車又很傷!只好忍痛接受30D高ISO還是很差這個殘酷的事實。何況E SYSTEM經過日本專家測試過甚至其中E-1還名列17名之首的名機~看了可能會OOXX

事實上本人直接用LCD TV當作MONITOR,不用放到1:1,相機的畫質好與不好太明顯了~
何況4.5X6的小相片很小,小弟若洗相片都是挑幾張紀念性的洗8X6,再不來就直接PLOT大圖出來,要我看不到真難。說回來,現在究竟是洗相片的人多還是用螢幕看的人多

還是希望CANON趕快把ISO 800的畫質提升到現階段ISO 200的程度,這個比全幅還要實用多了!
疾管局承認狂牛症在牛死3.5小時內才能驗出,證明台灣再檢驗無效!全世界僅美國阿茲海默症(常為狂牛症之誤診)為第7大死因!
請大家"理性討論",否則又要有一篇擁有許多好內容的討論串給唯讀了。
攝影用的是心,而不是器材。 -- [http://p.pro.club.tw/]
olympus的鏡頭
官方說法是可以撐到2000萬畫素的解析力
信不信看個人
給大家參考
========================================

以300dpi輸出的話,就可以洗18吋的照片,真不錯

從前135底片要洗18吋的話

要用頂級鏡頭以及很嚴格的沖洗過程

才會有可接受的畫質,

科技的發展真神速........
Tessar;Xenar;Color Skopar
aniceb2k wrote:
那不然是什麼意思?是完全沒有雜訊嗎?若是完全沒有雜訊何必用幾乎?若是有雜訊當然就是被人眼看的到了!那不是看出雜訊是什麼?
說真的~30D的ISO 800看了都快昏倒了,奈何家境非富足,買新車又很傷!只好忍痛接受30D高ISO還是很差這個殘酷的事實。何況E SYSTEM經過日本專家測試過甚至其中E-1還名列17名之首的名機~看了可能會OOXX嘆氣
事實上本人直接用LCD TV當作MONITOR,不用放到1:1,相機的畫質好與不好太明顯了~
何況4.5X6的小相片很小,小弟若洗相片都是挑幾張紀念性的洗8X6,再不來就直接PLOT大圖出來,要我看不到真難。說回來,現在究竟是洗相片的人多還是用螢幕看的人多01
還是希望CANON趕快把ISO 800的畫質提升到現階段ISO 200的程度,這個比全幅還要實用多了!?是...(恕刪)

意思就是在25公分的觀賞距離內,就是看不到雜訊,除非你把眼睛貼在相片前面。或者用高倍率放大鏡去檢查相紙上的銀鹽粒子。

雜訊的問題,對很多人而言的確是芒刺在背,特別是拍攝特定主題時,有一點雜訊簡直就是要他的命。我最常拍的主題是街頭snapshot以及新聞攝影,辦攝影展時,使用高ISO底片、增感、照片也都放大到20吋以上(用OLYMPUS的數位系統照片也放大到8 x 10吋,完全沒問題),個人認為,雜訊並不是最需要擔心的事情。

真的,請你不必在意我用「幾乎」的字。
tessar wrote:
但過了5-10年後~如果CCD的製造技術再一直提升~
一片4/3的CCD可以塞下2-3000畫素~或是在降燥點能力有辦法提升
提升到一定的畫質~我想FF的優勢可能就不這麼明顯了(恕刪)


結論是4/3會不斷進步
FF,APS-C將會停擺,不再研發進步

最後由4/3一統江湖,萬歲萬歲萬萬歲
4/3教主仙福永享,壽與天齊!!!!!!
銀牙烈虎 wrote:
意思就是在25公分的觀賞距離內,就是看不到雜訊,除非你把眼睛貼在相片前面。或者用高倍率放大鏡去檢查相紙上的銀鹽粒子。

不好意思,現在FDI出來的照片,根本不用用看得到銀鹽粒子的超大倍率放大鏡看,用8X就看得到"網點",我實在很懷疑您說看的到相紙上的銀鹽粒子的是不是顯微鏡!?

如果以你拍照的題材來說,或許在25公分下真的看不到雜訊!但是我看朋友E-300的婚宴拍照,陰暗部的雜訊要我忘記也難,雖然照片小,雜訊也跟著縮小,但他還是有,還是看的出來,夜景的就更不用說啦~

還有底片的增感與高ISO跟數位相機的高ISO雜訊表現可是差多了,數位的明顯較不協調!
以比喻來說的話,數位的一旦出現雜訊,很容意象大麥町的感覺,底片的高ISO,就像一盆沙漏,裡面的沙變粗了,但露出來的還是屬於比較均勻
話說回來不知銀兄的展在哪,改天去觀摩一下
疾管局承認狂牛症在牛死3.5小時內才能驗出,證明台灣再檢驗無效!全世界僅美國阿茲海默症(常為狂牛症之誤診)為第7大死因!
tessar wrote:
您可能還必須考慮鏡頭的解析能力

一片4/3的CCD塞下2-3000畫素應該會讓所有的鏡頭都破功

20年前的神鏡是每mm分辨220線

最近的zf鏡號稱300線以上,但是實際成像讓人覺得是吹牛

在小小的ccd塞太多畫素,就像拿小底片硬要放很大張一樣

還是不要太勉強吧


真的是有這種感覺!看看PAN+萊卡鏡的組合,750萬畫素的感光源件測出的解析度比350D的800萬畫素+50 F1.8還要高的解析度!這可是4/3系統中前所未見的高解析度,同時也搓破出來了許多人說ZF鏡的解析度太高是感光源件跟不上導致測試出的解析度不高的說法!
雖然是PAN做的萊卡鏡還是可以達到這種境界,ZF鏡的解析度真的有這麼高,測出來就不會是那種結果
疾管局承認狂牛症在牛死3.5小時內才能驗出,證明台灣再檢驗無效!全世界僅美國阿茲海默症(常為狂牛症之誤診)為第7大死因!

aniceb2k wrote:


真的是有這種感覺...(恕刪)


請問...ZF鏡是指做給nikon的蔡斯鏡嗎?
我的網誌,人客~緊來喔 http://swallowkog.filia.us/
aniceb2k wrote:
不好意思,現在FDI...(恕刪)


雜訊的議題沒啥共識,多談無益。就到此為止。
我的展覽是和LFC(徠卡迷俱樂部)的朋友合辦的,也許過一陣子會有第三屆吧!
米粉 wrote:
請問...ZF鏡是指...(恕刪)

哈哈~前人錯我也跟著錯~難怪我覺得發文時怪怪的~應該是ZD鏡吧!
話說回來LEICA認證給松下作的鏡頭,用750萬畫素的SENSOR變焦鏡+防手震還能超越定焦鏡+800畫素的CMOS SENSOR,這表示這顆鏡頭真的做的棒!至於本家的ZD鏡,最好是不要流於宣示而實際上達不到,畢竟已經有一顆同樣4/3系統的鏡頭達到這個境界了,已經有可以比較的對象,推動4/3的本家O可得加加油才行
疾管局承認狂牛症在牛死3.5小時內才能驗出,證明台灣再檢驗無效!全世界僅美國阿茲海默症(常為狂牛症之誤診)為第7大死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