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22] 點測光心得 - 其之二 : 負片與寬容度試驗

infoto wrote:
數位調整時造成亮部/暗部階調不連續確實會發生,而且無法避免
這是來自於兩者先天上的差異,由於底片特性曲線在趾部與肩部會有轉折
這轉折將亮部與暗部細節與層次更加延展出細膩的區別
相對於數位線性的curve,很難將既有的256階在細分出更多來描寫

這也是為甚麼非常優秀且階調完整的傳統黑白照片一但數位化放到網路上,就顯得遜色很多
(如果你看過原作,再對照到網路影像的話)
我也有很多亮部暗部極豐富的照片在數位化上遇到這種困擾,只能摸摸鼻子算了

如果你想要解決,勢必要投資相當高階的平台掃描器(一台20萬以上)
可以將這部分細節再榨一些出來,並在亮暗部微調階調


你這個說法有不少錯誤. 有機會再談吧.
文包 wrote:
你這個說法有不少錯誤...(恕刪)


喔....歡迎指正阿
你不是最喜歡說,糾正錯誤不附解釋的人最沒料了
不要講別人都不包括自己喔
infoto wrote:
喔....歡迎指正阿...(恕刪)


那我就先舉一個好了. 256階只要能完整顯示或輸出. 並沒有斷階的問題
斷階並不是必然的

文包 wrote:
那我就先舉一個好了....(恕刪)


這不是廢話?
就算你256階都完整顯示,原始的傳統手工放相照片放在旁邊一比較就是複製不完全
對數位環境來說是沒有斷階,對傳統環境來說就是斷階

還有呢?
infoto wrote:
就算你256階都完整顯示,原始的傳統手工放相照片放在旁邊一比較就是複製不完全
對數位環境來說是沒有斷階,對傳統環境來說就是斷階


那這也只能說是兩者媒材不同. 不容易調整到完全一致而已

256階能完整顯示輸出的話. 肉眼是看不出斷階的
問題是
有做到完整沒有
文包 wrote:
那這也只能說是兩者媒...(恕刪)


哀....我都在黃東明的照片上看過亮部/暗部不連續的狀況(30cm以內目視)
他是我認為做到現今相紙輸出極限的人了
你覺得還要再舉誰出來說嘴?
infoto wrote:
哀....我都在黃東...(恕刪)


我也不知道你說的是哪一幅. 他很多作品都是用機背拍的.

而數位機身的特性曲線問題
請參見
[090620] ASAHI Camera五月號特集: 階調感探討
在亮部因為沒有肩部. 所以階調抵達此處時會直接變成全白

這是數位相機的特色

並不表示數位影像都是如此.

而且這個問題. 真的要. 也是可以避開的.


文包 wrote:
我也不知道你說的是哪...(恕刪)


避開我也會阿,我前面就講了微調整
若前提是忠實還原不調整的情況下會斷階,我沒有說錯吧!

很簡單操作一遍就能證明斷階確實存在
http://www.normankoren.com/color_management_4.html
只要將Q-13的階調完整還原,再去檢視原圖的亮部/暗部
答案就出來了,應該不需要我再廢話
你要怎麼微調整到不斷階那是你的選擇,忠實反映就是如此
infoto wrote:
避開我也會阿,我前面就講了微調整
若前提是忠實還原不調整的情況下會斷階,我沒有說錯吧!

很簡單操作一遍就能證明斷階確實存在
http://www.normankoren.com/color_management_4.html
只要將Q-13的階調完整還原,再去檢視原圖的亮部/暗部
答案就出來了,應該不需要我再廢話
你要怎麼微調整到不斷階那是你的選擇,忠實反映就是如此


你的螢幕看原始檔有斷階嗎? 什麼是你所謂的"忠實還原"狀態?

超過印表機性能的部分當然會跟螢幕有出入
印表機又不是螢幕
輸出的時候適當調整是必然的. 就跟輸入的時候也一樣
相片可以"忠實還原"底片的全部訊息嗎?
都已經是不同的載體了

說到頭來就是一句話 - 256不是問題. 問題是有沒有做到完整

-

文包 wrote:
你的螢幕看原始檔有斷...(恕刪)


還要硬凹嗎?
沒關係的,階調系統的四個象限你可以熟讀一點,再來說相紙能不能忠實還原底片訊息
不需要急著又挖一個洞給自己跳

看清楚前提阿!
掃描後只針對Q-13作階調標準調整Lab達成視覺一致,必然會造成影像亮暗部斷階
你可以不用跳針的說,不做微調整就是操作不完整
要討論就不要硬塞些有的沒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