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我該買Canon還是SONY?一個蔡司控的煩惱

小弟剛剛去查了將上市的E-510的資訊
看起來確實是不錯
有十倍放大功能
有機身防手振
還有O家引以為傲的超音波除塵
看起來真是令人心動

現在就等發售
看實測表現和價格了...
真擔心到時候E-3又出來了
不知道有沒有什麼殺手級的功能
會不會引發大量小朋友出走

我在對岸的論壇看到一個不太可能實現的關於E-3的八卦
就是E-3有像CONTAX AX的機背自動對焦功能
也就是說,所有的手動鏡接到E-3上都可以自動對焦
相關連結如下
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434868
小弟知道這消息十之八九是唬人的假消息
但時還是希望能夠成真...
這樣我的老鏡們就真的有出路啦
danyshih wrote:
我忘了,Contax收攤前的FF DSLR for M42是不是有出來還是胎死腹中阿??


Contax收攤前有出一台FF的CONTAX N Digital
但不是M42 Mount
是叫好不叫座的Contax N Mount的自動對焦系統
一台要價台幣二十幾萬
比今天的大兔還貴
結果
因為這台相機賣太差
導致嚴重虧損
CONTAX就收攤了.....
感謝回答,我想起來了,但原兇應該不是他吧,Kyocera相機部門整個都倒了。
Renault Grand Espace IV 2.0T MB W204 C200K Estate
Kyocera算是時運不濟
N系統是真的不錯,但是錯在...數位發展的太快
當初N645頗有和哈蘇羅徠較量的本錢,結果...賣沒幾年就變成數位的天下了
加上和蔡司的合約到期...續約?恐怕得砸更多的成本

contax品牌本來就是蔡司的,遲早有一天死而復生
但是可惜Yashica這個老牌子,恐怕就此消失在歷史中了
此外,還有雙m的Minolta和Mamiya也可惜了,不知Bronica是否還活著呢?
謝謝!
jihwolf wrote:
contax品牌本來就是蔡司的,遲早有一天死而復生
但是可惜Yashica這個老牌子,恐怕就此消失在歷史中了
此外,還有雙m的Minolta和Mamiya也可惜了,不知Bronica是否還活著呢?


Bronica確定已經消失了...

Bronica於1956年成立
1959年開始生產6x6相機
1998年被湯姆龍收購
2005年終止Bronica品牌的中片幅銀鹽相機生產
最後的代表作是可交換鏡頭的RF645
特色是直向構圖,鏡頭價格合宜而性能優越,足以和Mamiya 7一較高下
我有幸摸過,機身質感比Mamiya 7更優越
可惜太晚出現(2000年),時運不濟,一出現就被數位狂潮淹沒了...

相機百家爭鳴的時代似乎已經過去了
現在還活著但是岌岌可危的也是有
最危險的應該是Leica吧...這樣下去遲早要倒(其實已經算是倒過一次了,被精品品牌Hermes救了一命)
也許過幾年會被Panasonic併購也不一定.....


--------------------------
題外話
jihwolf兄的網站還真是不錯~加油
roxin1 wrote:
LIVEVIEW的放大十倍手動對焦,沒用過的人真的沒辦法理解的那種對焦的準確度
...(恕刪)


據我所知認知 O記LIVE VIEW 手動對焦準確度不是問題 ,麻煩的時目前只有中心點可用來放大...以L1的試用經驗。

如有不正確之處煩請指正,期待以後的科技進步改進這問題。


選擇合焦指示器,另一個優點就是迅速,同時也是解放F1.4以上光圈較堪用的方法(僅指邊角的成功率)
beerstar wrote:
Contax收攤前有...(恕刪)


Contax N-Digital Set
雅拍現在還有一台沒用過的在賣耶~
起標十三萬~哈~
無聊中.........................................
小弟沒有玩過slr
也只是dslr的新手
不過爬過不少文
dslr拍出的質感通常才是重點
也是大多老手遲遲無法轉入數位系統的關鍵點
建議樓主先借來拍看看
是否符合您的需求
也許您會打消轉數位的念頭也不一定哦

一般來說E system是比較符合要求的數位系統
如果用2.5吋的lcd對焦還可以再放大十倍
我的觀景窗再大也不到2.5吋啊orz

如果E-3有內對焦系統
那對焦就可能追上N家和C家囉
如果價錢再便宜一些
那就…
我之前有跟你一樣的猶豫。我常駐大陸,除了膠片貴之外,比較大的問題是送沖不易。

後來我買了Olympus的E330,是O牌當時號稱除了E1之外(有大觀景窗),最適合轉接手動頭的機身。有十倍放大,liveview等等。拍了不少片,結論是.......

除非全幅機測光連動方案(據說已經有canon用電子連接的連動轉接環了)降價到可以接受的範圍,否則還是類比歸類比,數位歸數位。

我的感覺是,如果你已經很慣於使用Contax各鏡之間焦段變化與景深的切換,作為你作品呈現時表達的方式之一,那不管是兩倍還是一點多倍,都會很難轉換(我就很難帶著25/f1.4出去,然後告訴自己現在這是50,要用50的觀點去取景....)。玩,可以。技術上要解決,也不難。但想認真拍照,我想腦子容易混亂。

買了機身才買手動頭,跟已經有很多手動頭用的也很習慣,然後考慮買哪個機身轉接,我以為是兩個非常不一樣的狀況,不能等而看之。

當時5D還在我買不起的位置。所以我乾脆雙機流,首先從台灣購入足夠拍個一年的底片來保証彈藥充足,沖片....就等自己或是同事家人回台或是去上海時幫忙解決。另外幫E330添了11-22,這支變焦的素質一點也不輸蔡絲,焦段又涵蓋超廣角到標準頭,Contax還沒這麼方便的頭勒。長焦我買了隻40-150,六千台幣,性價比超高。需要超強畫質時,才帶著轉接環,腳架和蔡斯頭出去慢慢磨。兩倍的O記轉換,這時才有絕對的優勢。

出門時等於多一機一鏡。但我想以你有這麼多定焦頭的理想情況來評估,多這點負重(約一公斤)應該不是太大的問題。

而選O記,不諱言是因為他的顏色(玩蔡絲的人哪個會不在乎發色的?),所以當時我沒注意C家的東西。

現在我手上還有18/f4 MMG,25/F1.4 MMG,35/F1.4 MMG,50/F1.4,60/F2.8 s-p,85/F1.4,100/F2.8 AEJ,135/f2,35-135,70-210。G除了變焦全部都有。我不認為類比會死,至少黑白不太可能被數位取代。數位和類比本質上就是很不一樣的東西,玩膠片或許越來越不方便,但總是有人為了玩類比的樂趣在努力著。不用急著放棄啦。

轉換645是個好點子,我也在想著呢,呵呵.....。

剛剛在友站看到的消息
E-510轉接手動鏡時
防手震功能「不會動作」

http://photofan.jp/camera/html/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3139&forum=2&post_id=26768#forumpost26768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