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LR未來是否會走向可交換感光原件??

小弟認為可行性不大,樓主說的可交換感光元件指的應該是單純的CCD(CMOS),而120數位機背裡頭應包含有感光元件+處理器,單純的感光元件升級當然沒問題,但是影像處理器如果跟不上也是白搭了,若用電腦元件來聯想的話就像是你升級1080P的螢幕但你的顯卡只支援720P如不升級顯卡不也白搭了?
數位攝影發展的起飛期(1999年)就有這樣的概念了。當時有廠商發展了產品,稱為Silicon Film,是可抽換的數位底片,外觀甚至長得和傳統底片一樣,但又不是數位機背。當時的規格是這樣:底片內建記憶體:48MB。拍攝每張:2MB。可拍張數:24張。


圖片來源:
http://www.imaging-resource.com/NEWS/1032460933.html



圖片來源:
http://crave.cnet.co.uk/gadgets/0,39029552,49295698-9,00.htm

這家廠商和產品從沒成功過,2001年就垮了,Cnet把這產品叫作Vaperware。以後有沒有可能以21世紀的新規格捲土重來?我也不知道。這產品的好處之一是你可以隨時換成傳統底片、可以裝在不同品牌的相機上。但這可能也是它失敗的原因之一......。
120系統就可以了,
數位機背跟底片盒可以替換使用,
甚至有120轉135的轉接器,
不過想玩可帶要夠深~

小弟跟朋友借來玩過,
120片幅大景深也較深,拍樣品很好用,
不過重了點~
我倒是覺的由3rd廠商發展APS交換機背應該是一條藍海之路.
由感光元件+處理器模組與機背蓋模組組成,提供給一些斷尾且技術層次低的機種使用.
例如FM或C/Y接環的機種.

因為這些機種跟機背間幾乎沒有溝通.
機背的主要操縱可以循過片馬達的手法直接由機背手把操縱.
可以避開必需需要與原廠討技術資料支援的部份.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銀牙烈虎 wrote:
數位攝影發展的起飛期...(恕刪)

這產品當時我非常密切的注意,
因為家父有一部單眼相機及一些不錯的鏡頭!

最早的公司名稱我忘了,
但最後可能有找到投資人,
改名為ImageK,
不過如您所說,
這產品最後夭折了!
如果未來走向真的可以交換感光元件,那最大的贏家應該非"富士"莫屬....

題外話...這個問題已經被討論過了喔~
54615 wrote:
且若有望遠攝影需求的也可換4/3系統的!

更換感光元件是OK的,就看公司做不做...

不過,FF <-> 4/3 互換..
我想是不會有公司這樣做的!
網路發言嘛... 多是隨便說說!別太認真..
銀牙烈虎 wrote:
數位攝影發展的起飛期(1999年)就有這樣的概念了。
當時有廠商發展了產品,稱為Silicon Film,
是可抽換的數位底片,外觀甚至長得和傳統底片一樣,但又不是數位機背。
當時的規格是這樣:底片內建記憶體:48MB。拍攝每張:2MB。可拍張數:24張。

對我而言,這產品有個決定性的缺點....
片幅超小的!

網路發言嘛... 多是隨便說說!別太認真..
javamanh wrote:
這產品當時我非常密切的注意,因為家父有一部單眼相機及一些不錯的鏡頭!最早的公司名稱我忘了,但最後可能有找到投資人,改名為ImageK,不過如您所說,這產品最後夭折了!...(恕刪)

我其實忘記名字了,查了一下Dpreview,根據他們的報導說法,公司原本名叫ImageK,後來改名為Silicon Film:

http://www.dpreview.com/news/9909/99090501siliconfilm.asp


圖片來源:http://lowendmac.com/digigraphica/oped/01/siliconfilm.shtml

Low end Mac上有一張Silicon Film CCD的大小,當時當然是沿用135的架構,換算倍率的話,大約要乘3倍.......
54615 wrote:
(廠商想賺錢就不用說了...)(恕刪)

廠商不想賺錢的話
何必辛辛苦苦開公司研發這些產品
還要擔心賣不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