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olta 5D 與 Nickon D50的抉擇

各家各有所長吧!
但在對焦上,D50是會比 D5D 好的。
如果你今後要多買鏡的話… M 不是一個好選擇,除非你現在可買齊所需的焦段。
我對 S 是否可保留 M 的優點和特色絕對有保留。
kclamac 就是 kclamac
好吧..說說我的經驗好了..

DC我用了快21台...目前隨身機是 Panasonic LX1..這個不提
(D)SLR 我從 Canon EOS 30QD 有眼控的底片機.. 後來在300D上市時..
換了300D...而在20D上市時我又換了20D(我還有寫勸敗報導). 其間鏡頭從 T牌 A05/A09/A06 換到了.. Canon 50/F1.8 50/F1.4 70-200/F4L Sigma 18-125, 18-200, 24-70/F2.8 Ex... 甚至還花了170美金敗了 KE牌 裂像對焦屏(我也寫了勸敗報導)只是為了接M42手動老鏡.

而閃燈也從 420Ex 換到 550Ex 又換成了 580Ex ...其間我的同事也因我影響而敗了 Canon 350D + EF-S 17-85 IS

我也閒閒無事把Canon DPP2.0 也給中文化了

可是....並不是說Canon不好(我的1台300D, 2台20D 對焦都神準)只是我手振的幾率實在太高(拿70mm左右的鏡頭在1/30秒就有50%的機率手振...), 借了同事的17-85IS鏡試了一下. 才發現IS的加持對我這種人來說最好不過了. 但 C家的IS鏡每支都比錢多 小弟只買得起17-85IS這支. 因此有了換系統的想法. 而這個系統當然鎖定每支鏡頭都防手振的 KM家.

一咬牙..全部出清(連對焦屏, M42鏡都清了)... 先買台 LX1 頂著(當時D5D沒貨).. 當場感受到防手振的好處. LX1我可以到1/10秒都OK...

而在D5D貨到時..立刻敗入(Kit版)只花了我20900. 而且KM還很大方 D5D的Kit鏡已經可以當旅遊鏡啦 18-70mm, 而且是圓形光圈(散景漂亮). 算是很有誠意啦.

但KM家鏡頭群比較少是不爭的事實, 而且還缺貨缺得兇... 不過副廠目前選擇也不少..反正機身防手振嘛, N家一支18-200VR...已經夠買好多支鏡囉.
我是建議啦. 超級新手...D5D Kit 先學著使用DSLR.
進階新手. 可以選D5D單機身(有coco也可以選D7D) + S或T家 18-200當旅遊鏡.. 想要大光圈可以選 S家的18-50/F2.8 或T家(17-50/F2.8, 剛上市). 或 KM/T 的 28-75/F2.8 或者 S家的 24-70/F2.8
如果追求畫質..那麼搶支G鏡也是不錯的選項.

反正就是從C家跳到KM家(以後變S家 )..目前來說我不後悔, 而且我愛死 KM的色彩了

PS: 唯一不滿的是 KM家的 閃燈座也太獨特了吧(我是敗了之後才發現的)哈哈..但買了原廠閃燈才發現還蠻方便的..裝上即可使用. 按個鈕即可取下, 不用像傳統的還要鎖老半天, 也是方便之一啦.
我也是dslr的超級新手,
年初才剛敗了D5D Kit,
當初我也在 D50跟 D5D 間掙扎過.

最後還是選了 D5D,
為甚麼?
雖然M家的鏡頭難買,
但以我超級新手的狀態,
KIT就足夠我玩很久了...

等到以後玩到會有換鏡頭的慾望時,
我會想換機身的機率也是非常高的~
所以就, 以後再看著辦囉.

我毫無掙扎的就對D5D投懷送抱了
也沒什麼特別的考慮因素
只是覺得C家N家用的人太多了
不喜歡跟人家用一樣的東西罷了
建議選D50
1. N牌鏡頭擴充性高,新的KM牌DSLR鏡頭是發包給T牌代工的,所以外型,規格非常接近,例如:11-18.....
2. SLR時代激戰數十年,M牌機身從未贏過N&C
3. 什麼時代了KM牌還是只有600萬畫素DSLR
4. M牌入門鏡頭找人代工,高階鏡頭幾乎都比N&C貴!!!(例如: 85f/1.4,50f/1.4,70-200f/2.8...)
5. SONY沒搞過DSLR,搭配M牌的鏡頭,要力拼N&C是一番苦戰(唯一優勢在CCD自製,機身跟鏡頭都是弱項)
6. 靠副廠鏡頭能支援撐多久
jm1943 wrote:
建議選D50
1. N牌鏡頭擴充性高,新的KM牌DSLR鏡頭是發包給T牌代工的,所以外型,規格非常接近,例如:11-18.....
2. SLR時代激戰數十年,M牌機身從未贏過N&C
3. 什麼時代了KM牌還是只有600萬畫素DSLR
4. M牌入門鏡頭找人代工,高階鏡頭幾乎都比N&C貴!!!(例如: 85f/1.4,50f/1.4,70-200f/2.8...)
5. SONY沒搞過DSLR,搭配M牌的鏡頭,要力拼N&C是一番苦戰(唯一優勢在CCD自製,機身跟鏡頭都是弱項)
6. 靠副廠鏡頭能支援撐多久


1.M的鏡頭廠當初就是賣給T,SONY有T超過一半的股權....代工有啥不好?
2.請查詢DYNAX 5....贏多少,贏到爆
3.麻煩現在用到更高像素的玩家請舉手,說說六百萬和八百萬有啥不同(D50不也是六百萬)
4.高階鏡頭比其他廠商貴,貴的有沒有道理,用過再來評論吧,而M的中階鏡頭你有用過?色彩還原力與解像力不輸其他廠商卻更便宜(例24-85或24-105)
5.KM會轉移相關開發人員到SONY做新機開發所以我不太了解啥叫"機身是弱項",從DYNAX9、DYNAX7、DYNAX5一路過來,M的機身向來不弱,鏡頭....請見第一點
6.很久,T才剛出一支17-50/2.8有支援alpha mount,SIGMA的18-70/2.8-4.5也會推出for alpha mount

不是我用M家就專推M家貨,只是說些似是而非的論點來建議網友似乎不妥
jm1943 wrote:
建議選D50
1. N牌鏡頭擴充性高,新的KM牌DSLR鏡頭是發包給T牌代工的,所以外型,規格非常接近,例如:11-18.....
2. SLR時代激戰數十年,M牌機身從未贏過N&C
3. 什麼時代了KM牌還是只有600萬畫素DSLR
4. M牌入門鏡頭找人代工,高階鏡頭幾乎都比N&C貴!!!(例如: 85f/1.4,50f/1.4,70-200f/2.8...)
5. SONY沒搞過DSLR,搭配M牌的鏡頭,要力拼N&C是一番苦戰(唯一優勢在CCD自製,機身跟鏡頭都是弱項)
6. 靠副廠鏡頭能支援撐多久



個人是用 N 社的,不過在此要替 KM 說項一下...

受限於 KM 的財務狀況,找傭兵是不得已的做法,要真有錢相機部門也不會被 S 社整碗捧走了...

別的不說,Minolta 可是第一家開發出 AF 對焦的 SLR 喔,還有例如 Dynax 9 的 1/12000 秒最高快門...這個連 Canon,Nikon...等也得靠邊站好

至於高階鏡頭比別人貴...70-200/2.8 SSM 是蠻貴的,不過畫質上可是凌駕 C/N 的小白小黑雙拍檔,還有...85/1.4 這焦段的鏡頭是 KM 最便宜喔


反正喜歡哪台買下去,別想太多...
米粉 wrote:
這兩台相比我會建議買...(恕刪)


小弟絕對是業餘的, 自認也沒在玩器材

但D70入門 兩年不到
先是跟D70一起的kit鏡
兩個月後繁殖出50/1.8---> 拍人像
四個月後多了28/1.8---> 室內拍娃娃
六個月出現 90/2.8---> 室外拍蟲子兼人像
一年後冒出 55-200---> 動物園拍猴子


當初該找M家的..................
鏡頭群 其實用來用去不就那幾隻
太貴的也不是普通人負擔的起的
我剛剛把D5D賣掉,原因是家裡的人都用D70,現在正打算買D50,家人的閃燈或鏡頭都可共用,現在跟朋友借了D50試拍,有以下感想。

D50
1.D50機身質感好很多。
2.ISO800 1600畫質比d5d好,比防抖有意義。
3.D5D套機頭太差了,一定要縮光圈,銳利+2才會向單眼相機拍的,D50有18-70可選,此焦段只能考慮副產鏡頭,17-70 M家卡口未發布。
4.前途未明。
5.2.5吋LCD雖然大,但是像素太低,想在LCD上看出準確畫質有困難。

D5D
1.ISO3200 黑白照片可以拍舊報紙的感覺。
2.色溫和白平衡調整範圍廣。
3.防抖在1/4秒成功率高,在慢還是要用腳架。(依個人手穩定度而論)

建議
1.直接上D7D。
2.等SONY推出好用的鏡頭。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