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daBuddy wrote:
不知這該放在那區....(恕刪)
照片細節,並不是全由鏡頭解析決定,只是其中一環,而且通常是影響效率較小的一環!
這個就像景深一樣,鏡頭光圈類似,光圈影響是在其他條件都相近時,才有越大光圈景深越淺,因為其他焦距與物距影響都是相對更大變化。
對於照片細節,最主要還是來自放大率影響,也就是原始影像要被放大多大!
因為原始影像被放大倍率影響是遠遠大於鏡頭解析影響,這個也是為何微距鏡頭的效果會是最好。
越望遠的鏡頭,本身代表是近距離和遠距離差異越大。
因為大部分鏡頭的基準點都是在無限遠,所以越近距離的解析其實是越差。
一些覺得望遠鏡頭影像好,是和微距鏡頭一樣觀念,提供較大放大率的原始影像。
另外由於人眼對於解析比較不敏感,而且人眼會自動校正亮度,所以大部分設計給人眼使用,都不太適合靜態攝影使用。
特別是鏡頭光圈來說,光圈=入射瞳孔口徑/焦距,鏡頭口徑是會限制最大入射瞳孔口徑,口徑不夠大,光圈較很難大,同樣亮度就很難大。
所以對於超長焦距的天文望遠鏡頭,大多是長時間曝光方式來提高影像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