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ong wrote:等效視角的單位應該是...(恕刪) 建議你到 PIL 友站拜讀一下這篇文章就知道我說的是什麼了:http://forum.palmislife.com/viewthread.php?tid=65791&highlight=%B5%A5%AE%C4%B5%F8%A8%A4
像距是指"等效鏡片"到投影面的距離。焦距則是"平行光透過等效鏡片後聚於焦點, 等效鏡片至焦點的距離"。如果物距不是無限遠,焦點需前移才能得成像。物距是拍攝物到等效鏡片的距離。因此,假設物距為 D, 焦距為 F, 則像距為 dd = 1/(1/F - 1/D)若拍攝物寬度為 L, 則成像寬度 l 應為L/D = l/dl = d* (L/D)-1視角應為 2*tan (L/2D) , 若維持視角不變的情況下,成像大小l1 : l2 = d1 :d2, 假設 D >> F, 則 d1:d2 約為 f1:f2所以對於相同的視角,越小的片幅鏡頭焦距越小。不過,由於 135 系統存在已逾百年而且擁有者眾,所以一般數位像機(等視角焦距為 135 系統之 1/2 ~ 1/10)還是會在官方規格上標明"135系統之等效焦距",以描述相機視角大小。
kolong wrote:上面講的(14mm 500mm)應該是等效焦距吧..這樣就會違反光學成像原理了...1/物距+1/像距=1/焦距... 這是實際焦距啊,怎會是等校焦距呢~而且請問你哪一點有違反光學成像原理了,因為我看不出來...同一台相機裝焦距長的鏡頭視角小,裝焦距短的鏡頭視角大,先了解這個會比較清楚喔~
1/物距+1/像距=1/焦距物距 / 指的是物體到鏡片的距離 (物體到第一片鏡片的距離)像距 / 指的是鏡片到成像的焦點平面的距離 (第一片鏡片到底片面的距離)焦距(鏡頭焦距) / 指的是物距為無限遠的時候,鏡片到成像的焦點平面的距離我們拍攝時的調焦動作,調整其實是的像距,而不是鏡頭的焦距。只有更換不同的鏡頭時,焦距才會改變。假設對某一顆鏡頭來說,物體在無限遠的時候,鏡頭成像的距離為50mm,這顆鏡頭就稱為50mm鏡頭。當物距縮小,物體開始向鏡頭移近,因為鏡頭焦距不變,所以成像的距離相對增加,所以如果不是內對焦(IF)的鏡頭,如微距鏡頭,距離刻度調近的時候,鏡筒的長度就會增長。由於鏡筒不能無限伸長,所以每顆鏡頭都有最近對焦距離的限制,早期非微距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通常是鏡頭焦距的10倍,以50mm的鏡頭來說,最近對焦距離通常在50公分左右 (此時放大率大約是1:10左右)。但也有某些非微距鏡頭會針對近距離拍攝作校正,如Nikon Ai Nikkor 28mm F/2.8S,因為有做CRC (Close Range Correction) 校正,最近對焦距離縮短至20公分 (放大率提升至1:3.9) ,所以在近距離拍攝上,會比沒有做CRC校正的鏡頭來得更便利。
jasperc wrote:假設對某一顆鏡頭來說,物體在無限遠的時候,鏡頭成像的距離為50mm,這顆鏡頭就稱為50mm鏡頭。當物距縮小,物體開始向鏡頭移近,因為鏡頭焦距不變,所以成像的距離相對增加,所以如果不是內對焦(IF)的鏡頭,如微距鏡頭,距離刻度調近的時候,鏡筒的長度就會增長。...(恕刪) 了解...以50mm這顆鏡頭來說好了...當物距向鏡頭移近...相機是如何調整才會讓像距落在焦距上...
kolong wrote:了解...以50mm...(恕刪) 一般是將鏡頭向前伸出,但是不同的鏡頭有不同的對焦方式,像是內對焦鏡頭就不會向前伸出,所以沒有一定。50mm的話大都是單純鏡頭向前伸出,我覺得您找一台相機玩玩就會很清楚了解了,不然這邊大家說的再清楚可能還是不容易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