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關於EV值好像會影響快門速度?


終於找到一張用F7.1拍攝的照片可以證明自己的腦袋還是運作正常的啦....

非必取而不出眾,非全勝而不交兵,緣是萬舉萬當,一戰而定!
EV值是光的度量單位,跟水量用公升計算的意義很像。假設EV值就等於曝光量

以點測光而言,EV 0應該是指測光點A的曝光值將會是正確的,加減EV值就等於加減曝光量。

曝光量增加,可以讓暗部亮一些,看的清楚一些,但是亮部可能過亮,而失去亮部的細節。

EV值設定好了,瞄準你希望曝光正確的A點,按住AEL,再來構圖,那麼在A模式下,

我們可以控制光圈大小,讓機身決定相對應的快門速度,以求正確的曝光量。

光圈大小影響景深,光圈大景深淺,突顯主題讓背景模糊,光圈小景深深,畫面清楚的部份就多。

光圈大些-快門就可以快些;光圈小些;快門就可以慢些。大光圈跟慢快門可以增加曝光量。

快門慢,容易手震,導致失敗率提高,但是慢速快門可以拍攝連續動作,譬如星軌/追焦/瀑布(要上腳架)...

快門快,可以凍結動作,增加成功率,超高速快門可以拍攝水滴,甚至是飛行中的子彈。

至於ISO值,是感光元件的感光敏感度,可以看成金屬的導熱能力,鐵的導熱比銅慢,但是儲熱量多。

ISO值低,表示他需要多一些的曝光量,這會增加對光圈加大或者快門減慢的需求。

但是低ISO的感光元件通常表示他能擁有較細膩的成相,擁有更多的細節。

ISO值高,表示感光敏感度高,可以用較少的曝光量達到相同的曝光效果,減少對光圈加大或者快門減慢的需求。

但是高ISO的感光元件通常表示他的感光粒子較粗,容易有雜訊,損失較多細節。

而夜間攝影,因為基本曝光量就比日間低很多,有時候即使光圈加大也不夠,低於安全快門又容易手震,

所以高ISO有時候也被當作防手震的一種方式,數位相機裡以富士的DC跟佳能的DSLR做的最好,細節保留多。

而其他廠商只能靠防手震機構來補強,但是防手震機構做的好,其實使用低ISO通常細節保留也可以比較豐富。

然而在底片時代幾乎只能靠底片的ISO提高,或者增感來解決,但是增感也容易讓粒子變粗,而損失細節,

不過我倒是喜歡增感這種感覺!所以對我而言,E-300的高ISO我也很能夠忍受。

還有,在底片拍攝使用小光圈/低ISO/B快門拍攝時,請注意[相反則不軌]原理,謝謝!因為我漏氣過
回答一下樓主的標題

EV當作水量,光圈當作水龍頭口徑,快門當作水龍頭開啟時間。

當出水量穩定而飽和,水龍頭口徑相同,你要求增加水量(+EV),那就只好增加水龍頭開啟時間(增加快門開啟時間)

當出水量穩定而飽和,水龍頭口徑相同,你要求減少水量(-EV),那就只好減少水龍頭開啟時間(減少快門開啟時間)

以上是許多攝影文章拿出來舉的例..參考看看!
嘿!幫我擦大便的那位仁兄,Mobile01感謝您~
如果看不懂這裡有水龍頭照片

然後這裡有可供參考的計算機
presario2833 wrote:
回答一下樓主的標題E...(恕刪)


同燈同分~紀念一下
P&S 囧rz。。。。
presario2833 wrote:

不過我倒是喜歡增感這種感覺!冒汗所以對我而言,E-300的高ISO我也很能夠忍受。狂笑

還有,在底片拍攝使用小光圈/低ISO/B快門拍攝時,請注意[相反則不軌]原理,謝謝!因為我漏氣過orz~


先跟原發文者抱歉,我要岔題一下....

Presario兄,能否請教您是否有用DSLR小光圈長期曝光的經驗?
因為一直很好奇感光元件是否跟銀鹽底片一樣有"相反則不軌"的現象,但是又很少去拍小光圈長時間曝光的照片,所以一直沒有機會去驗證這件事。

另外....我也很愛高ISO時所產生的雜訊....
尤其是某些要經過後製的照片,這些雜訊可以增加一些相片的質感。

chenwu wrote:
如果看不懂這裡有水龍頭照片

然後這裡有可供參考的計算機
presario2833 wrote:
回答一下樓主的標題E...(恕刪)


這日本人畫的水龍頭真是...太帥了,令人感動啊!

高中時玩FM2只在乎光圈/快門/底片感光度,不求甚解的連EV值/白平衡都不懂,

直到拿大F測光頭掛掉,不得已要拿測光錶才大概的學一點EV的皮毛。

碰到DSLR才知道白平衡這東西,去486那逛才知道E-300上頭的AEL是啥玩意

好玩就好,攝影嘛!
嘿!幫我擦大便的那位仁兄,Mobile01感謝您~
自由人 wrote:
presario2833 wrote:

不過我倒是喜歡增感這種感覺!冒汗所以對我而言,E-300的高ISO我也很能夠忍受。狂笑

還有,在底片拍攝使用小光圈/低ISO/B快門拍攝時,請注意[相反則不軌]原理,謝謝!因為我漏氣過orz~


先跟原發文者抱歉,我要岔題一下....

Presario兄,能否請教您是否有用DSLR小光圈長期曝光的經驗?
因為一直很好奇感光元件是否跟銀鹽底片一樣有"相反則不軌"的現象,但是又很少去拍小光圈長時間曝光的照片,所以一直沒有機會去驗證這件事。

另外....我也很愛高ISO時所產生的雜訊....
尤其是某些要經過後製的照片,這些雜訊可以增加一些相片的質感。


哈哈,我老實跟你說,您這問題問錯人啦!我還真的沒試過,我只有自以為是的發了這一篇B快門之機身測光

結果被朋友吐槽還有[相反則不軌]這玩意。如果這規則在DSLR上行不通的話,那我那一篇B快門之機身測光
反而可以成立啦!以後就可以拿FM2來當DSLR在B快門時的測光錶啦!
但是...我還是回答不了自由人大大您的問題,不過有許多前輩都說,

DSLR的感光元件就算是在低ISO狀態下,長時間曝光都會有熱燥點產生,

那麼我的E-300可能連測試的條件都沒有。想要測試的話,可能要大兔之流來試比較OK囉!
P&S 囧rz。。。。
原來如此,真可惜,少了一個長知的機會.....

關於"相反則不軌",我只知道成因是因為銀鹽底片的化學藥劑感光曲線的關係。
也就是說在一定的光量及快門時間之內,曝光量是依線性成長,所以可以用光圈、快門來直接推算曝光量。
但是超過某個限度(依底片化學藥劑不同而定,所以不同廠牌不同底片的極限不同)之後,
底片的曝光量成長漸緩,不同快門時間的曝光量必須要增加特定EV值,才能夠達到足夠的曝光量。

有興趣可以看看手札的這篇文章,有詳細的介紹!
但是前提是要有手札的帳號才看得到。

但是感光元件是否有這個特性,就不得而知了。
在以往,每隻底片的相反則不軌數值都是前人耗費不少時間及金錢才得到的,也多虧了網路的發達,現在要找相關的資料比較容易。不然以前玩天文攝影的時候可是很容易掛整捲底片的呢!

486那邊我算老會員了,在旗標還沒找他出書之前,就在那邊混了.....
只是後來很可惜那邊為了一些事情,大家鬧得很不愉快,才就此分道揚鑣。

其實EV值的觀念在拍風景照的時候尤其重要,因為底片或感光元件的寬容度有限,必須精確計算才知道是否自己要的構圖能清楚呈現。
不過.....這些多是在使用傳統銀鹽的一些技巧,以目前數位攝影的風行來看,頂多拍完之後馬上看看自己的構圖是否有所呈現,若曝光上有問題,馬上做曝光補償修正就好了.....

另外,關於開版者的原問題,可以到這個網站來看看,圖文並茂的方式應該比我先前的那堆文字容易了解多了.....
自由人 wrote:
前面幾位的回文不完全...(恕刪)


我是個菜鳥~正努力學習攝影技術!!今天又上了一堂課嚕~如何調整EV~!!謝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