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論強光對成像器件的傷害

引用些資料
中文
英文

以簡單的成像公式 1/u + 1/v = 1/f
u 為物距, v 為像距, f 為焦距

相機對焦時, 前後移動鏡組, 得到一個能清晰成像的像距 v
當物距 u 無限遠, 像距 v = f
而物距 u 最近時, 像距 v = 2f (能清楚成像的最近物距, u = 2f, 此時放大率 1:1)

只要相機能對焦 "無限遠" 的物體, 成像落點就在焦點上
所以會不會成像? 答案是肯定的

而太陽距離地球平均是 149600000000000 mm, 相對於焦距、像距而言是無限遠了
若是堅持要算出像距, 以 70mm 鏡頭來說,
在焦點後 0.000000000328mm 處會有個極小極亮的太陽在此成像

至於這個像有沒有可能灼燒感光元件、快門簾、反光鏡或是對焦屏...
正常情形下, 不使用反光鏡預鎖, 不刻意用 M 模式放慢快門, 應不會對感光元件與快門簾造成影響
反光鏡本身就是反光用, 自然不用太擔心光線被吸收造成溫度上升而損壞
個人認為此時僅有對焦屏及肉眼可能受到損傷 (肉眼直接看太陽就會出問題了...)
carl3104 wrote:
請問一下為什麼聚焦點也不會落在感光元件上呢...(恕刪)

可以參考一下針孔的成相原理,應該就能知道景物、鏡頭、底片/感光元件的關係了!
以無限遠看來 ,我覺得是這樣耶 ~ 不知有沒有錯 ?


之前有看過那個Leica M機的快門簾(絲質)會被鏡頭聚光燒毀...
回原廠修也是"貴鬆鬆"的樣子...

之前就有拿m42的tessar來玩過啦... 的確還挺好玩的...
拿相機出爬山也要多帶棵老定焦鏡, 遇到"不可預期"的時候應該是挺好用的...
我和PCDVD, DCVIEW, Coolaler, PALMISLIFE上的APPLEKID是同一人喔......
APPLEKID wrote:
之前有看過那個Leica M機的快門簾(絲質)會被鏡頭聚光燒毀...


因為Leica M機沒有反光鏡的構造,鏡頭的成像直接落在快門簾上(某些RF機即是將快門簾做成18度灰,並且對著快門簾測光),因此才會有快門簾被燒毀的可能。

小弟以前也遇過一位朋友,他認為放大鏡之所以能聚光燒燬東西,是放大鏡把太陽的平行光匯聚成一個點,跟我們相機的鏡頭成像是兩碼子是,其實仔細想想,放大鏡的聚光其實原理跟鏡頭成像是一模一樣的,放大鏡之所以能聚光,就是放大鏡這個"鏡頭"對著太陽拍照,而聚光的那個點就是太陽的成像,所以放大鏡和相機鏡頭基本上沒有什麼原理上的差異,只是絕大多數的鏡頭因為經過各種校正成像會比放大鏡好罷了。

不過蠻好奇MP2500+大大看到的CANON說明書是哪種相機,是CANON又有快門廉的機種應該就只有SLR或DSLR了,這些單眼相機真的有快門廉被燒毀的可能嗎??
攝影新手的家 http://easyshot.mytw.net
哇!這樣戴老花眼鏡就有可能被"燒瞎"的危機...
MP2500+ wrote:
就算鏡頭是放大鏡的百...(恕刪)


聚焦就是落在底片或是感光元件上。
epocelin911 wrote:
以無限遠看來 ,我覺...(恕刪)


你覺得那個"點",有可能是一個有效呈像圈裡24x35mm的影像嗎? 上面的大大的圖已經很清楚了,你可以查閱一下鏡頭的構造,自然開朗。

除非有人自告奮勇,在正中午烈陽高照時,開B快門跟太陽公公PK,這樣才有可能使感光元件毀損。
有圖有真相


黃線:光學軸心
紅線:光線行進線
手繪紅圈處:能量集中點

因為找不到更好的照片,請自行假設反光鏡是升起的。
若有人有更大的圖,麻煩給個連結吧!
方便有作更清晰的說明。
☑發問者發誓會在問題排除後回版上回報,否則連續三天大便都不順暢。
MP2500+ wrote:
有圖有真相黃線:光學...(恕刪)


這個圖是錯的喔,如果光路圖真的是這樣,照出來的會是一片模糊的影像。

我畫了一個簡圖,一般鏡頭雖然由多片鏡片組成,不過總的來看可以簡化成一片來探討。




由上而下分別為圖一圖二圖三,圖一中鏡頭對一個無窮遠的點對焦,這時候光線聚焦在感光元件上,鏡頭的中心點到感光元件這個距離即是焦距,圖二中有一個近距離的點,鏡頭還未重新對焦,這時候影像會匯聚於感光元件的後方,這時候的影像是模糊的,當鏡頭對焦後鏡片會前移(依鏡頭不同會採用各種方式,50/1.8是單純的前移方式,有些鏡頭採用其他方式,但造成的效果相同),鏡片前移後影像會重新匯聚於感光元件上,這時候才能拍到清晰的影像。

找到一張圖也是這樣畫的,後面就是焦名面

來自萊卡迷俱樂部
攝影新手的家 http://easyshot.mytw.net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