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APS-C與全幅式還有4/3的系統各差別在哪???

tyb wrote:
文包 wrote:
E-system最大的優勢是, 從機身/鏡頭/感光元件, 全部針對數位化需求重新設計.....

(恕刪)

那~~對拍出來的數位相片有什麼樣的優勢呢?
和以前的光學大廠相比,又有什麼不同呢?

價格貴. 鏡頭少. 對焦能力soso, 高iso雜訊亂七八糟
??怎麼都是缺點??

優點是開放規格和"leica"???

不懂~~真的看不懂~~~!可以再說詳細一點嗎?它在數位上的優勢?


1. 沒有彩色底片的時候,沒有人在意色散的問題。
2. 沒有 CCD 的時候,沒有人注意入射光應該直射才不會有CCD專有的色散與暗角。
3. 35mm 的底片規格是正好要利用大量生產的電影膠卷。

所以好的成像與是不是 36mm x 24mm 片幅沒有任何關係。更有甚者,一些底片銘鏡其實在 CCD 上成像都不甚好。
有夢最美,妄想相隨
FK Olympus wrote:
Nikon沒有全幅,...(恕刪)


觀景窗大小與全不全幅無關吧?

F100 是 100% 視野率,0.7 放大率 -> 1 * (0.7)^2 = 0.49
D200 是 95% 視野率,0.95 放大率 -> 0.5 * 0.95 * 0.95^2 = 0.42
D70/D70s/D50 是 85% 視野率,0.7 放大率 -> 0.5 * 0.85 * 0.7 ^ 2 = 0.208

所以 D200 才會那麼明亮而 D70 那麼暗~
有夢最美,妄想相隨
4/3 其實也是Non-C/N (P,$,KM....)的優缺點...

優點是別人不太會向你借鏡頭...
缺點是你也沒什麼機會向其他人借鏡頭...
loser4925 wrote:
觀景窗大小與全不全幅...(恕刪)

當然有關
因為APS-C和全幅的觀景窗計算中間還有一項決定性的差別
就是焦長轉換率

這是之前由麵包阿輝大所整理的資料
http://forum.palmislife.com/docs/dslr_data.php

影響觀景窗亮度是對焦屏和觀景窗材質(當然觀景窗大小也有差)
D70用的是五面鏡吧,和D200的五菱鏡亮度上本身就有差別了....
tyb wrote:
那~~對拍出來的數位相片有什麼樣的優勢呢?
和以前的光學大廠相比,又有什麼不同呢?

價格貴. 鏡頭少. 對焦能力soso, 高iso雜訊亂七八糟
??怎麼都是缺點??

優點是開放規格和"leica"???

不懂~~真的看不懂~~~!可以再說詳細一點嗎?它在數位上的優勢?


我講的是E-1, 因為當年只有這一台專業機身
一直撐到E-300, 43系統才有入門機種可選

依個人認知E-1的優勢

1.E-1機身是全金屬, 機身與鏡頭皆防水防塵.
是當時. 也是現在最耐操抗候的系統.

2.超音波除塵系統.
從根本解決單眼相機換鏡頭時產生的入塵問題.
坦白說
我覺得這項功能是現代DSLR應該必備的基本功能.

3.飽和又不失真, 近似正片的發色
這點要拜鏡頭對數位最佳化設計
光線垂直入射感光元件, 以及鏡身內抗內部反射耀光處理

4.43系統是開放規格, 任何廠商都可以加入
當時只有O家獨撐大局. 這點優勢還看不出來. 但43陣營現在已經逐漸成型
例如你可以選O家機身搭Leica防手震鏡頭
加入廠商越多, 43系統的資源就越豐富.
rep_tw2005 wrote:
4/3 其實也就是N...(恕刪)


整篇這句最中肯


慾望大減
因為選擇性太少又貴
前陣子才好不容易出清了所有e1裝備
自己對o家系統是蠻悲觀的(純屬個人意見)

我覺得o家大概只有超音波除塵可以稱讚
剩下的,沒什麼好說的

的確,攝影不是玩器材,只要選擇一臺你順手的即可
至於是什麼系統,都不重要

lpp wrote:
我覺得o家大概只有超音波除塵可以稱讚
剩下的,沒什麼好說的

不會啦 我是覺得沒那麼慘
我是出清E300跳到D50
現在會讓我懷念的大概就是超音波除塵(去了一趟綠島也是中獎會進塵)..
機身功能(內建Pixel Mapping 其他家都沒有)和質感
發色倒還好...現在對發色有另一種認知...(當初是因發色進O家)
不過鏡頭真的是很頭痛
想要的買不起 買的起的不太想要
背後靈@01 wrote:
當然有關因為APS-...(恕刪)


跟焦長轉換率一點關係都沒有啦! 純粹與放大率與涵蓋率有關。
再說,要不是不知道 FF 的放大率只有 0.7 不到,我也會跟你一樣。

有夢最美,妄想相隨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